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8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贵州凤冈-湄潭地区二叠系栖霞组碳酸盐岩出露良好、层序完整、沉积现象丰富,为研究沉积相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本文通过凤冈-湄潭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野外剖面测制、样品采集及室内测试鉴定等手段,对栖霞组岩石类型、沉积结构构造、古生物、地球化学、测井曲线等多种相标志及其沉积环境意义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研究,认为栖霞组处于局限浅海台地碳酸盐岩沉积体系,整体处于水深数米到数十米浪基面之下,水动力条件较弱,海水欠流畅,海底贫氧或缺氧,盐度多高于正常海水的盐度。部分时段水体更深,水体环境更为闭塞、贫氧,水动力条件更低。根据水体深度和水动力条件等的物质表现,又分为潮下、台内洼地和台内滩3个亚相,以及生物碎屑滩、深水泥、静水泥3个微相。  相似文献   
12.
物源方向分析对确定沉积物物源区位置、沉积物有效运移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前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笔者利用稳定重矿物分析法、ZTR分析法、沉积学方法、地层倾角测井物源分析方法对阜东地区齐古组的物源方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阜东地区齐古组古水流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物源方向为东南部。  相似文献   
13.
在贵阳乌当小关口剖面石炭纪祥摆组底部发现了一套保存较好的碳酸盐岩古风化壳。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综合研究表明: 该套古风化壳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砖红色铁质高岭石黏土岩和粉砂质黏土岩夹褐铁矿层; 古风化壳主量元素氧化物Al2O3、TiO2和Fe2O3富集,SiO2轻微淋滤, CaO、MgO、Na2O和K2O强烈淋滤; 微量元素Sc、V、Cr、Cu、Zn、Ga、Ba、Th和Pb等均相对富集,Sr、Mn等易溶元素淋失; Sr/Cu、A/NK、A/CNK、OI、CIA等多项指数均指示该套古风化壳形成于风化强烈、炎热潮湿的热带-亚热带古气候条件之下。根据古风化壳的稳定性及原岩岩性特征,推断该套古风化壳形成时,研究区内广泛发育溶丘、溶洼等古岩溶地貌。  相似文献   
14.
贵州南盘江坳陷晚古生代地层沉积层序完整,具备保存良好的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等. 南盘江坳陷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是西北以师宗一弥勒断裂为界、东北以紫云-都安断裂为界和南部以富宁-广南-丘北断裂为界的中三叠统复理石大面积覆盖的中生代构造-沉积坳陷区,面积约5.9万km2.  相似文献   
15.
黔东南金矿形成时代的确定兼论湘黔加里东金矿带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黔东南金矿是赋存在新元古代浅变质岩系中的石英脉型金矿,变质岩的原岩是一套火山-沉积岩,由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等组成,多具清楚的条纹韵律结构,反映了一种浊流沉积的环境。石英脉的产出受背斜构造和剪切断裂控制,有整合层间脉与断裂破碎带充填脉两种类型。石英脉的组成比较简单,除石英外,主要是硫化物类矿物及捕获的围岩成分。通过对5个矿点的石英中包裹体的Rb-Sr同位素测定和等时线法定年,确定其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期,与比邻的湘西同类型金矿的形成时代一致。根据赋矿地层岩性、地质演化历史与构造环境的比较,圈划出了一个湘黔加里东金矿带,对今后的找矿工作会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将Qt编程与二维有限差分正演模拟相结合,开发一种能够进行实时正演模拟以及将正演结果用png图片形式或segy文件格式输出的软件。首先,将二维声波方程、二阶Clayton_Engquist_majda吸收边界条件以及子波函数进行离散后进行软件设计和编程;编程过程中,试验发现全波形和半波形子波对正演结果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法;给出实时显示波场的实现思路并进行验证,通过增益参数的添加提高了波场对比度和正演效果。  相似文献   
17.
苏杭  王甘露 《世界地质》2013,32(2):403-411
贵州西南部烂泥沟金矿属大型断裂破碎带控制的卡林型金矿。运用成矿模拟实验装置进行构造控矿模拟实验表明,在高温高压构造条件下,围岩产生了变形和破裂及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和聚集的过程。对实验前后样品进行背散射电子成像分析研究和选区成分分析研究,分析对比微观组织,研究主要赋金矿物迁移、富集过程,了解和解释了金的迁移和富集机制。研究表明,在该金矿围岩中,三轴高温高压作用可使其中与金相关的硅酸盐矿物、含As 黄铁矿( 主要的载金矿物) 向围岩所产生的裂隙处迁移,富集。  相似文献   
18.
王甘露 《贵州地质》2002,19(2):82-85
通过岩芯及露头研究,结合部分测井资料,系统研究了赤水地区二、三叠系储集岩岩石类型及其储集性能,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及孔隙演化特征,探讨了各类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发现三叠系非均质性较强,但纵横向上仍有一些可对比的储集层段。如以T2rl^1为代表的孔隙型储层。以及以T1c^21,t1c^1为代表的裂缝一孔隙型储层。二叠系储层的存在取决于构造裂疑发育带,断层发育带、地震异常带等三有利部位。岩溶储层的发育与否必须考虑到地层厚度的异常变化。三叠系储层主要受控于发育在膏盐层下的潮间带中粒屑滩微相的粒屑云岩的溶蚀作用和白云岩化作用。构造作用同时也促使了白云岩化的发育,t1c^21-T1c^11层的白云岩层厚度决定了其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9.
黔西南和黔东南是贵州的两个主要产金地区,大部分金矿都产于浊积岩中。但黔西南的金矿主要是含金蚀变岩型(或称卡林型、微细浸染型),以不可见金为主;黔东南的金矿却是含金石英脉型,以明金为主。这两种金矿都产在造山带,赋矿围岩是浊积岩,区内岩浆侵入作用不显著,成矿受背斜与断裂控制,成矿温度不高,矿石物质成分基本一致。研究表明,产生不同类型矿化的原因主要在于:黔东南地区的容矿岩石是浅变质的硅质碎屑岩,碳酸盐矿物很少;而黔西南地区是未变质的富钙硅质碎屑岩,碳酸盐矿物多。前者形成石英脉型金矿床,后者形成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贵州东南部地热水的地球化学特征、控制因素及补给来源和补给年龄,采集了7组地热水样进行离子特征、~(87)Sr/~(86)Sr、~3H和~(14)C,δD与δ~(18)O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贵州东南部地热水温度为23.5~50℃,溶解性总固体(TDS)为192.38~1 103.21 mg/L,~(87)Sr/~(86)Sr值为0.717 9~0.731 6,δD和δ~(18)O分别为-69.8‰~-54.3‰与-10.49‰~-8.19‰。区内水化学类型均为HCO_3-Na型,并含有一定量的F、H_2SiO_3。~(87)Sr/~(86)Sr值表明硅酸盐矿物的溶解是控制区内水化学组分的主要因素,富含CO_2的大气降水与钠长石的溶解为Na~+和HCO~-_3的主要来源,F主要来源于萤石的溶解,石英的溶解为H_2SiO_3的主要来源。H、O同位素组成指示地热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H2、H3有明显的氧漂移,主要是水-岩作用程度较低与高程效应的影响。~3H和~(14)C测年结果表明,区内地热水为1952年前入渗补给的"古水",校正的~(14)C年龄为10 975~33 263 a,表明地热水经过长时间、远距离的径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