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7篇
地质学   72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初论广西大瑶山地区多期次花岗质岩浆活动与成矿系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大瑶山地区位于钦杭成矿带西南端,以盛产石英脉型金矿闻名,近年来又新发现了一批与花岗岩类有关的斑岩型钨钼铜金矿床,显示良好的找矿前景。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和相关岩浆岩的基础上,结合高精度成岩成矿年龄数据,将大瑶山地区花岗质岩浆岩划分为加里东期(430~470 Ma)、海西—印支期(240~270 Ma)、燕山早期(150~170 Ma)和燕山晚期(90~110 Ma)等4期,并将与花岗岩类有关的矿床划分为加里东期(430~440 Ma)斑岩-夕卡岩-石英脉型钨钼成矿系列、燕山早期(145~155 Ma)斑岩型铜钼(金)成矿系列和燕山晚期(90~110 Ma)斑岩型-蚀变破碎带型钼金银铜铅锌成矿系列等3个成矿系列。提出大瑶山地区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强度、范围和成矿作用可与燕山期的媲美,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是今后大瑶山地区寻找夕卡岩-斑岩型钨钼铜矿床的主攻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2.
稀散金属超常富集的主要科学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稀散金属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革新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高、精、尖科技和未来能源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稀散金属的储量相对稀少且地域分布高度不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存在较高供应风险;另一方面,其"稀"、"伴"、"细"的特点决定了对其地球化学性质和行为认识的薄弱,元素超常富集机理的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近20年以来关于稀散金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矿床类型和成矿专属性、资源储量评估、超常富集机制等方面,突破了"稀散金属不能形成独立矿床"的认识,初步建立了稀散金属成矿理论体系。稀散元素的超常富集往往需要十分苛刻的条件和特殊的地球化学过程:铼的超常富集受制于地幔熔融过程和洋壳沉积物的再循环,以及岩浆氧逸度、去气过程;铟与锡的关系紧密,岩浆中镁铁质矿物结晶过程及挥发组分控制成矿热液中铟的金属量;碱性岩的幔源性、高氧逸度、高挥发性促进碲的迁移和富集,铁锰结壳中δ-Mn O2或Fe OOH可以吸附大量的碲;镉的超常富集行为主要与锌相关,不同类型铅锌矿床中镉的富集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别;锗在铅锌矿床中主要以类质同象替代锌进入闪锌矿中,煤层中倾向于和有机质结合形成锗的络合物及有机化合物。基于已有认识,今后应当重点加强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对稀散金属富集控制的研究,壳幔相互作用、热液过程、表生风化沉积以及多期多阶段地质事件耦合机制的研究,以及非常规类型稀散金属矿床的成矿潜力研究。本专辑报道了近年来这些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13篇文章,主要涉及岩浆热液型矿床、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表生风化-沉积过程中稀散金属的富集成矿,以及稀散金属矿床的探测技术与预测方法研究等。  相似文献   
63.
与云南个旧超大型锡矿床有关的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及意义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云南个旧地区发育大量与成矿时空密切相关的火成岩,包括玄武岩、辉长岩、花岗岩和正长岩,花岗岩被认为是个旧地区与成矿关系最密切的侵入岩.文章首次采用LA-ICP-MS和SHRIMP U-Pb方法对研究区内的花岗岩进行了精确定年,数据表明,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龙岔河似斑状花岗岩主要形成于(820±03)~(832±14) Ma,马拉格-松树脚似斑状花岗岩形成于(828±17) Ma,老厂似斑状花岗岩形成于(833±16) Ma,白沙冲等粒花岗岩形成于(774±25) Ma,均集中形成于晚白垩世.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本次新获得的数据,矿区内岩浆作用发生的时限基本可以限定在76~85 Ma之间,与整个华南西部地区成岩成矿时代吻合.年代学研究表明,个旧地区燕山晚期的构造背景与滇东南-桂西地区相同,而与红河断裂以西的藏南-三江锡矿带具有较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64.
