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19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3 毫秒
31.
在系统整理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煤岩超声波速度的影响因素、煤岩超声波速度与物理力学参数间的关系、煤岩超声波的频谱特征和煤岩声波衰减及各向异性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煤岩超声横波波形复杂,初至及品质因子难以精确求取的问题,应用偏振分析方法拾取横波振相,提高了横波超声测量的精度。针对煤岩超声测试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2.
常温压条件下六种变质程度煤的超声弹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弹性是反映煤的物质组分和结构的重要力学特征之一.在钻孔与测井的约束下,运用地震勘探获取煤层的弹性特征以反映其物性等,对于煤炭井工开采和煤层气储层评价及开发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而其中,煤样的超声实验是实现地震反演煤层物性的基础.鉴于此,本文针对中国义马、阜康、淮南、平顶山、鹤壁和焦作6个矿区采集的6种不同变质程度的原煤样30块,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分别进行了沿煤层走向、倾向及垂直层理三个方向煤样的实验室超声波测量.测试结果显示:煤样纵横波速度在走向、倾向、垂向三个方向上依次减小,存在各向异性,且P波速度的平均各向异性强于S波;品质因子与弹性模量在三个方向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且S波的品质因子大于P波的品质因子;弹性模量除泊松比外,均小于一般的沉积岩.通过本实验与分析进一步证明了:Gardener与Castagna公式不适用于中国煤田的煤岩弹性描述,并给出了精度更高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33.
  • Stephen P.Q-Reservoir (Advanced seismic technology for reservoir) solutions[J].Oil & Gas North Africa Magazine,Jan.-Feb.2003,26~30.
  • Pan J G S,Moldoveanu N.Single-sensor towed streamer improves seismic acquisition:Clearer signal enhances Gulf of Mexico AVO anomalies(Seismic Technology).Offshore,2001-APR-02.
  • Abdulbaset T R,Sayed K,Bob V,et al.Increasing bandwidth for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with single-sensor seismic data[J].Petroleum Africa,2008,41~44.
  • Guido B,Vincent B,Tim B.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of single sensor seismic data[J].ASEG extended Abstracts,2001(1).
  • Andrew S L.The revolution in seismic resolution:High density 3D spatial sampling developments and results[J].ASEG extended Abstracts,2004(1).
  • 孙建国.勘探地球物理技术最新进展-2002年SEG年会综述I:采集与处理[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3,26(1):66~78.Sun J G.Highligths of 2002 SEG annual meeting,Part 1: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J].Progress in Exploration Geophysics,2003,26(1):66~78.
  • Peng X,Qin X,Yang W X.Application of high density acquisition in Jungar Basin,wesern China[M].SEG/New Orlenns 2006 Annual Meeting,90~94.
  • 王喜双,谢文导,邓志文.高密度空间采样地震技术发展与展望[J].中国石油勘探,2007,1:49~54.Wang X S,Xie W D,Deng Z W.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High Density Spatial Sampling of Seismic Technology[J].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2007,1:49~54.
  • Cai X L,Liu X W,Deng C Y,et al.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n high density spatial sampling seismic data[J].Applied Geophysics,2006,3(1):48~54.
  • 赵会欣,晋志刚,张宇生,等.高密度空间采样地震采集覆盖次数的选择[J].天然气工业,2007,27(增刊A):68~69.Zhao H X,Jin Z G,Zhang Y S,et al.Seismic acquisition fold selection of high-density acquisition[J].Natural Gas Industry,2007,27(Supplement A):68~69.
  • 霍浩,张三元,闭金元,等.高密度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在江陵凹陷的应用[J].江汉石油科技,2008,18(1):1~5.Huo H,Zhang S Y,Bi J Y,et al.Application of High Density 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Jiangling depression,Jianghan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18(1):1~5.
  • 夏颖,祝彩霞,孙灵群.地震勘探仪器在高密度采集中的应用[J].物探装备,2008,18(1):7~10.Xia Y,Zhu C X,Sun L Q.Application of seismograph in high-density acquisition[J].Equipment for Geophysical Prospecting,2008,18(1):7~10.
  • 李庆忠,魏继东.高密度地震采集中组合效应对高频截止频率的影响[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42(4):363~369.Li Q Z,Wei J D.Influence of array effect on cutoff frequency of high frequency in high-density seismic acquisition[J].Oi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2007,42(4):363~369.
  • 曹务祥.单道接收地震资料的室内组合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41(6):615~619.Cao W X.Indoor array for unite single trace receiving seismic data[J].Oi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2006,41(6):615~619.
  • Knopoff L.A matrix method for elastic wave problems[J].Bull Seism Soc Am,1964,54:431~438.
  • 董世泰,高红霞.单点单检波器地震勘探技术[J].石油仪器,2005,19(2):66~68.Dong S T,Gao H X.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ology of single point with one geophone[J].Petroleum Instruments,2005,19(2):66~68.
  • Ongkiehong L,Huizer W.Dynamic range of the seismic system[J].First Break,1987,5(12):435~439.
  • Newman P,Mahoney J T.Patterns with a pinch of salt[J].Geophysical Prospecting,1973,21:197~219.
  • >>更多...  相似文献   

    34.
    目前多分量地震勘探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38,自引:8,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地震各向异性理论的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以解决复杂 油气藏的勘探问题. 然而在陆上油气勘探中,在多分量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和解释方面还存 在一些问题. 为此,本文针对多分量数据采集、处理、解释过程中的三分量检波器、观测系 统设计、各向异性处理方法和处理解释一体化进行了探讨. 指出在有关研究与应用时要特别 注意观测系统设计、各向异性处理模块的开发和处理解释一体化思路的实现,同时提出相应 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5.
