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277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81.
侵蚀作用诱发黄土滑坡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蚀作用诱发的黄土滑坡是黄土高原区域内一种主要的滑坡类型,对其破坏机制开展深入研究具有重要实际意义。以陕西省耀州区的庵里滑坡为例,对该类黄土滑坡的发生机制进行分析和探讨,建立了滑坡发生前侵蚀作用的不同阶段边坡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相应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在此基础上求得各模型沿最终滑面上的正应力、剪应力和抗剪强度分布,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边坡整体稳定系数。结果表明,随着侵蚀作用的不断加深,沿滑动面上的剪应力增大,抗剪强度减小,整体稳定性降低至最终破坏。试验结果表明,小的应变在饱和黄土中会产生显著的超孔隙水压力,因此,基岩面上饱和滑带中的超孔隙水压力加剧了该类滑坡的发生。比较滑面上的剪应力和抗剪强度发现,自前滑坡破坏从坡脚开始,向后逐步扩展,表明该类滑坡具有牵引式破坏特点。  相似文献   
482.
中国东北部陆缘贵金属有色金属区域热动力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东北部陆缘贵金属、有色金属矿集区典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入手,应用成矿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初步确立不同成矿系统的形成条件和时空演化的成矿动力学模式,即太古宙陆核演化与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动力学模式,元古宙裂陷盆地演化与层状铅锌矿床成矿动力学模式,古生代古亚洲洋形成-封闭与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动力学模式,中生代岩石圈演化与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483.
中国东北部陆缘区是古亚洲洋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叠加复合部位.区内构造、岩浆与成矿作用复杂,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地之一.在总结研究该区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成矿系统理论,划分了区内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系统类型.  相似文献   
484.
鼎湖山森林土壤14C表观年龄及δ13C分布特征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本文给出鼎湖山五棵松、庆云寺和坑口3个森林土壤剖面有机碳14C表观年龄,该地区成壤过程持续时间约为500~1000a最大  相似文献   
485.
486.
"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查显节  邢立新 《世界地质》2000,19(4):402-407
土地资源管理缺少现势性的实时动态信息,故对“3S”技术迫切需求,详细地阐述了:“3S”技术优势和“3S”技术在土地资源中应用原理及应用现状,最后对“3S”技术在土地资源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87.
邢长明  王焰  张传林 《地学前缘》2013,20(4):285-298
距今约276 Ma的皮羌层状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西缘,是二叠纪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组成部分。岩体主要由辉长岩组成并赋存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矿物结构和磁铁矿、钛铁矿和单斜辉石成分变化特征表明,矿物结晶顺序为单斜辉石+斜长石→磁铁矿+钛铁矿。磁铁矿中V2O3含量变化于0.49%~0.97%,说明岩浆演化过程氧逸度较低(相似文献   
488.
红透山铜锌矿是中国东北典型的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VMS)矿床。通过不同的研究手段反演其成岩及构造热活动的历史,探讨成矿作用过程是红透山矿床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对红透山赋矿围岩-黑云斜长角闪岩中锆石的研究,探讨红透山铜锌矿的成矿过程, 揭示其地质意义。黑云斜长角闪岩中的锆石主要为粒状,在黑云斜长角闪岩母岩-钙碱性玄武岩喷发过程中形成。结果表明:锆石的形成年龄约为2 500 Ma,代表了红透山铜锌矿初始的成矿时代;红透山矿床最初形成于该时期的弧后盆地环境,矿床形成不久随即发生了鞍山运动的古海洋闭合、陆陆碰撞及同期碰撞花岗岩的侵入;该期的构造热蚀变可能就是红透山富矿柱形成的原因。基于对红透山矿床的形成时代和环境的新认识,建议“红透山式”矿床勘查方向应该注重以下2点:该类矿床应该产出于晚太古代末期形成的绿岩带中的双峰式火山岩中; VMS富矿应该分布在鞍山运动古海洋闭合及陆陆碰撞带中。  相似文献   
489.
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相同配置模式的低覆盖度杨树行带式造林带,对不同恢复时间梯度上带间植被特征和土壤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植物多样性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在16~20 a间增加趋势变缓;从生活型和水分生态型来看,恢复初期带间植被组成及生长状况较差,主要以一年生草本且旱生的植物为主,在恢复16 a后,主要以多年生草本和中生植物为主,说明半干旱风沙区杨树行带式造林带间植被在经过16 a左右的修复,其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生态功能增强。经过长期的防护效应,有效地改善带间植被的生长环境,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造林20 a比造林2 a时增加2.5倍,土壤逐渐肥沃,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90.
分析了2009 年春季(5 月)渤海辽东湾网采浮游植物物种组成, 丰度分布, 生物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相似性。春季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 门23 属32 种, 主要隶属硅藻门和甲藻门, 生态类型多为温带近岸型和广布型种类, 少部分为暖海性物种或大洋性物种。优势种有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翼鼻状藻(Proboscia alata)、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巨圆筛藻(Coscinodiscus gigas)和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等。浮游植物在各站位的细胞丰度分布不均匀, 其平面分布呈现由沿岸海域向海湾中部海域递减的趋势。Shannon-Wiener 指数、Pielou 指数较低, 群落结构简单, 稳定性较差。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群落之间的相似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