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地质学   69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内蒙古西沙德盖钼矿是华北地台北缘成矿带上的一处中型斑岩钼矿床。采用锆石LA-ICP-MS铀-铅同位素测年技术,针对其含矿钾长花岗岩和矿石进行的成岩成矿年代学测定。获得西沙德盖似斑状钾长花岗岩体的成岩年龄为245 Ma±10 Ma;通过对7件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同位素模式年龄介于223.2 Ma~232.6 Ma,等时线年龄为225.4 Ma±2.6 Ma(MSWD=0.30);两种方法获得的年龄相近(成矿年龄略小于成岩年龄),成岩与成矿作用均发生于中三叠世末,属印支期碰撞后伸展环境下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对已有年龄资料的归纳和分析,认为区内在印支期曾发生过重要的岩浆-(金钼)成矿事件,该事件虽可能遭受了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改造或破坏,但在一定区域和一定程度上仍有记录或保留。  相似文献   
42.
雄村矿区是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内已查明资源(储量)及规模达大型的铜金矿区,最早发现Ⅰ号Cu-Au矿体,其后发现了Ⅱ、Ⅲ号Cu-Au矿体。化探异常在Ⅱ、Ⅲ号矿体的发现和初期勘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发现和圈定Cu-Au矿找矿靶区中提供了重要线索。通过分析Ⅱ、Ⅲ号矿体勘查工作中的化探异常特点及作用,旨在为应用化探异常指导找矿工作提供参考作用,同时,对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其他地段寻找该类型矿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3.
青藏东缘昌都-思茅带构造环境的研究对其所蕴含的找矿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中三叠世末,三江联合地体形成,昌都-思茅构造带进入陆内演化阶段.通过对昌都-思茅构造带晚三叠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层学的研究,指出本区晚三叠世火山岩具有堑垒相间的古地貌、双峰式火山岩的火山-沉积组合及显伸展因子的岩浆作用等特点.火山活动主要是沿着乡城形成了所谓滞后形的岛弧岩浆,但很多地质事实表明,这之后并不是挤压的,而是在短暂的挤压后的伸展.对此问题,我们搜集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发现火山岩具有双峰特征.并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图解投图,指出昌都-思茅构造带在晚三叠世属于伸展构造环境,综合得出本区为陆内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44.
山东沂南金铜铁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李科  顾雪祥  董树义 《矿床地质》2009,28(1):93-103
山东沂南矽卡岩-热液型金铜铁矿床位于沂沭断裂带西侧,矿床受控于燕山期中酸性杂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及围岩中的构造薄弱带(不整合面、层间破碎带、滑脱带),矿体围绕岩体呈环带状产出.文章在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沂南金矿床的氢、氧、碳、硫、铅同位素以及钕锶同位素的组成特征,探讨了成矿热液类型和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成矿热液早期以岩浆热液为主,后期有部分大气降水的加入,且两者均与围岩发生了同位素交换作用;热液中碳主要为深源岩浆来源,少量来自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硫化物矿石中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反映了硫源具有深源岩浆硫的特征;铅主要为放射性成因的"J型铅",其源区年龄(2.37 Ga)暗示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结晶基底(新太古代泰山群);铷锶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含矿中酸性岩体的成岩物质来源为幔壳混合型.  相似文献   
45.
沂南矽卡岩型金铜铁矿床产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与新太古界—寒武系地层接触带附近。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早期干矽卡岩阶段(Ⅰ)和湿矽卡岩-磁铁矿阶段(Ⅱ)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Ⅲ)和碳酸盐阶段(Ⅳ)的成矿流体则显示有大气降水混入的岩浆水特点。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各阶段热液矿物中的包裹体类型丰富,以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和CO2-H2O包裹体为主,次为纯液相水包裹体和纯气相水包裹体,偶见晶质熔融包裹体。由Ⅰ→Ⅱ→Ⅲ→Ⅳ阶段,气液水包裹体均一温度(520~430℃→430~340℃→250~190℃→190~130℃)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Ⅰ、Ⅱ阶段的石榴子石和绿帘石中,晶质熔融包裹体与同期次捕获的具不同气相分数的气液水包裹体及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共生,表明它们被捕获时是一种熔体与流体共存的不混溶状态。在Ⅲ阶段的石英(少量Ⅱ阶段的绿帘石)中,常见气相充填度变化很大的气液水包裹体与同期次捕获的纯液相水包裹体、纯气相水包裹体、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以及CO2-H2O包裹体共生,且共生的不同类型包裹体均一温度相近,表明此阶段成矿流体曾发生过广泛的沸腾(不混溶)。因而认为,在沂南矿床由岩浆...  相似文献   
46.
