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周建波  胡克 《矿物岩石》1998,18(1):10-16
胶南造山带经历了长期韧性变形作用的改造,形成以糜棱岩和变晶糜棱岩为代表的构造岩。两类构造岩形成的温压条件不同,岩石化学成分的变异特点及变异机制也存在显著的差异。通过对比构造岩变形前后岩石化学成分的变异特征,糜棱岩类构造岩的成分变异主要由体积的亏损引起(亏损率达50%~60%);变晶糜棱岩类构造岩的成分变异除由较大的体积亏损(亏损率达57.1%~70%)之外,尚存在大量的渗流流体作用。  相似文献   
92.
沂沭断裂中段的石场—中楼一带,存在受北北东向断裂控制的早白垩世莱阳群火山碎屑岩系。沉积厚度大于6263.71m,主体为火山碎屑浊积岩,层序结构以间断不完整的鲍马序列为主,形成于沂沭断裂强烈活动的构造背景。在综合盆地边界断裂的构造形迹、盆地沉积中心的迁移状态以及浊积地层沉积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莱阳群浊积地层形成与郯庐断裂早白垩世走滑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3.
植硅体研究及其应用的讨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植硅体是填充于高等植物细胞组织中的非晶质含水二氧化硅颗粒,记录了它所起源的植物细胞的特征,可以在土层或沉积物中很好地保存下来。通过植硅体的形态鉴定和确定组合带,可以恢复古植被、讨论植物群落演替,推断第四纪古气候环境及其变迁,指导地层划分对比。结合数学方法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各种古环境气候的参数值,从而用以研究气候波动和发现气候事件,进行全球对比研究。在考古学、土壤学、农学和医学等领域,植硅体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4.
周建波  胡克 《地质论评》1999,45(3):241-246
稀土元素在韧性剪切带中发生有规律的成分变异,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强,单个稀土元素,轻稀土,重稀土,稀土元素的总量均明显增加,而稀土配分模式不变。通过花岗质构造岩变形前后的等比分析,稀土元素的成分变异主要是由于较大的体积亏损而引起,并根据成分变异与体积亏损之间的函数关系,进一步确定了构造岩变形前后的体积亏损率。  相似文献   
95.
在独流减河入海口附近河道之间的盐沼采用人工探坑侧壁连续取样,获得2个站位的沉积物样品。通过210Pb和137Cs定年法建立年代框架,结合粒度分析、有孔虫鉴定和水文数据,探讨了该区的现代洪水事件沉积。结果表明,该区沉积物的210Pbexc比活度-深度剖面中存在2处明显的低值沉积层,分别在3~6 cm和10~14 cm深度,这2个沉积层分别对应137Cs曲线的次峰和主峰。这两层与上下相邻层位相比呈现粒径较粗、分选较差,有孔虫丰度较低、破损百分比较高的特征。210Pb测年结果显示,137Cs曲线下部的主峰对应的年龄为1963年,与全球性的最大峰值形成时间相对应,而上部的次峰对应的并非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形成的次峰。区内水文数据显示,在1963和1996年分别发生了2次较大的洪水事件。因此,推断S4和S5站位剖面中2个特殊的沉积层是由洪水事件造成的。本研究说明高分辨率沉积特征的多指标研究可以较为准确地揭示洪水等灾害性事件发生的年代和频率,这有利于系统地揭露海陆过渡带地区地质历史时期灾害和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为灾害预防和未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
吉林西部盐碱化土壤碳酸盐的碳稳定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吉林西部盐碱化土壤的物理性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碳酸盐碳稳定同位素作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盐碱地土壤碳酸盐的δ13C值的变化趋势可以反映本区土壤盐碱化的进程。盐碱化土地在0~50 cm的深度范围内,土壤碳酸盐的δ13C值变化规律为:0~30 cm深度内,土壤碳酸盐的δ13C值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30~50 cm范围内,如果有盐积层或碱积层的存在,则土壤碳酸盐的δ13C值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97.
通过对辽东半岛大清河海岸平原的地貌考察和人工钻孔取样,对研究区内7个钻孔不同层位的113个样品进行了混浊水导电率测定;根据钻孔剖面海陆相沉积环境变化与导电率曲线特征值,推断出大清河海岸平原全新世时期海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g1和g2的导电率曲线有2个明显的峰值,显示研究区发生了一次完整的海侵过程,且海水到达接近g3孔位置之处;另外,靠近陆侧的g3孔在海拔2.1 m处出现一小峰值,推测由于海水到达此处使得导电率变大,由此进一步得出研究区海侵时海平面(即平均高潮线)达到的最大高度为海拔接近2.1 m处,比现今海平面低1.0 m左右,说明全新世高海面之后,研究区表现为构造隆升。  相似文献   
98.
在对敦化吉祥泥炭剖面的Na、K、Mg、Ca、Fe、Cr、Mn、Sr、Ba和Pb等元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Morlet一维连续小波分析其时频变化,将剖面晚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过程分为6个阶段:公元前730年前的温暖降温期;公元前730年~公元前205年的温和湿润期;公元前205年~公元255年早期温暖湿润,之后变凉干;公...  相似文献   
99.
东北泥炭表土沉积植硅体—气候因子转换函数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泥炭表土植硅体分析和气候气象资料,运用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东北地区泥炭表土植硅体—气候因子转换函数;并将之用于榆树泥炭剖面的古气候参数重建中,得出近3 000 a来的古气候参数值,并将之暖—冷—暖—冷—暖—冷—暖7个阶段。计算结果同时显示,温暖湿润的气候往往与稳定的气候系统相一致,而且古年均风速的变化可能预示着古气温、古降水变化等将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0.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指在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农村人口居住观念转变的新形势下,为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有效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和生产环境,对布局分散、用地粗放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重新组织和利用的活动,其主要形式是迁村并点和中心村综合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