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The comparative observations of the tidal gravity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recorded with the LCR-ET20 gravimeter from Institute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the DZW-9 gravimeter from Institute of Seismology,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are introduced. High-accuracy tidal gravity pa-rameters in this area are obtained, and the scale factor of the DZW-9 gravimeter is also estimated at a value of ?(756.06±0.05)×10?8 m?s?2V?1. The observed residuals of the corresponding instruments are investigated. Nu-me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ong-term drift of the DZW-9 gravimeter appears a linear characteristic, and the observed accuracy is of the same order comparing with that of the LCR-ET20 gravimeter. The results given in the paper can provide with an effective reference model of the tidal gravity correction to the ground based and space geodesy.  相似文献   
92.
浙江省三北浅滩浅层天然气地质灾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浅层天然气引发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危及工程、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浅层天然气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通过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勘探施工过程中浅层气喷发的现场观察、测试,结合杭州湾、长江口区域全民采气调查结果,从区域角度对其成因、埋藏条件、分布特点以及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该区浅层气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勘探、设计与施工的灾害性影响的可能性与影响程度,并就工程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为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如何处理、避免浅层气灾害性影响提出了各种对策与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浙江三北浅滩存在鸡窝状星散分布的浅层气。其气压、气量差异悬殊。受勘探点数量、精度的限制,对该区域浅层气分布情况掌握不尽详细。若缺乏充分估计,极易对正在施工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产生工程地质灾害,包括火灾,孔口喷砂。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尤其严重。若结合物探手段,对杭州湾大桥区域作进一步探测,以更好指导勘探、桩基施工,避免浅层气灾害性影响。  相似文献   
93.
埃默里冰架前缘水的特性和海流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普里兹湾内埃默里冰架前缘水域观测的LADCP、 CTD资料,研究并分析了普里兹湾内埃默里冰架前缘水域水的温、盐特性和海流结构。资料显示,在冰架前缘的水域中存在着四种典型的夏季水团;流速分布显示出东进西出的特征。此外在普里兹湾内的上层和中层海洋中还存在着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的涡旋:逆时针涡旋西侧是普里兹湾向冰架入流的位置所在;入流的源地是普里兹湾东侧的沿岸西向流。这些特征涉及到夏季普里兹湾内的环流形式、冰架底部的消融速率和冰架水的生成规模以及冰架区域与冰架外普里兹湾内的水交换形式。  相似文献   
94.
舍利塔位于南京东北郊栖霞寺后南侧 ,隋文帝杨坚于仁寿元年(60 1)下令兴建。原为木塔 ,现存石塔为南唐时期 (937~ 975 )重建。塔高 18 73m ,八面五级 ,加塔座和塔顶则为七级 ,壁上浮雕刻有四大天王像及佛像经文 ,塔基浮雕为释迦牟尼一生八相图 :托胎、诞生、出游、逾城、成道、说法、降魔、涅。此塔上我国五代时期佛教艺术珍品。 1998年列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 9年 ,香港何东晓生与夫人张莲觉居士捐资 ,由刘敦桢古建筑学家设计 ,委请叶恭绰主持重修 ,基本上恢复了塔的原貌。《中国名胜词典》第 2 99页 ,对修建该塔所采用的岩石…  相似文献   
95.
“心”字石     
心字石是浙江普陀山众多著名的奇石之一 ,在西天门下的西南方向。此字传说是观音菩萨传释迦佛的说“心法”时留下的 ,为佛门弟子虔心上西天之处。“心”字宽约 7m ,高约 5m ,周长约 5 0m ,是我国六大巨字石刻之一 ,仅字中心的那一点 ,可容 8人驻足 ,全字可容百人同时站立 ,蔚为  相似文献   
96.
用平皿培养计数法测定了白令海和楚科奇海测区水和沉积物中的总好气异养细菌(GAB)的丰度 ,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不同海区、测点、不同层次沉积物中GAB丰度及在不同温度中的适应性。结果表明 ,水中GAB检出率大于沉积物 ,但丰度仅为后者的 0 .0 7% ;表层沉积物中GAB检出率高于其它层次 ;白令海GAB检出率、丰度及变幅均高于楚科奇海。所有站点沉积物中GAB含量平均约为 31 66.3× 1 0 2 CFU·g- 1 (湿 ) ;沉积物GAB丰度大致显出低纬度区大于高纬度区之势。温度试验结果表明所试GAB中多数为适冷菌 ,少数可能为中温菌 ,显示出北极海洋细菌对温度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7.
青藏高原夏季中尺度强对流系统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4年6~8月GMS-4红外展宽数字资料,统计和分析了青藏高原上293个中尺度强对流系统(s-MCS)的活动。结果表明,它们在高原上活动频繁,并且其生命史、水平尺度及强度具有较典型的中-β尺度系统特征;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由于地形热力效应;它们的移动方向与300~200 hPa间的平均气流方向大体一致,并且极少移出高原。  相似文献   
98.
海枯不烂石     
项长兴 《地质学刊》2008,32(4):352-352
“海枯不烂石”是三亚市鹿回头山顶公园的一个景点。从山顶公园入口处向前(东南方向)行走约50m,即见到一个景点简介牌:“鹿回头山上这种黑色石头原本为海底沉积岩,质地极为坚硬,经过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逐渐抬升到海面以上,因此人们称其为‘海枯不烂石’,成为此山一景”。  相似文献   
99.
100.
研究了南极普里兹湾海域不同水团的D含量,按照温盐指标划分的水团,给出表层水,陆架水,深层水和底层水的δD值分别为-2--5,-3--5.6,0.4--2.0和-1--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