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于最少换乘的公交最优路径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出了基于最少换乘的公交最优路径理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公交最少换乘的算法。由于算法本身的独特性,笔者将“图算法”部署到空间网络数据库中加以实现,利用数据库的快速查询、索引支持和在集合运算方面的优秀性能解决了算法的效率问题。同时还利用此类数据库系统对空间查询的支持,确保算法在求取最少换乘后可以兼顾距离最短的要求。  相似文献   
52.
首先给出利用遥感信息结合作物光合生理特性研究作物产量水分胁迫模型的一般性概念,然后论述作物产量水分胁迫模型中作物蒸散和光合作用的关系.建立以作物蒸散为显参的作物产量水分胁迫模型;对模型的参数给出求解公式,利用遥感信息反演模型参数.最后利用发展的作物产量水分胁迫模型对华北平原典型区进行作物产量填图,将本模型与作物产量经验模型的1997年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本文发展的模型有可比的精度.  相似文献   
53.
多源遥感数据时空融合模型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源遥感数据时空融合模型是解决目前遥感数据获取能力不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当前主要融合方法的研究,集中于平原区域,缺乏复杂条件下的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研究。针对我国南方复杂条件,本文对比研究了多源遥感数据时空融合模型在我国南方复杂条件下的应用能力。针对LORENZO模型、LIU模型、统计回归模型、STARFM和ESTARFM 5种主流多源遥感数据时空融合模型,采用Landsat-ETM+和MODIS数据,以江苏省南京市的小块区域为实验区,利用5种模型生产融合影像,以真实Landsat-ETM+数据为模板,定性和定量评价融合效果的好坏。结果表明:除LORENZO模型外,其余4种模型获得的融合影像与真实影像之间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高于0.6,其中,ESTARFM模型的融合影像与真实影像间的相关性最高,融合效果最好,其次为STARFM模型,再次为LIU模型和统计模型法。在融合过程中采用距离、时间和光谱等信息越多,融合效果越好,在复杂地区的适用能力越强,融合影像更能反映地物的细节特征。  相似文献   
54.
海南省东部地区在沙漠化监测上呈现两大难点:一是海滩沙地与沙漠化土地在影像上呈现近乎相同的光谱特征,基于传统的遥感影像光谱分类方法无法得到实际的沙漠化面积;二是该地区属于热带沿海地区,常规的监测指标体系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必须寻求其他的手段来进行沙漠化程度的分级。基于不同沙地类型在地表空间结构上的差异,本文提出将地质统计学纹理方法应用到沙漠化监测中,通过变异函数纹理来加大各种不同类别沙地间的区别,提高样本选择的分离度。结果表明,运用变异函数纹理结合光谱波段的最大似然分类方法能够很好地界定海滩沙地和沙漠化土地的不同等级,依据分类结果计算得到的沙漠化土地面积与统计数据吻合较好,总精度达到92.4%,证明了地质统计学纹理在实现该地区遥感沙漠化监测方面的有效性,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沙漠化监测找到一个可资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大尺度景观结构指数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尝试对大尺度下陆地景观结构指数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生态区划计算描述中国陆地景观结构的13种景观结构指数,包括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边界密度、面积加权斑块形状指数、面积加权斑块分维度、平均最近斑块距离、最近斑块距离的标准差、最近斑块距离的相异系数、蔓延度、分布邻接指数、结合度、香农多样性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中12种指数进行因子分析,并采用前3个公因子分析中国陆地景观结构,3个公因子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88.8%,分别定义为斑块多样性因子、斑块形状复杂性因子和斑块分布均匀性因子。计算表明,在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的生态区,这3个公因子取值都比较小,反映斑块类型多样性减少、形状复杂性降低、分布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56.
本文利用1985-1990年连续69个月的NOAA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中国植被覆盖变化的空间,以及时间序列分析,并且结合同期的月平均气温、降水数据,进行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该文证实了在中国植被覆盖随时间的推移规律,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植被覆盖变化与气温、降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57.
对青藏高原进行了热红外遥感研究,发现热异常区域变化与前人结论不符.过去认为青藏高原南部的雅江缝合带温度高,北部低;而本文的研究结果是中部的班公-怒江缝合带地区高,雅江缝合带次之,藏北最低.将青藏高原雅江和班公怒江缝合带地区作为研究示范区,开展青藏高原陆面温度场、计算地表比辐射率和野外地表层钻孔测温与数据处理等研究,探索热红外遥感与构造热动力学关系的机理,为青藏高原新构造运动和深部热动力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取得了青藏高原热动力学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58.
Study results on changes of rivers, lakes and coastlines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for water resource exploitation, land use planning,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Recognition of traces of changed water areas can be done more quickly and correctly by processing multi-time and multi-type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image matching and enhancement with computer and optical equipments than by using conventional methods.Features of water area changes in ancient times can be recoverd by comparing Landsat data and air-photos with historical records.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is very efficient for monitoring short-term quantitative changes of water areas.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remote sensing data of this region shows that river changes have become less frequent, that the area of lakes has decreased year by year, and that the coast line at the river mouth has continually moved seaward. Huanghe river activity caused changes of water areas here in ancient times. But human activities have been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  相似文献   
59.
非单一地表对AVHRR图像计算所得蒸散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中国人多地碎的特点,将AVHRR图像和高空间分辨率图像配准,利用一种气象-遥感综合模型分别计算AVHRR像元整体及对应高分辨图图像中作物区的蒸散,给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并检验利用AVHRR图像计算大区域蒸散中由非单一地表产生的误差,并给出一种适用于所研究区域的相应的统计订正方法。  相似文献   
60.
基于经验线性法的Hyperion高光谱图像地表反射率反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经验线性大气校正法,分别选择水体和水泥堤坝作为暗、亮目标,对目前唯一在轨运行的高光谱图像Hyperion进行大气校正。与表观反射率的比较说明大气作用与地物实际反射率大小有关;与实测光谱进行对比研究,表明经验线性法所得结果在近红外和短波红外区域精度较高,绝对误差小于10%,最小值为2.6%,而在可见光波段精度较低,绝对误差在10%~13%。在实际应用中,该方法的关键是合理选择校正目标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