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244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内壳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器官之一,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内壳的生长具有不可逆性,是记录鸢乌贼整个生活史信息的良好载体。根据2019年3~5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在西北印度洋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鸢乌贼样本,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个体间的营养生态位关系、摄食习性等。结果表明,雌、雄鸢乌贼个体的内壳δ13C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δ15N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营养生态位结果显示,雄性群体的生态位宽幅比雌性群体的要大。雌、雄个体的内壳生长对δ13C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雌、雄个体的内壳生长对δ15N均有显著影响(P<0.05), δ13C (1.28‰)和δ15N (3.46‰)值的变化表明鸢乌贼在生长过程中存在洄游现象,营养等级发生改变,且同时期的雌性个体较雄性个体捕食营养层级更高的食物。  相似文献   
562.
村镇建设用地扩展不可避免地挤压生态系统空间,打破系统内部原有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在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处理好村镇建设用地扩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论文在厘清村镇建设用地扩展与生态环境效应耦合协调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8—2018年重庆市荣昌区村镇建设用地扩展与生态环境效应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格局并划分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研究发现:① 村镇建设用地扩展与生态环境效应以人类活动为纽带而构成交互耦合体,解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为理解村镇建设中“发展”与“保护”这对矛盾体提供了通道。② 2008、2013、2018年荣昌区村镇建设用地扩展与生态环境效应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异格局。③ 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并结合同步发展模型将荣昌区村镇划分为保护与发展同步型、生态环境支持型、生态环境损耗型3种耦合协调类型。④ 针对各耦合协调类型提出差异化调控策略:保护与发展同步型村镇应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生态环境支持型村镇可以适量开发未利用地;生态环境损耗型村镇应改变生态环境效应滞后的现状。  相似文献   
563.
中国城市空气污染指数的区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霾天气的大范围出现,空气污染已成为中国最受关注的区域性环境问题。本文主要基于中国73个城市近5年(2007年6月5日~2012年6月4日)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利用聚类分析和趋势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国城市空气污染的区域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讨论了天气现象对空气污染指数区域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1)根据空气污染指数,中国73个城市可分为6个类群,分别是东北城市群、华北城市群、山东城市群、中西部城市群、华中和东南沿海城市群以及华南城市群;(2)与前期研究相比,降雨依然是影响API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频繁发生的霾天气也成为API变化的重要原因;(3)当API≥100时,霾、沙尘和烟幕等天气现象对API空间分布的影响存在城市群间差异;(4)趋势分析表明,北方大部分城市的API呈降低趋势,而南方约50%城市的API呈上升趋势,PM2.5~10的浓度变化可能是造成这种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64.
利用集合预报成员初值误差在大气相空间中增长方向不同的特点,结合模式检验方法,构建持续性强降水可预报性评估指数(Index of Composite Predictability,ICP),为持续性强降水可预报性及数值预报误差增长机理研究提供科学方法。ICP综合评估指数包括三个数学模型:集合预报成员单一评估指数定义、集合预报成员综合评估指数定义和集合预报成员预报能力定义。利用中国国家气象中心T213全球集合预报资料,选取江淮流域2010年6月17—25日和2011年6月4—12日2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进行ICP综合评估指数应用试验,其中,单一评估指数选取中雨公平成功指数ETS、500 hPa高度场均方根误差分别代表模式降水预报能力和环流形势预报能力。结果显示:可预报性评估指数ICP可有效挑选出预报最好和最差的集合预报成员,两者对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系统、中尺度影响系统、降水过程预报差异显著,预报最好成员对影响持续性强降水的大尺度环流形势(阻塞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东亚大槽)的位置和强度及演变过程、低层中尺度影响系统(如切变线和西南低涡)发生发展过程预报,以及降水发生时间和落区预报与实况更接近,预报更成功,持续性强降水可预报性综合评估指数ICP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565.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及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定量统计及空间分析方法,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级别结构、类型结构、宏观区域分布、行政市域分布以及流域分布等特征,进行了地理环境分析和基于市域尺度的空间特征分析。研究发现,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等级结构呈现出"金字塔"形;类型结构以传统手工技艺和民俗项目为主;空间结构特征在数量上,以闽南地区为主,闽中地区次之,闽东、闽北、闽西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较少。传统医药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的区位熵福州比较高,曲艺则是高度集中于厦门,民间文学集中分布于泉州,传统舞蹈与传统音乐则分别集中于三明和龙岩;在密度上表现为厦门、莆田、泉州三地市较高。此外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具有流域指向性。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因素、人文环境等多种因素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产生影响。完善分级保护制度和保护名录体系,强化文化空间的保护,适度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等创新途径,将是未来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566.
