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莺 《地理教学》2004,(8):19-20
上海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纳入了“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地理教材以一个完整专题的形式,介绍了RS、GIS、GPS的涵义及其应用,反映了3S技术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革命性变化。由此要使学生对此有一个具体的、感性的、深刻的认识.教学活动也必须相应地借助于信息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王莺  陈敏 《地理教学》2023,(4):16-20
本文以沪教版高中必修《地理1》第四单元“陆地环境”中的“土壤”一课为例,探索高中地理教师如何通过科学设计和有效组织地理实验来激活课堂,让学生在具身体验中主动获得新知、提升实践力素养,并以此为契机深入思考在“双新”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如何通过革新教学理念和改进教学方法,以切实帮助学生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干旱事件成因和变化规律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干旱是世界上危害最广泛、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地处典型季风气候区,干旱灾害的影响尤为突出。国际上对干旱问题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逐渐由对干旱的定性和表象的认识发展到对干旱客观特征的定量认识和形成机理的深入揭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以往仅对一些重大干旱事件的零散认识逐步发展到与国际干旱研究的完全接轨,干旱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目前对干旱研究取得的科学进展缺乏客观全面的整体认识,对干旱研究的发展方向尚未能充分洞察。为此,基于国际干旱研究现状,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干旱研究的历程,总结了中国干旱研究的重要进展,划分出了干旱事件的现象特征和时空分布、干旱形成机理及变化规律、干旱灾害风险和骤发性干旱研究兴起等中国干旱研究的4个主要发展过程。并从干旱事件特征、干旱时空分布、干旱变化规律、干旱成因、干旱影响机制、干旱风险形成过程以及干旱对气候变暖的响应、骤发性干旱的特殊性等方面归纳凝练了中国干旱研究的主要成果。同时,结合干旱研究的国际前沿、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科学分析了中国干旱研究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中国未来干旱研究需要在加强典型干旱频发区综合性干旱科学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干旱形成的多因子协同影响、陆-气作用对干旱形成发展的作用、骤发性干旱的判别及监测预测、各类干旱之间转换规律及其非一致性特征、关键影响期对农业干旱发展的作用、干旱对气候变暖响应的复杂性、干旱灾害风险的科学评估等重点科学问题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4.
在同一地区,采用数字表面模型DSM和不同时期DOM两种数据源数据,利用差值检测方法,对城区建筑进行对比检测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数字表面模型DSM的差值检测方法在检测城区建筑变化中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市政公用设施管理中路桥设施病害巡查工作传统做法的不足之处,进一步阐述运用GIS技术、GPS技术、智能手机程序开发技术、GPRS技术以及ArcEngine二次开发技术等研发路桥病害巡查信息自动化处理系统的解决方案。该系统从技术层面提升了市政公用设施事件处理的响应速度,提高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数字摄影测量的发展及作业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莺 《西北地质》1998,19(4):54-58
随着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数字摄影测量正逐步进入实际生产作业,将改变目前的摄影测量作业流程、设备配置及生产方案,对作业人员素质重新提出了要求,作者讨论了数字摄影测量的作业优势、并对可能的作业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干旱是中国影响范围最广、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直接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干旱问题的认识和研究有助于提升国家防旱减灾能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于干旱气象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以21世纪以来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为平台开展的与干旱气象相关的科研项目群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成果检索,对干旱监测技术、干旱时空分布规律、干旱致灾特征、干旱灾害风险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以及干旱灾害风险管理与防御技术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基于干旱气象研究的前沿发展趋势,提出中国未来干旱气象研究应在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高发区综合性干旱观测试验基础上,从不同维度和尺度定量研究干旱形成机理,构建多源数据融合和多方法结合的综合干旱监测新方法,揭示干旱致灾机理,科学评估干旱灾害风险,提出具有可执行性的风险管理策略等重点科学问题上取得突破。这对于推动中国干旱气象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河源区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日趋频繁的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黄河源区的生态结构受到严重干扰。通过对黄河源区域生态与自然环境演变特征研究进展的概括总结,从生态系统和物理环境2个方面归纳了黄河源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1)植被、冻土和湿地生态系统不断退化;(2)气候暖干化、径流变化、土壤侵蚀、土壤沙漠化、土壤碳流失、鼠害和人为影响加剧。根据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区域生态与自然环境保护的相应对策和建议:形成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建立统一的监督管理机构;建立有效的执法队伍;划分功能区;发展生态旅游;强化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方地区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莺  赵文  张强 《中国沙漠》2019,39(4):149-158
在调查和分析中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现状的基础上,选择水资源、农业经济、社会和防旱抗旱能力4个准则层共16个指标构建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高维变量系统进行有效降维,根据方差贡献率建立中国北方地区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模型,获得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农业经济、社会和防旱抗旱能力脆弱性评价结果,获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干旱脆弱性分级阈值和区划。结果表明:(1)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农业经济、水资源、防旱抗旱能力、社会等5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1.99%、19.25%、14.06%、8.07%和5.32%。(2)中国北方地区农业干旱脆弱性从小到大依次为北京、天津、山东、辽宁、吉林、山西、内蒙古、安徽、河北、河南、陕西、宁夏、青海、黑龙江、新疆和甘肃。  相似文献   
20.
王莺  沙莎  张雷 《中国沙漠》2015,35(4):1006-1014
干旱是影响甘肃省河东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如何在众多的干旱遥感监测指数中选择适宜的指数是干旱遥感监测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利用研究区30个农业气象站观测的不同深度土壤相对湿度和对应的MODIS数据,分析了7种典型干旱遥感监测指数(AVI、NDWI、VCI、PDI、MPDI、VSWI和MEI)的构建原理和模拟结果,并选择适宜的干旱遥感监测指数对2006年甘肃省河东地区干旱情况的时空分布做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7种干旱遥感监测指数均能反映研究区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各干旱遥感监测指数对土壤水分监测的最佳深度为20 cm,其次为10 cm。从相关系数来看,PDI、MPDI指数对春季,VSWI、NDWI指数对夏季的土壤相对湿度有较好的监测结果;MEI指数对秋季土壤相对湿度模拟效果较差,其余指数对秋季模拟效果均较好;根据各指数与20 cm处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结合各指数的构成原理,春季选择PDI和MEI,夏季选择VSWI和NDWI,秋季选择PDI和MPDI,分别对2006年甘肃省河东地区干旱情况进行监测。通过考虑各等级出现的频率,同时兼顾土壤相对湿度,评定各指数干旱等级。监测结果显示,庆阳市北部连续出现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和秋旱,陇中北部和庆阳市北部旱情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