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220篇
测绘学   164篇
大气科学   139篇
地球物理   135篇
地质学   680篇
海洋学   95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在华盛顿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全球地层年代表的临时性界限,这些界限是建立在具有全球意义的地质事件、快速转化和“相变”的基础之上的。当然,在任何级别的地层划分方案中,地层单位之间的界限的地位都常发生变更,研究者必须识别它们。迄今为止,地层界线一直以可在全球范围内识别的在一个或几个生态区内生物群组分的巨变为标志。这种手段在显生宙地层研究中仍然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太古宙、元古宙地层研  相似文献   
992.
本文通过对1989年全国地磁台基线值的分析,表明影响基线值的因素包括绝对观测和相对记录两个方面。除了通常考虑的磁变仪的温度和滑动影响外,还必须考虑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影响。分析还表明,质子旋进式磁力仪受温度影响造成的测量误差也是引起基线值变化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改进观测条件,提高观测技术才能提高资料质量。  相似文献   
993.
风火山白垩系紫色砂岩样品的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样品的磁性载体是铁白云石.根据退磁曲线估计其居里点为500℃左右.当退磁温度增加到600℃左右,铁白云石开始分解,形成磁铁矿,致使样品在此温度段退磁时,其磁性不但不减小反而骤然增加,甚至可达天然剩磁的十几倍,其原生成分受到破坏.因此,在低于居里点温度确定的本征剩磁及相应的古地磁数据将能反映特定的地质意义.由风火山白垩系古地磁数据可见,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地体白垩系以后仍然存在着较大规模的北向移动.  相似文献   
994.
兰姆角石属是山东中部中奥陶统八陡组中重要的带化石,以往未曾在华北其它地区找见过,因此分布于河北南部和山西东南部的峰峰组与八陡组的对比问题,仅限于推论,并未解决。笔者等先后在河北峰峰、山西昔阳二地峰峰组中发现的兰姆角石,不仅为峰峰组与八陡组的对比提供可靠的化石依据,井且扩大了该属在我国的分布范围,也具有生物地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南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的南缘,是一条增生—碰撞型造山带。其碰撞造山的时间,是中亚造山带研究的一个关键构造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以往关于碰撞造山的时间证据,基本上都来自造山带自身,即南天山前新生界露头区。前陆区广泛覆盖着巨厚的新生界,无法直接考察,很少从前陆区碰撞相关构造的角度研究南天山碰撞造山的时间。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南天山碰撞造山带的前陆区。经认真系统地解释这里的地震资料,发现了南天山碰撞造山带的同碰撞构造和碰撞后构造。同碰撞造构造由二叠纪末—三叠纪冲断层及其相关褶皱组成。三叠系/二叠系和侏罗系/三叠系两个不整合给出了二叠纪末—三叠纪初和三叠纪末—侏罗纪初两期挤压冲断的时间。造山后构造为侏罗纪—白垩纪正断层组成。正断层活动起始于三叠纪末—侏罗纪初,持续至白垩纪中期。根据同碰撞构造和碰撞后构造的形成时间推论,南天山碰撞造山作用起始于二叠纪末,结束于三叠纪末;侏罗纪—白垩纪中期为造山后应力松弛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98.
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南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少华 《南极研究》1992,4(3):58-72
  相似文献   
999.
程少华 《极地研究》1992,4(3):58-72
现代南极研究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强化信息导向的作用 ,是南极领域自身建设的科学思想基础。本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经 ,以现代南极研究为纬 ,从软科学和系统科学的角度 ,宏观地俯瞰了南极研究的现在与未来 ,从不同侧面阐述了信息技术对南极研究的支持作用 ,强调了全方位、大科学化的重要性。南极研究作为最能体现国际合作的特殊领域 ,在开拓南极的科学独特性和南极的全球作用两大核心课题时 ,势必从各个层次上系统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为参与全球计划的各大尺度问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在我国的南极事业中 ,如何造就一个与国际南极研究同步的开放环境 ,加速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并能以有效、系统、经济、合理的方式进行 ,是时代赋予的机会 ,也是面临的新挑战 ,更是发展的必然。建立计算机化的南极信息系统是实现决策和管理科学化 ;增强南极活动中的运营能力 ;提高科研水平、加快科研进程的必要途径 ,是加入国际南极信息网络的前提与基础 ,也是全面促进和积极推动现代南极研究深入发展的重要环节。这项综合性的社会技术系统工程的实现 ,需要一个不断深化完善和动态发展的持续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四川拉拉铜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