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71.
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是推进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举措。以杭州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例,从湿地资源特点、创建的主要举措、面临的挑战进行全面分析,从加强湿地管控、加大宣传力度、拓宽资金来源和借鉴成功经验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为杭州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2.
历史地图记载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信息,能够帮助了解历史规律,为当代发展提供借鉴。不同于现代地图、遥感影像等数据,历史地图保存时间久,存在留存数量少、图像精度低等问题,地图符号也与现代有所差异,因此信息难以被高效提取。针对该问题,本文以历史地图《宁夏省境黄河沿岸沟渠水道地形图》为试验数据,提出一种智能化历史地图水系信息提取方法。首先,结合符号句法,运用聚类与数学形态学方法构建数据集;然后,改进通用大模型(SAM)结构并进行迁移学习优化权重;最后,借助改进SAM自动提取历史地图水系信息。将试验结果与其他模型作对比,显示本文方法提取结果边界清晰,轮廓完整,准确率、精度等指标均为最高。同时,将提取结果与该区域水系现状作对比,发现历史上的河流沟渠如今大多改道、偏移或消失,湖泊面积大大减小。本文方法基于SAM通用大模型进行改进,验证了大模型在地图领域的可用性,为地图信息提取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3.
74.
室内外定位对于变电站巡检的安全生产和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遮挡和电磁波的干扰,采用传统的定位方法会出现定位精度不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UWB定位和电力GIS相结合的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该系统首先利用了UWB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巡检人员进行室内外跟踪定位,然后利用RESTful技术进行APP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最后利用Web方式对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该系统经过实际测试表明,具有功能齐全、定位准确和运行稳定等特点,为国家电网的智能化管理和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5.
胶东金矿集区内已发现金矿床200余处,累计探明金矿资源储量近5 000t,是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三大金矿集区。国内外学者对胶东金矿进行了大量研究,分类方案也多种多样,总体上可以归纳为3类:应用分类、成因分类、自然分类(成矿系列)。分类研究的对象从单一矿床发展到矿床组合,分类方案综合化、系统化程度越来越高。该文回顾了胶东金矿床分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对胶东金矿主要的分类方案,运用成矿系列思想对胶东金矿床分类的依据进行探讨,提出了胶东金矿床的自然分类方案,划分为1个成矿系列组合、2个成矿系列、3个成矿亚系列、9个矿床式。以期能为胶东金矿床成矿理论研究和深部找矿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为了厘清中国高等地理教育机构发展脉络,论文基于多种类型资料,梳理了1980—2021年中国高等地理教育机构的专业、沿革、停办数据,从类型、增长、分布3个层面讨论其发展过程,并探讨其当前主要问题。研究发现,近40余年中国高等地理教育机构发展有如下特征:① 主要分布在科研机构和高校中,且高校涉及综合、师范、工程与矿业等11类高校;② 地理学专业数量及其在机构中地位的差异使之有必要区分学科机构与专业机构;③ 数量增长包括1980—1998年稳定增长、1999—2009年快速增长、2010—2021年波动增长3个阶段,并主要受高校地理院系增长的影响,不同阶段不同类型高校地理院系增长又有差异;④ 分布演变可分为与数量增长时段相一致的省级稳定扩展、省级与地市级双轨快速扩展、省级与地市级双轨缓慢扩展3个阶段,不同类型机构空间分布及扩展态势也存在差异。当前中国高等地理教育机构已形成学科机构为主体、专业机构为扩展翼的发展态势,但有必要加强学科认同和学科共同体建设,以避免多样化发展可能引起的误解,改变仍然存在的高校学科院系“名实不符”现象,降低高校专业院系停办风险。  相似文献   
77.
78.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