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89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2009年86四川汉源猴子岩崩滑的现场应急调查及危岩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9年8月6日晚23时30分,雅安市汉源县顺河乡境内大渡河左岸猴子岩山嘴突然崩滑,堵断大渡河达4.5h,形成长十余公里的堰塞湖,使省道S306中断。8月7日作者随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专家组赶赴现场进行应急调查与临灾处置。实地踏勘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成果综合分析,圈定了崩塌体残余危岩区的范围,提出了利用危岩体拉裂缝实施分步排危的方案,8日19时10分根据该排危方案成功地实施了第一爆,消除了近1万m3的危岩体(A区),为S306线新线猴子岩段的复工、老线的恢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2.
某大型水电站水文站滑坡稳定性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文站滑坡位于某拟建的水电站坝址下游约300m的左岸。由于它距该坝址较近,若发生较大范围的变形或失稳,极有可能产生巨大的涌浪,并有可能导致大坝的损坏或完全破坏。所以,它的稳定性状况一直是各相关部门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野外现场调研是判断滑坡体稳定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此基础上,对滑坡体模型做一较接近实际的概化,这是研究问题的关键之所在。采用三维有限元(FLAC-3D)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当然,只有数值模拟手段这一种方法来判断滑坡体的稳定性还远不够的,必须与其它手段方法相结合,这样才使结论更可靠,更具有说服力。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水文站滑坡的潜在主滑动面为滑体与基岩的接触面。但其贯通性较差。因此,滑坡体的整体稳定性较好,不可能发生较大范围内的变形或失稳;(2)水文站滑坡的位移方向总体表现为向河谷方向运动。滑坡体前后缘的位移量较小,中间位移量相对较大(22.8cm)。总之,在天然情况下,水文站滑坡的整体稳定性较好,不可能发生较大范围的变形或破坏。这与野外现场调研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83.
某工程岩体的成因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野外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某工程岩体基本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它是一种逆冲推覆构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弹塑性的有限元模拟和不平衡推力法计算,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该工程岩体在天然或有蓄水的情况下是稳定的,在天然与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共同作用下,它也是稳定的,在有540-600m蓄水位及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时,它将有可能发生破坏,在610m蓄水位及地震烈度为Ⅷ度的情况下,它也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84.
85.
龙门山晚三叠世早期菊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6.
长兴期是地质历史上四川盆地一次重要的成礁期,礁体星罗棋布,大小悬殊,形式多样。按礁生长的环境,长兴组生物礁可以分为三类:台缘礁、点礁和塔礁,分别形成于开阔海台地边缘、浅水台坪和较深水台洼区,发育期分别为长兴早期、中期和晚期。礁相以海绵为主要造架生物、以蓝绿藻和管壳藻等为粘结生物,附礁生物以苔藓、棘皮和有孔虫为主。礁体在分布上多受断裂控制。由于成岩早期溶蚀和混合水白云岩化,孔隙度大为改善,具备独立形  相似文献   
87.
通过溪洛渡地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获得的第一手系统资料的综合分析,论述区内地质灾害事件所形成的第四系(本文简称灾害第四系)——滑坡堆积、堵江堰塞堆积和泥石流堆积的特征,首次确认区内堵江堰塞堆积的存在,并结合工程实际对灾害第四系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8.
2022年6月1日17时00分,继2013年芦山地震,时隔9年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再次发生MS6.1级地震。地震是诱发山区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往往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快速准确地获取地震诱发滑坡的空间分布范围对震后应急救援和临时安置点选取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全球地震诱发滑坡数据库,采用深度森林算法,建立了地震诱发滑坡空间分布概率近实时预测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6·1”芦山地震诱发滑坡的快速预测,在震后1 h内获取了滑坡空间分布概率预测结果,并第一时间到达震区进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模型复核。调查表明,本次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滑坡为主,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芦山县北部和宝兴县西部的交汇区,断层上盘滑坡数量明显高于下盘。对比模型预测结果与宝兴东河流域地质灾害现场调查数据,发现模型预测准确率达80%以上,特别是相对较大规模的滑坡均发生在模型预测的高易发区,说明模型可以弥补震后现场调查与遥感数据获取时效性方面的不足,为震后应急救援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89.
在现场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钻探、断层气氡探测、浅层地震探测和智能微动探测等多种手段,揭示深圳后海填海区隐伏断层F1、F2的几何学特征,对沿北西向断层发育的风化槽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F1、F2隐伏断层发育于燕山期花岗岩中,走向、倾向和倾角分别为N38°~40°W、NE、59°~63°和N50°W、NW、70°,断层带宽分别为30~35 m、40 m,主要由碎裂岩及碎斑岩组成,裂面上发育薄层碎粉岩,绿泥石化现象显著,属脆性破裂体系,均为张性兼反扭性质,未见扰动全新世地层;2)采用断层气Rn浓度强度对隐伏断层相对活动性进行测定显示,F1隐伏断层活动性较强;3)F1、F2断层分别控制风化槽南西、北东边界,风化槽主要成因为张性断层上盘较下盘破碎,裂隙、孔隙和次级小断层较发育,构造破碎的花岗岩体在海水、温度等作用下使长石快速风化所致。  相似文献   
90.
石棉断裂是大凉山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展布与活动性特征对于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且对该地区的城市建设与危险性评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对石棉隐伏断裂进行断层气氡地球化学探测,并结合地质勘察、前人探槽、浅层人工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断层气氡探测揭示的断裂空间位置与物探、探槽解译的空间位置吻合度较高,断裂位于断层气氡浓度最高峰峰值附近且都分布在主峰的异常区间内;(2)断层气氡探测确定的石棉隐伏断裂的倾向与物探、探槽揭示结果具有一致性,断裂产状为N38°~45°W/SW∠70°~80°;(3)利用断层气Rn浓度衬度值对石棉断裂不同段的相对活动性进行判定,断裂南段(南桠河流域)的活动性要强于北段(大渡河流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