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106篇
地球物理   114篇
地质学   278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7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51.
长江流域1960-2004年极端强降水时空变化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Recent trends of the rainfall, intensity and frequency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EP) over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Since the mid-1980s the rainfall of EP in the basin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most significant increment occurred in the southeast mid-lower reaches, and southwest parts of the basin. Summer witnessed the most remarkable increase in EP amount. Both the intensity and frequency of EP event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rising of EP amount, but increase in frequency contributed more to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EP than that in intensity. The average intervals between adjacent two EP events have been shortened. It is also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 the monthly distribution of EP events in the upper basin has changed, and the maximum frequency is more likely to occur in June rather than in July. The synchronization of the maximum frequency month between the upper and mid-lower reaches might have also increased the risk of heavy floods in the mid-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相似文献   
752.
以通辽地区为研究区,统计3 943个聚落并作矢量点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分析法对研究区聚落1635年以来的空间分布模式及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 通辽地区聚落从1795年开始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莫兰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分布模式在整体上从1723年开始从随机分布越来越趋于显著的集聚分布。从不同年份的Ripley’s K函数看出,局部上1635—1723年一直处于集聚与离散不均衡的情况,所有距离段内从1795年呈现出显著集聚分布模式。② 1635—1840年,聚落点的几何中心呈现出西南-东北-西北的演变轨迹。核密度分析表明,聚落点在1635年是南部离散分布,1723—1840年南部密度最高。1840—1912年中部出现大量聚落,分布格局变为中部密度最高,1947年至今,西南部和中部都有大量的增长,北部也有一定增长,分布格局变为中部与西南部河流流域最密集。③ 聚落空间格局的演变是人地关系规律、宏观与微观的人文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条件中地形、水文、气候等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产和居住,进而影响聚落的分布格局。聚落的增长速度及空间演变与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人口迁入规模关系密切,土地政策及行政区划调整、人口迁徙等因素是主要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753.
本文以中国东部某近海地区的大比例尺水下地形测量项目为例,分析了大地水准面起伏对水深测量的影响,并得出大概在多大范围内可不考虑这类影响.同时给出了一种简单的克服这种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754.
本文论述了抽、灌水作用下上海各土层的变形基本特征,着重指出了上海一、二压缩层的流变性质,它是造成目前上海地面仍存在微量沉降的一个因素。文中阐明了抽、灌水作用下土层的变形机理和力学效应。从理论上与实测资料证实了土层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是造成土层变形的主要原因。文中进而论述了抽、灌水作用下土层变形的基本力学效应,将其归结为浮托力的降低与渗透压力的作用,并结合上海实际抽、灌条件,给出了不同抽、灌水形式下各土层的有效应力增加图形。  相似文献   
755.
河西地区绿洲的小气候特征和“冷岛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河西地区近地层气象梯度观测研究,分析了河西绿洲的小气候特征,发现存在一种“绿洲冷岛效应”,并分析了这种效应的物理机制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56.
从1946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就加强了铀矿的普查工作。大量的普查工作是由很多私有公司和许多单独的铀矿“寻找者”来完成的。例如,在美国为了刺激个人的积极性,原子能委员会在一个地区(科罗拉多高原)颁布了奖励办法:凡找到价值低廉的钾钒铀矿者都可得到奖金,第一个在这种矿床上开采20吨铀的,还可以得到特别奖金。在其他地区也颁布了同样的决定。为了使普查工作具有普遍性,在西方国家里,其中也包括美国,每年要生产大量的价值少于一个美元的带有盖革计数器的袖珍辐射仪到价值数千美元的复杂的閃爍辐射仪。  相似文献   
757.
上海地面沉降中土层变形特征与变形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由于抽汲地下水引起区域性地面沉降现象遍及世界各地。近几十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抽用地下水数量的日益增多,地面沉降现象也日趋严重。美国、日本、意大利、墨西哥、泰国等国家都受到地面沉降的威胁。其中最著名的为长滩市(Long Beach)和墨西哥城(Mexico City),其最大沉降量已达9米之多。上海地区因抽用地下水自20年代至今其最大累计沉降量也达2.63米,十多年来有关方面积极采取措施,现已基本控制上海地面沉降。本文在分析以往大量现场实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土力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抽、灌水条件下上海各土层的变形特征与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土层的单位变形量与“胀缩比”  相似文献   
758.
将造成经济损失的热带气旋定义为致灾气旋。基于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压、风速和降水量数据确定致灾气旋阈值,结合区域气候模式COSMO-CLM(CCLM)在1961—2100年的输出资料,预估致灾气旋发生频数及其风速与降水量,分析全球升温1.5 ℃与2.0 ℃情景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致灾气旋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1986—2015年,东南沿海地区致灾气旋发生频数共计180个,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风速和降水量分别为8.7 m/s和129.8 mm,对浙江东部及广东东部沿海影响最严重。(2)全球升温1.5 ℃,2020—2039年致灾气旋频数将由基准期(1986—2005年)的111个上升至138个,增加区域主要位于广东省西南地区及福建省南部地区;平均风速和降水量分别上升15%和17%,至8.4 m/s和109.9 mm,以福建省沿海地区增加最明显。(3)全球升温2.0 ℃,2040—2059年致灾气旋频数较1986—2005年增加33%,将达148个;风速上升32%,以浙江省东部、福建和广东省接壤的沿海地区及广东省南部增幅最大;降水量上升35%,以福建与广东省接壤的沿海地区及广东省西南地区增加明显。(4)相比升温1.5 ℃,全球气温额外升高0.5 ℃,东南沿海地区致灾气旋频数及其风速与降水量将分别上升9%、17%和18%。努力将温升控制在1.5 ℃,对降低致灾气旋频率和强度增加所导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9.
海岸带地形数据来源的多样性,造成了数据模型、格式不同,数据基准也存在差异.消除这些不一致性,建立海陆地形模型的统一表达模型,是海岸带管理、舰船登陆决策的基础.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海陆数据集成中的主要问题,讨论了海陆地形统一表达的关键技术,为实现无缝的海陆地形模型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60.
为了使天线系统接收和显示的信号更清晰,达到消除系统噪声和电磁干扰的目的,针对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南山观测基地对射电天文观测和深空探测(探月工程和火星探测)的特殊要求,利用Matlab/Simulink强大的数值计算与仿真功能实现了一种依据自适应方法滤除噪声的滤波器。首先选择脉冲星1910+0728和1913-0440的观测信号为滤波参考信号。在Matlab上通过编写M文件设计了滤波算法并有效滤除了噪声。然后运用Simulink进行建模仿真,通过不断改变系统阶数与步长找到了滤波效果最好的自适应滤波器,确定了其最优参数为8阶,迭代步长为0.005。实验表明在这种阶数和步长下,滤波器能在保证快速滤波的前提下有效地还原接收信号的轮廓,将偏差降到最小。仿真最终结果表明自适应滤波器滤波效果良好,实用性强,满足了射电天文观测和探月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