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117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61.
近几年来,我站日照记录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整个纸面感光较严重,漂洗后纸面不干净,感光迹线不明显,日照时数偏少等等。在兰州市局组织的记录会审评比中,其他各站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些问题。为此,我们对本站1973—1983年5月  相似文献   
562.
During the first Chinese Scientific Expedition to the Arctic in July - September 1999, cyanobacteria in the Bering Sea were measured by 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 Cyanobacterial abundance varied from 0 to 7. 93 × 103 cell/ml and decreased along a northerly directed latitudinal gradient in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Cyanobacteria did not occur at station Bl - 12 (north of 60 °N). Vertically, high cya-nobacterial abundance appeared in the upper 25 - 50 m and decreased rapidly below 50 m. There were no cyanobacteria at the 150 m. Seawater temperature and NH4+ -N are suggested to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cyanobacteria.  相似文献   
563.
根据探测仪器元件滞差原理,计算出逆温层高度与实际逆温层高度的差,为环境评价工作中计算被评价工厂烟窗高度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564.
为了确定桥梁的通航标准,给桥跨和桥墩位的设计提供基础资料,需要对各种船舶的航迹和航速进行测量,在比较和研究后选择了利用GPSRTK技术进行测量,经过实践检验,该方法不仅切实可行,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65.
论述了基于徕卡Disto和步进电机的自动断面仪系统硬件设备的装配以及自动控制软件系统的开发,为隧道断面测量和检查验收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66.
本文通过1:25万《邦多区幅》和《措麦区福》区域地质调查,对西藏当雄错-姆错丙尼地区的早二叠世拉嘎组进行了地层生物及杂砾岩特征的研究,认为:所采生物化石均赋存于滑塌块体中,反映的地质时期为早二叠世Sakmarian-Artinskian期,而赋含滑塌块体的“基质”地层时代应稍晚于早二叠世Sakmarian-Artinskian期;沉积特征表明杂砾岩成因具冰海相和水下块体重力流的双重(复合)性质。  相似文献   
567.
定西地区种植胡麻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2000米、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无霜期120—130天的地方。年播种面积58万多亩,占全省播种面积的40%以上,是我省主要油料基地之一。为了充分利用胡麻生产过程中的有利气象条件,探讨新的增产途径,我们于1988—1989年进行旱  相似文献   
568.
一株海洋几丁质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胶州湾的海泥中分离到一株几丁质酶高产菌株。经16SrDNA序列分析,认为该菌属于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monas),并将其命名为SS01。对该菌产几丁质酶的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其它几丁质酶产生菌相比,SS01菌株的最适产酶温度较低,酶活较高。在Zobell2216E培养基中,SS01菌株培养9h进入稳定期。胶体几丁质可诱导该菌几丁质酶的产生。在几丁质培养基中,SS01菌株产酶的适宜条件是:培养温度24℃,培养基起始pH7.0左右,蛋白胨为N源(5g/L),胶体几丁质为C源(5g/L),170r/min振荡培养130h,酶活可达116.2U/mL。  相似文献   
569.
利用太阳黑子相对数资料,根据太阳磁场磁性特征建立了太阳磁场磁性指数时间序列,并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建立了1948-2006年的南亚夏季风环流强度指数,对两者之间存在的可能相关关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太阳磁场磁性变化是激发南亚夏季风环流强度年代际变化的重要原因,当太阳北(南)半球磁场磁极为N(S)极为前导时,南亚夏季风环流强度较强,当太阳北(南)半球磁场磁极为S(N)极为前导时,南亚夏季风环流强度较弱,太阳磁场磁性强度的变化超前于南亚夏季风环流强度变化5年左右。两者之间的这种相关关系,为南亚夏季风环流强度年代际变化方面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0.
四川地区44年来气候季节划分及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四川地区135个台站的逐日温度资料和曾庆存等[1]提出的季节划分方法讨论了四川各区域的气候季节划分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1)1961~2004年期间,四川地区季节的四季分配很不均匀,冬夏季偏长,春秋季偏短;并且四川不同区域间的季节划分差异主要表现在春秋两季的时间长度上.(2)季节划分的年际变化表现为春季西部高原地区有两次时间长度增加和两次减少的变化特征,在两次时间长度增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季节长度突变;高原与盆地过渡区1996年以后春季长度年际差异显著减小,东部盆地地区近年来春季时间长度明显增加.(3)季节强度指数表明,冬季西部高原和中部高原与盆地的过渡地区变暖、夏季在1960~1970年代变冷的趋势;东部盆地冬季在1970年代中后期至1980年代强度变化剧烈、夏季则显示出1982年以前逐渐变冷、以后逐渐变暖的特征.(4)成都城市群表现出春秋过渡季节更加短暂、四季分配更不均匀、气候变化幅度增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