基于国家林业局网站和谷歌地球网站等,获取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国际重要湿地等相关数据,从地理学的区域、空间等维度进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空间结构分析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区域分布上,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主要分布于海拔500 m以下的东部季风区,尤其主要在长江、黄河流域周边分布;从中国特殊的三大经济带发展来看,湿地自然保护区因自然条件按中、西、东顺序依次减少,呈"山"字型地域分布结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因位于城市而受经济发展因素影响,呈东、中、西"阶梯状"分布。2在空间结构上,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在全国及各省市区域内都呈凝聚型分布,其主要集中分布于长三角地区以及湘鄂交界处、山东中部和黑龙江、吉林交界处。  相似文献   
567.
陈静 《贵州地质》2012,29(2):78
2012年4月12-13日,由贵州省地质学会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和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承办的《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学术报告会》在贵阳举行。会议由省地质学会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省地质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杨胜元研究员主持。会议邀请了贵州省地矿局工砚耕研究员.中科院贵阳地化所肖唐付研究员,成都理工大学黄润秋教授、许强教授、  相似文献   
568.
用分散剂六偏磷酸钠对甘肃临泽凹凸棒黏土进行提纯,将提纯前后的凹凸棒黏土制备脱硫剂,进行X射线衍射(XRD)、BET比表面积测试(BET)、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测定了两种脱硫剂对模拟汽油中的噻吩的吸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提纯后的凹凸棒黏土制备的脱硫剂将模拟汽油中噻吩的含量由500×10-6降到165×10-6,脱硫率为67.0%,比提纯前的脱硫剂脱硫率提高了18.4%。  相似文献   
569.
东海内陆架沉积物磁性特征对早期成岩作用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海内陆架泥质区F17柱样为对象,在放射性同位素测年、磁性测量、地球化学和粒度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早期成岩作用对陆架沉积物磁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F17柱样磁性特征存在显著的垂向变化,表现为随深度的增加,沉积物磁性减弱、磁性颗粒变粗和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比例上升.粒度以及Al,Ti,Fe,Mn的含量,有机碳和总硫的分析表明,沉积物物源相对均一,粒度虽然存在垂向变化,但不是磁性特征垂向变化的主要原因,早期成岩作用是导致上述磁性特征垂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早期成岩过程中,亚铁磁性矿物含量随深度下降的现象与其他地区报道的结果类似,但磁性矿物类型和颗粒大小随深度变化的模式,不同地区存在一定差异.基于磁性矿物对早期成岩过程的敏感性,磁性测量方法对认识铁在陆架沉积物中的迁移和转化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70.
霍吉河钼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北段,是近年发现的钼矿床。该钼矿含矿岩体主要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钼矿体大多数呈细脉浸染状在花岗闪长岩中绕角砾岩筒分布。含矿花岗闪长岩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84.0±1.5)Ma,形成于燕山早期;其SiO2质量分数为60.06%~69.34%、K2O和Na2O质量分数分别为3.36%~5.78%和2.60%~3.78%,铝指数A/CNK=0.78~0.98,属于偏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轻重稀土分馏强烈(LaN/YbN=10.96~24.99),Eu负异常不明显(Eu/Eu*=0.72~0.86);富集Rb、Ba、Th、U、K、Pb和Sr等元素,亏损Nb、Ta、Ti、Y和Yb等元素,这或者暗示其岩浆源区相对富水,或者反映岩浆源区可能遭受过俯冲带流体的交代作用,其形成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结合主成矿温度、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构造背景,认为霍吉河钼矿成因应属于斑岩型钼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