文中系统论述了柳坝沟金矿床的多金属元素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运用多元统计方法,结合地球化学各参数信息,勾勒出矿区原生晕异常形态,建立了元素轴向分带序列,探讨金矿床剥蚀程度并建立了原生晕叠加模型。认为柳坝沟金矿床西段头尾晕共存,Sb、Bi反分带,显示出多阶段叠加成矿的特点,是下部有盲矿体存在的反映;东段基本属正向分带序列,地球化学参数较强的波动,可能预示着深部有盲矿体存在。313号脉西段矿体遭受一定剥蚀,矿段中段和东段遭受轻微剥蚀。综合分析推断西段深部矿化远景较好,中段较好异常分布在海拔高度1400 m以上的较浅部位,东段深部前景最佳;为矿区深部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7.
贵州水银洞金矿床成矿流体不混溶的包裹体证据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水银洞金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的观测和热力学参数计算,探讨了成矿流体不混溶的热力学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分为H_2O包裹体、CO_2包裹体和CO_2-H_2O包裹体三大类,并以富含CO_2-H_2O包裹体为特征,CO_2-H_2O包裹体可进一步划分为富H_2O相CO_2-H_2O包裹体和富CO_2相CO_2-H_2O包裹体。加热时富H_2O相CO_2-H_2O包裹体完全均一成H_2O相;而富CO_2相CO_2-H_2O包裹体完全均一成CO_2相,而且二者的完全均一温度和完全均一压力一致,说明它们是同时期捕获的CO_2-低盐水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组合。它们形成时的热力学条件是:形成温度236℃,形成压力324 bar(1bar=10~5Pa);共存两相流体密度:低盐水相0.900 g/cm~3,CO_2相0.314 g/cm~3;共存两相中CO_2的摩尔分数:低盐水相0.0376,CO_2相0.7337;水溶液含盐度w(NaCl)约为1.3%。  相似文献   
48.
为了确定玉龙铜矿床深部隐伏矿体的空间位置,在矿区进行了偶极幅频激电测量,并根据偶极幅频效应等值线圈定了地表以下240m深处的矿体边界,圈定的矿体边界与钻孔结果及构造线,岩性分界线基本一致,应用结果表明,偶极幅频激电法具有对硫化矿体探测能力强,仪器轻便,易于施工的优点,可以推广到其他铜矿床的定位预测研究中。  相似文献   
49.
山东沂南金矿不整合面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整合包括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角度不整合和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的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尤其是角度不整合面)因其上下层位成分差异、良好的流通环境及沿不整合面往往更容易形成滑脱构造,从而成为矿质运移、沉淀、储集和保存的良好场所,控制了许多金属和油气矿产的产出(V.Ruzicka,1994;李志伟等,2000;陈开礼等,2001;张振强等,2001;黄宏伟,2002;陈子元,1996;艾华国等,1996;吴孔友等,2002).  相似文献   
50.
右江盆地是在杨子板块南缘早古生代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晚元古代-中生代沉积盆地,晚古生代以来盆地成矿-成藏流体的广泛活动,一方面形成了以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为代表的一系列低温热液矿床,另一方面保留了众多的油气、油气苗和沥青显示[1-2].本文通过对若干具代表性的古油藏和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对比研究,探讨了右江盆地成矿-成藏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