    深部地下空间具有低于地面的噪声环境,为开展高精度多物理场观测提供了绝佳平台.通过淮南潘一东矿区海拔-848 m的井下巷道和地面的地震联测,我们分析了深部地下与地面的地振动背景噪声特征.对比结果显示,大于1.0 Hz的高频段,地面噪声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 PSD)值高出地下20~40 dB,并呈现随人类活动变化的昼夜模式;而井下观测不存在这一时变规律,地下巷道上覆870 m厚的沉积层有效衰减了浅层或地表的人文噪声.0.1~1.0 Hz频段二者差异相对减小,地面PSD值平均高出地下10 dB.小于0.1 Hz的低频噪声差异较小,或与井下气流干扰和仪器本底噪声有关.在第二地脉动谱的对比中,可发现明显的场地放大效应和地脉动峰的分裂现象.此外,深部地下低噪声环境突显了若干高频非时变信号,根据频域极化分析可厘定这些稳定噪声为井下的固定振动源.上述结果说明深部地下可以为高精度地震观测和震源定位提供优良环境,同时也给深地实验室的后续建设以及相关深地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6.
    芦俊  王赟  石瑛 《地球物理学报》2006,49(1):234-243
    以P_P波时窗和P_SV波时窗的交叉部分作为VTI介质中P_P波、P_SV波联合采集的最佳时窗,在有效时窗内通过基于VTI介质的射线追踪法确定每个反射点的P_P波、P_SV波射线路径和相角,求解Zoeppritz方程得出P_SV波与P_P波反射系数(或透射系数)的比值,并将该比值的绝对值定义为控制因子G. 以G值作为控制VTI介质中P_P波、P_SV波联合采集观测系统设计的主要参数,通过分析G值确定检波器位置的最佳接收时窗,得出优化VTI介质中多分量转换波地震数据采集的接收时窗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是气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警信息综合发布平台以提高气象预警服务的效率及信息化水平为目的,应用数据库、软件编程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完成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基础数据产品的获取及分析,确定气象灾害预警范围内的信息终端,高效编辑各类气象预警信息,基于通用分组无线服务、码分多址、Web Service等信息技术,实现了电子显示屏、气象预警机、决策手机等多种终端的预警信息在同一平台上的综合发布。  相似文献   
    38.
    王赟  冯映雪    张波  杨勇 《世界地震工程》2021,(3):104-110
    为了提高村镇承重夯土墙体的抗震性能,对2片竹片网水泥砂浆加固墙体和1片未加固对比墙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其破坏形态、水平承载力、滞回性能和耗能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与未加固夯土墙体相比,加固后墙体的受力性能、变形性能及耗能能力均得到明显改善;同等加固水平下:斜放竹片网对夯土墙承载力的提高显著,相比对比试件峰值荷载和极限荷载分别提高82.58%和76.97%;正放竹片网加固的墙体滞回曲线更加饱满,骨架曲线下降更加平缓,变形能力和耗能提高更加明显,相比对比试件峰值位移和极限位移分别提高63.33%和327.69%,耗能提高了781%,且正放竹片网加固施工方便,可提倡应用。总之,竹片网水泥砂浆加固方法生态经济,可明显减轻墙体的破坏,有效改善墙体抗震性能,研究成果可对村镇夯土建筑实地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成联正  王赟  张川 《地球物理学报》2021,64(9):3344-3357
    电法勘探因其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常被作为寻找页岩气储层的辅助手段.然而,到目前为止,页岩的电性特征,特别是复电阻率各向异性特征,以及其与页岩气储层参数的关系研究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法勘探在页岩气勘探中的应用.基于此,本文采集了黔东地区几种典型黑色页岩岩样,并测量了 6块黑色页岩在走向、倾向和垂直层理方向的复电阻率,分析了其各向异性特性,讨论了电阻率与总有机碳(TOC)含量、脆性矿物含量、最大镜质组反射率等页岩气储层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页岩复电阻率振幅各向异性存在频率依赖的特征,在中低频阶段,页岩复电阻率振幅各向异性明显,垂直层理方向复电阻率振幅显著大于走向、倾向方向复电阻率振幅,但随频率增加,页岩复电阻率振幅各向异性差异减小,甚至趋于各向同性;(2)复Cole-Cole模型能很好地拟合页岩三方向的复电阻率数据;(3)走向、倾向方向电阻率与TOC含量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通过走向、倾向方向电阻率预测TOC含量有一定可行性;(4)电阻率与脆性矿物含量、黏土矿物含量、最大镜质组反射率关系复杂,未发现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上述研究结果对我们全面了解黔东地区黑色页岩的电性特征,促进电法勘探在页岩气勘探中的应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0.
    芦俊  王赟  石瑛 《地球物理学报》2011,54(11):2967-2972
    基于煤岩的坚固性、变形模量以及纵、横波速度之间的岩石力学规律,提出用多波地震与测井数据的联合反演定量化预测煤岩的坚固性.根据煤田三维三分量地震采集的特点,建立了PP波与PS波平均入射角部分叠加道集的井约束反演流程;利用煤岩的坚固性系数与变形模量之间的换算关系对目标煤层的坚固性系数空间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并划分可能发生煤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