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2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都江堰中兴镇高位滑坡泥石流灾害致灾成因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7月10日上午10时左右,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兴镇三溪村五里坡突发高位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11户居民房屋被毁,52人遇难,109人失踪。为研究五里坡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致灾成因与发展趋势,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地质灾害形成的主客观因素方面对致灾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其现状特征,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高位山谷地形、斜向斜坡结构易滑、突降暴雨、灾害隐蔽性强以及村民防灾避灾意识不强等因素是五里坡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致灾因素;山体整体稳定性差,暴雨频繁,再次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较大,且在本次致灾范围的基础上威胁范围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建议威胁范围区内尚未搬离的住户尽快搬迁,并加强监测,开展综合工程治理。  相似文献   
22.
地震预报是当今世界尚未破解的重大科技难题,短临地震预报是地震预报的难点,有效的前兆信息则是短临预报的关键。笔者围绕短临地震预报难题,研制了高精度动态固体潮汐重力仪和大气潮汐重力仪,成功捕获到2010~2023年间的玉树7.1级地震、土耳其7.8级地震等震前几十个小时的动态重力场变化信息。这些信息再现了强震孕育–发生的过程,初步揭示短临阶段“基本稳定→闭锁蓄能→震前平静→能量释放”的强震物理机制,可作为短临地震预报的前兆信息。为实现对短临地震“时-空-强”的准确预报,提出通过动态重力场变化组网观测和分布式前兆信息数据库建设,进一步揭示不同类型地震的动态重力信号响应规律,建立强震发生概率、时间、震中位置及震级预报模型的可行性路径,渴望破解强震短临预报的世界难题。  相似文献   
23.
以山西省乡宁县城区扇子坪–崔家坡段为例,将“木桶效应”理论与地质灾害风险“点面双控”体系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该方法以1∶1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为基础,结合地质灾害风险“点面双控”体系,将坡度、河流距、地质灾害风险分区以及地质灾害隐患点致灾范围作为“木桶效应”中的短板因子,按照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严控开发区、适度开发区和优先开发区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级赋值,将同一地块内各短板因子的最高等级值作为该地块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结果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严控开发区占比26.67%,适度开发区占比54.81%,优先开发区占比18.52%,从理论上说明了研究区以优先开发区和适度开发区为主,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文中提出的优化方法能够便捷高效地完成大比例尺山区城镇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区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4.
陕南秦巴山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复杂,易发和频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由于该区地形高差大且植被覆盖率高,传统的人工地面调查排查在地质灾害的调查识别中难度较大,需借助先进的地质灾害监测识别技术方法。笔者综合采用光学遥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和无人机航测等多种技术手段,对陕南勉县“8.22”强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进行应急调查与识别分析,探索多源遥感技术对降雨诱发型地质灾害的识别能力与有效性。研究表明,多源遥感技术在强降雨诱发区域性地质灾害的识别和应急调查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可大大减少现场工作时间,并能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和可视化的高精度遥感成果;光学遥感、InSAR、无人机航测等技术具有各自的优势和识别范畴,仅靠单一的技术手段难以完全有效地解决灾害隐患识别问题,建立一套多源遥感技术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的综合调查识别体系,是强降雨条件下区域性地质灾害快速调查识别与评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