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质学   2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21.
《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众议院于2009年6月26日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该法案是继2008年Liberman-Wanner法案在参议院被否决后,美国国内最重要的气候法案。法案内容可能对美国参与2012年后气候制度谈判产生深刻影响而备受国际社会关注。对法案中减排目标、资金机制及适应、技术转让等问题进行了概括并简要归纳其特点,就法案可能影响如国际合作、碳市场、碳关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该法案作为从新能源、能效提高出发多目标综合应对气候变化的法案对中国实行低碳发展规划也具有借鉴意义。最后就当前如何认识和对待法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2.
应用单颗粒锆石 U - Pb法 ,对出露于羌塘地体中央隆起带唐古拉山北坡的花岗岩体进行侵位年代测定 ,结果表明它们是中生代末至新生代早期多次岩浆脉动、涌动上侵定位的产物。其中龙亚拉花岗岩体 (6 9.8± 2 .0Ma)、木乃花岗岩体 (6 7.1± 2 .0 Ma)是印 -亚板块早期碰撞的产物 ;赛多铺岗日花岗岩体 (40 .6± 3.1Ma)为印 -亚板块主碰撞期花岗岩。岩石类型主要包括辉石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 ,初始锶同位素比值 (87Sr/86 Sr)为 0 .70 6 0 39~ 0 .714 0 6 9。研究表明 ,中生代末至新生代花岗岩浆均起源于壳幔混熔 ,属同碰撞—晚造山期的壳幔型花岗岩。详细的单颗粒锆石 U - Pb同位素定年为研究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与地球动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3.
对研究区植被碳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该区高山嵩草样δ 13 C值在-25.63‰~-27.95‰之间,平均值-26.63 ‰;高寒草原区混合样δ 13 C值于-26.29‰~-27.73‰之间,平均-27.04‰。高山嵩草样总体呈现由南东往北西方向正偏趋势,与高原夏季风运移方向一致( r= 0.44603, n=29, p<0.05);研究区北部高寒草原区混合植物样则更明显的指示了研究区由南向北干旱化的趋势( r=0.8112, n=5, p<0.1)。现代植物碳同位素组成是特定环境影响的结果,在研究区内的变化趋势,则被认为是主要受降水环境影响的结果。成规律展布的区域降水条件与地理位置耦合,建立高原腹地地表植物碳同位素组成与其地理位置的相关。同时通过对该区碳同位素组成的研究反映控制植被生长发育的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24.
总结了铀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主要进展及成果,通过区域性成矿条件分析,认为新疆雪米斯坦火山岩带具备形成铀矿化的有利地质背景。按照控矿要素归纳了不同地段的铀矿化特征,白杨河铀多金属矿床受次火山岩接触带控制,伊尼萨拉—十月工区铀矿化集中区受次级裂隙带控制,马门特矿化点受塌陷式火山机构控制。结合地质条件及工作程度,预测了铀矿找矿远景区,指明了找矿方向,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5.
对西准噶尔托里地区卡拉岗组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锆石U 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卡拉岗组火山岩从底部到顶部依次发育6个岩性段,其中中下部第4岩性段英安岩的LA ICP MS锆石U Pb年龄为(298±3)Ma,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产物。火山岩整体上为准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火山岩及周围同时代A型花岗岩的年龄、主微量元素、Sr Nd及锆石Hf同位素综合对比表明,卡拉岗组火山岩主要源于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火山岩相关构造判别图解及区域构造-岩浆演化综合研究显示,卡拉岗组火山岩与区域上A型花岗岩均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环境。卡拉岗组火山岩的形成表明,西准噶尔晚古生代增生造山作用应早于晚石炭世。   相似文献   
26.
新疆南天山地区构造活动剧烈,岩浆活动频繁,花岗岩具有期次多、分布广、面积大的特点。文章着重介绍了位于南天山褶皱带的乌什塔拉岩体,从区域地质背景、花岗岩的含铀性、构造控矿、热液蚀变特征和遥感影像特征等方面,对该岩体的铀成矿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其具备形成花岗岩型铀矿的基本地质条件,找矿工作应以隐性构造与显性构造的交汇部位作为突破点。  相似文献   
27.
基于1990—2015年世界前20个排放大国碳排放量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主要排放大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协整分析得出大多数国家的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碳排放量和GDP的格兰杰检验结果显示,大多数世界排放大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是碳排放的格兰杰原因,发展中国家则主要表现为碳排放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研究结果反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碳减排问题上的阶段性特征,碳减排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明显大于发达国家。基于格兰杰因果分析结果,国际气候治理进程中关于要求发展中国家现阶段提出大幅减排目标的诉求不符合发展中国家发展阶段特征,可能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和规律。发达国家基于历史排放责任、发展阶段和能力,都应该带头开展减排行动,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转型、升级发展,降低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依赖。国际气候治理需要根据并考虑不同国家的发展需求和特征,形成国际合作制度安排,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协同。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青海通天河盆地古、新近纪地层层序、沉积特征、物源区及沉积环境分析,建立其垂向相序,总结出该区具冲积扇相、三角洲相、湖泊相的特点,并得出通天河盆地古、新近纪物源区主要为北部开心岭隆起区的结论。根据石膏、灰岩夹层及粒度特征等环境标志推测:中始新世气候炎热湿润,晚始新世气候炎热干燥,渐新世气候炎热湿润,中中新世气候温暖潮湿;青藏高原的隆升具有阶段性。  相似文献   
29.
通过分析《气候与能源2030政策框架》(以下简称《框架》)方案要点,认为欧盟2030年的减排目标相对2020年承诺目标更为积极,可再生能源目标略高于之前官方预期。由于东欧国家的参与,欧盟一方面获得了这些国家盈余的排放配额,帮助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实现减排目标;另一方面,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增大,导致欧盟施行相对积极的环境政策阻力加大,未来大幅调整减排目标的可能性不大。《框架》目标将可能对2020年后国际碳市场需求预估产生影响,未来国际碳市场的健康运行,将不仅需要欧盟外的发达国家提出具有雄心的减排目标,也需要欧盟提高减排目标,增加其对于国际减排配额的需求;此外,欧盟辅助实现40%减排目标的相关生产标准和措施,可能对未来全球自由贸易产生影响,其他国家尤其是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需要密切关注相关动向。《框架》方案所提出的以应对气候变化引领和促进经济发展、采用组合目标且针对不同目标采取不同实现形式、展现制定目标的透明度、充分考虑成员国差异等提法和操作方式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30.
巴黎协定——全球气候治理的新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完成了历时4年的德班平台谈判进程,达成了以《巴黎协定》(简称《协定》)为核心的一系列决定。《协定》确立了一种全缔约方参与,以“自主贡献+审评”为中心,全面涉及减缓、适应及其支持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模式。这一模式在继承《公约》原则的基础上,明确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的责任,通过国家自主贡献的方式充分动员所有缔约方采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促进可持续发展。《协定》还鼓励除缔约方外的其他主体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进程,鼓励市场和非市场机制的加入,动员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在制度安排上,《协定》体现了激励、透明、非对抗、非惩罚性的特点。《协定》的达成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传递出全球推动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信号。然而由于《协定》全面平衡了各方的利益,在未来的遵约细节和实施落实方面将会有更多的难题,如果处理不当,将可能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尤其是发展中大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