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0篇
地质学   78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青海东昆仑复合造山带西段的祁漫塔格地区是一个特征显著的侵入岩浆构造带,同时也是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野马泉铁铜多金属矿是该区较为典型的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该矿区与野马泉铁铜矿床有关的花岗闪长岩体的成岩年龄为226±2Ma;该结果与前人利用辉钼矿Re-Os法获得的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石和矽卡岩型钼矿石的等时线年龄一致,因此本文厘定野马泉矿区成岩成矿时代为中—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22.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野马泉铁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前人认为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属矽卡岩型,笔者首次在野马泉矿区发现在矿体的顶部有喷流岩——紫红色碧玉岩出现,证明在野马泉矿区曾发生过海底喷流成矿作用。通过分析对比,认为该区早期为喷流沉积成矿作用,晚期为矽卡岩成矿作用,也就是说野马泉铁铜矿床的成因应为喷流沉积+矽卡岩型。对于在该区找矿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3.
祁连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系统分析区内成矿条件和区域成矿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海相火山岩型、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变质(包括沉积-变质)型、沉积型(含喷气-沉积型)、构造蚀变岩型等是该区的主攻矿床类型。通过对祁连成矿带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并结合野外调研和室内的再研究,共圈定69处成矿远景区,其中A类5处,B类23处、C类41处。在此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地质找矿成果,优选出铜、金、铅、锌、钨远景区16处,作为今后矿产资源评价首选地区。  相似文献   
24.
新疆阿舍勒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特征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贾群子 《矿床地质》1996,15(3):267-277
阿舍勒块状硫化物矿床位于阿尔泰华力西地槽系南缘。容矿岩石为中、下泥盆统富钠的火山岩系,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系弧后扩张背景下的产物。矿床具双层结构,并具明显的垂向分带和侧向分带。矿体下盘火山岩发生了强烈地蚀变作用,形成由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黄铁矿组成的半整合蚀变带。同位素研究表明,硫由海水硫酸盐和岩石中硫化物所提供,铅具深源的特征。通过对比,认为阿舍勒矿床与矿区阿尔泰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相似  相似文献   
25.
正"就矿找矿"就是运用新的思维,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方法手段对已知的一种或几种找矿线索(如矿化露头、物化探异常、古采矿坑遗迹、未被证实有开采价值的矿点及正在生产的矿山周边和深部等)开展地质找矿工作,进行新的分析、新的探索.新的认识,以求发现和找到具有可供开发利用价值的矿床。近年来,随着地质勘查投入的大幅增长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深入实施,就矿找矿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并得到广泛应用,为新时期地质找矿  相似文献   
26.
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是近年来在三江北段发现的与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钼矿.作者首次利用锆石U-Pb方法测得纳日贡玛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年龄为41.44±0.23 Ma,属于喜马拉雅早期.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成矿主要在40.8±0.4 Ma~40.86±0.85 Ma之间.在多期热液叠加,多期成矿作用中,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  相似文献   
27.
东昆仑祁漫塔格-都兰成矿带是青海省重要的矽卡岩型铁多金属成矿带,胜利矽卡岩型铁铜矿床位于该成矿带东段,其成矿作用与二长花岗岩密切相关,矿体产于二长花岗岩与大理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胜利铁铜矿床二长花岗岩w(SiO_2)为71.84%~74.50%,w(K_2O+Na_2O)为8.03%~8.61%,明显富碱;K2O/Na2O为1.28~1.62,相对富钾;A/CNK为0.95~0.98,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岩石总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Ba、Rb和活泼不相容元素Th、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P、Ti等。样品稀土元素总量w(∑REE)=132.73×10~(-6)~181.36×10~(-6),(La/Yb)_N为7.40~11.67,δEu为0.67~0.78,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较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具Eu负异常。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40.5±2.8)Ma,形成于中三叠世。综合研究表明,二长花岗岩是阿尼玛卿洋盆向北俯冲,致使壳幔岩浆发生混合,后经侵位、结晶分异形成。  相似文献   
28.
西南三江北段是青海省重要的斑岩型铜钼矿成矿带,纳日贡玛铜钼矿是近年来在三江北段发现的与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钼矿。利用锆石U-Pb方法测得纳日贡玛黑云花岗斑岩的形成年龄为41.53Ma ±0.24Ma,属于喜马拉雅早期。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的成矿时代主要在40.86~40.80Ma之间。在多期热液叠加、多期成矿作用中,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的热液应是纳日贡玛黑云花岗斑岩(41.53Ma ±0.24Ma)和纳日贡玛斜长花岗斑岩(41.00Ma ±0.18Ma)共同提供的。由于该区有较多的中酸性岩体存在,因而确定这些侵入体的形成年龄,对于在该区寻找同时代的斑岩型铜钼矿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9.
祁漫塔格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体主要产于花岗闪长岩、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与寒武纪—奥陶纪滩间山群接触部位的矽卡岩带和二长花岗岩中。本次对矿区Ⅶ号带矽卡岩与矿体紧邻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年龄为410.1Ma±2.6Ma。结合前人获得的花岗闪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237 Ma±2Ma)和矿石矿物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239Ma),认为岩体成岩和成矿时代都发生在印支期,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不仅与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也与加里东晚期酸性侵入岩有关。祁漫塔格地区矿床形成时代主要集中于加里东中晚期和印支晚期,尽管加里东期岩体在地表出露规模远没有印支期岩体规模宏大,但是加里东晚期岩体对成矿作用的贡献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0.
龙尾沟铜(钨)矿床是祁连山地区新近发现的一处斑岩型矿床,其评价及研究对祁连山地区铜矿勘查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本文通过对含矿斑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矿体产出特征及矿石物质组成、围岩蚀变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形成年龄为358.7Ma;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和脉状产出,主要产于高钾碱性系列斑岩体内,并受近南北向构造控制;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白钨矿,呈细脉-浸染状、浸染状产出;矿化以富铜、钨、金贫钼为特征;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主要为绢英岩化,次为钾硅酸盐化和硅化;矿床成矿时代为海西早期,形成于陆内造山伸展环境。从成矿背景分析认为祁连山地区陆内造山环境所形成的斑岩型铜矿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