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266篇
海洋学   12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南黄海中部隆起是下扬子地块向海域的延伸,是当前海相盆地海域资源调查的潜力区。中部隆起自印支期以来经历多期构造隆升、挤压及剥蚀作用,显著影响了盆地油气资源的形成和分布。2016年底完钻的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首次在中部隆起钻穿印支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在中部隆起既是新近系-第四系底界,又是下三叠统灰岩的顶界,横向延伸平缓,上、下地层产状差异巨大,下伏地层具有强烈的挤压变形及逆冲推覆,呈现显著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本次研究基于泥岩声波时差法计算的印支面地层剥蚀量约为1200 m,镜质体反射率法计算的剥蚀量约为1400 m,与地层趋势面估算的剥蚀量基本一致。结合南黄海盆地演化过程分析,认为中部隆起大致于晚三叠世开始隆升,至晚白垩世期间经历快速剥蚀,并可能延续到渐新世末期。在当前南黄海盆地资源调查逐步转向中、古生界海相残留盆地之际,依托实际钻探资料进行印支不整合面研究及剥蚀量恢复对于恢复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及评价油气资源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2.
椭圆度-凹坑双缺陷海底管道局部屈曲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底管道在制造、埋设以及使用过程中极易产生椭圆度-凹坑双缺陷,双缺陷影响管道局部屈曲,对含椭圆度-凹坑双缺陷海底管道的局部屈曲特性研究十分必要。现行规范中采用等效椭圆度对含椭圆度-凹坑海底管道进行评估,该方法无法准确评估不同缺陷形式的屈曲特性。采用形状系数对含椭圆度-凹坑双缺陷的海底管道进行评估,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试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含有不同凹坑深度、不同椭圆度的海底管道进行局部屈曲的数值模拟,计算不同形状椭圆度、含有不同凹坑深度海底管道的形状系数,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形状系数对海底管道椭圆度、凹坑深度、径厚比敏感性较强;对凹坑宽度敏感性较弱。  相似文献   
93.
干容重是沉积学研究中用于计算物质通量的一个重要参量,对于正确认识沉积物的收支平衡、源汇通量以及地貌演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干容重的分析流程和计算方法仍然缺乏统一的规范,导致干容重的取值不尽合理,影响了沉积学研究的定量化和精准度,这个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选取了东海内陆架的表层沉积物和柱状沉积物,运用实验测试和间接公式计算两种方法获得了沉积物的干容重,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精准度。研究发现,东海内陆架的细颗粒沉积物的干容重的数值范围是1.1—1.5g/cm~3;影响沉积物干容重的主要因素是沉积物的成分与粒度,前者通过颗粒态物质的密度起作用,后者通过孔隙度来影响。建议:干容重的分析测试工作应在采样后尽快完成;运用干容重进行沉积通量计算时,应根据沉积物的平均粒度和孔隙度的空间变化选择合适的数值,以获得更加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
95.
无冰北极?     
薛钊 《海洋世界》2014,(1):26-31
<正>2012年8月,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报告,北极的冰盖缩小到了只有410万平方千米。出现了30年来夏季冰盖面积的最低值。科学家预测,夏季完全没有冰的北极可能将在2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出现。北极夏季冰融化的速度是惊人的。"我们距离一个完全没有冰的夏季北极,只差四分之一的路了。"加拿大魁北克拉威尔大学的研究者路易斯·佛蒂尔说。如果有一天,夏天的北极完全没有了冰,世界会变得怎样?现实和科学研究已经给未来提供了答案。  相似文献   
96.
<正>0引言"大陆架科学钻探"计划,是一个聚焦中国大陆架以及东亚大陆边缘的形成演化,以中国大陆架的地层、构造、环境和资源等科学问题作为具体目标,以获取连续的大陆架海底岩心为手段,进行多学科多目标综合研究的科学计划。CSDP-2井选址在工作程度较高且科学问题比较聚焦的南黄海,是大陆架科学钻探的第二口科学探井。其科学目标为,获取中—古生界的连  相似文献   
97.
为我国科技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教师”“时代楷模”黄大年同志,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殚精竭虑地奉献了一生,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他的爱国情怀、报国之志永远激励着自强不息的优秀中华儿女,他的奉献精神和高尚情操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98.
根据雾在可见光、中红外、长波红外通道的反射及辐射特性与云和地物存在差异,从纹理特征、光谱分布特征等方面对云雾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并利用多波段阈值法对风云三号气象卫星遥感影像进行日间大雾信息提取。结果表明,FY-3A/VIRR遥感资料对江西省大雾的监测效果较好,可在大雾卫星遥感监测业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
利用极轨气象卫星资料动态监测2003年江西夏季高温干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首先介绍了利用正午前后极轨气象卫星4、2、1通道合成资料,进行监督分类,得到地表高温分布图的方法。然后结合江西省高分辨率耕地分布资料,分区计算出耕地高温干旱面积。另外,还采用图像镶嵌法和统计折算法,消除云的影响,以实现高温干旱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