野外地质和室内光学显微镜、EPMA和XRD分析研究表明,贵州烂泥沟金矿矿石中存在4种不同成因的层状硅酸盐矿物(云母类),即碎屑成因白云母、成岩或变质成因水云母、基质热液蚀变交代成因伊利石和热液脉状充填成因绢云母.后两类矿物与金成矿过程中的热液蚀变有关,其中热液脉状充填绢云母形成于第四成矿阶段,其39Ar-40Ar阶段升温测年法获得坪年龄为(194.6±2)Ma,代表了成矿末期热液蚀变的年龄,即成矿时代的上限.  相似文献   
65.
笔者报道了运用LA-ICP-MS锆石U-Pb方法对云南个旧地区碱性岩侵入年龄和煌斑岩的测年结果,即白云山碱性岩的形成时代为76.6±3.6Ma.煌斑岩的形成时代为77.2±2.4 Ma,这两种类型的岩石均为燕山晚期岩浆作用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岩石学组合的构造指示意义及前人的有关其他研究成果,认为这些岩石形成于岩石圈伸展的动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66.
广西凭祥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宏观、微观变形构造的研究,以及对平衡剖面技术、有限应变测量等方法的系统应用,详细论述了凭祥逆冲推覆构造是在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作用下于地台盖层中形成的浅层次大型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长度大于30km,总体走向25~40°,断面倾向南东,倾角20~30°,逆冲方向307°,分带特征明显。经平衡剖面计算,其短缩率e=-33.3%,相对长度比εr=66.7%,推覆距离大于5625m,最大主应力为北西—南东向,形成时期为印支—燕山期。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该区花岗岩的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成分分析对比,利用岩石化学特征并结合岩体产出地质条件,对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综合判别。提出桂东北花岗岩具有相同的成因和来源,属同一岩浆结晶分异演化而来。结晶分异作用为花岗岩的主要成岩方式。越城岭、苗儿山和海洋山岩体主要形成于同碰撞的挤压构造环境下,而大宁岩体总体构造环境为处于碰撞前向同碰撞转换的挤压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该区花岗岩的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成分分析对比,利用岩石化学特征并结合岩体产出地质条件,对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综合判别.提出桂东北花岗岩具有相同的成因和来源,属同一岩浆结晶分异演化而来.结晶分异作用为花岗岩的主要成岩方式.越城岭、苗儿山和海洋山岩体主要形成于同碰撞的挤压构造环境下,而大宁岩体总体构造环境为处于碰撞前向同碰撞转换的挤压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9.
黔西南泥堡金矿床构造解析及构造控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泥堡金矿床地处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相区,赋矿围岩主要为玄武质火山碎屑岩,以断控型矿体为主、层控型矿体为辅,是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之一。详细的野外填图和研究表明,构造是其最主要的控矿要素之一。泥堡金矿区构造类型以断层和褶皱为主,构造线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为辅。矿床受区域性的北东东向潘家庄断裂控制,但矿体主要受次一级的断层和褶皱控制,其中枢纽北东东向二龙抢宝背斜与北西向背斜叠加形成的穹窿构造是层控型金矿体的主要构造控制因素;断控型金矿体主要受控于F_1逆断层,逆冲断层+上盘牵引背斜构造是泥堡金矿最典型的构造控矿组合样式。印支期造山挤压奠定了矿区北东东向的总体构造格架,燕山期叠加了北西向构造。F_1虽总体表现为逆断层性质,但在燕山晚期叠加了正滑运动,并形成了张性空间,有利于的成矿流体运移和金沉淀。根据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分析,提出F_1北部的次级断层F_(1-1)及其上盘牵引背斜为金矿有利的找矿靶区,有待今后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70.
黔西南泥堡金矿床属于滇黔桂"金三角"地区的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之一,是非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通过对泥堡金矿区开展1∶10000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填图,查明了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及少量萤石化、毒砂化、辉锑矿化、方解石化等围岩蚀变的空间展布规律,厘定了矿区控矿构造格架为F1逆冲断层及其牵引形成的二龙抢宝背斜,以及枢纽北西向与北东向褶皱叠加所形成的穹隆构造。并据此提出了泥堡金矿找矿靶区,即位于玉家坪以南的乡道旁、次级逆断层与背斜构造组合样式发育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