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35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010年3月6日唐山滦县M_L4.7地震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3月6日河北唐山老震区发生了ML4.7级地震,震后余震序列丰富,成为6年多较为显著的一次地震事件。4月9日在唐山震区的丰南又发生了ML4.6级地震。本文分析探讨序列特征及其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32.
河北及邻区地震平静与几次大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北及邻区2013年以来的地震平静现象,依据汶川8.0级、昆仑山口8.1级和日本9.0级地震前后我国M_L5.0以上地震活动空间图像分布特征,结合华北地震第四活动期内华北地区5级、6级地震时序特征,以及日本海沟地震与华北地震的相关统计关系,研究认为,河北及邻区近年的地震平静现象应属于正常的平静时段。  相似文献   
33.
本文对1880年以来首都圈5级以上地震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认为首都圈地区5级以上地震活动存在10年左右的周期性,地震发生有自西向东迁移的特征且这一迁移具有轮回性。目前,首都圈地区处于发震的时间节点上,根据迁移性和轮回性认为未来首都圈东部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34.
对1970年以来华北北部及东北地区(37°-55°N,103°-135°E,除甘肃、宁夏和境外朝鲜)的36次Ms 5以上中强地震前空区和条带图像扫描分析,着重讨论研究区不同类型地震(大主震、中强主震和晚期强余震)与空区、条带关系,主震与空区、条带持续时间关系,主震与空区、条带空间尺度及围空、条带起算震级等统计关系,一定...  相似文献   
35.
应用地震对应相关谱(ECRS)方法,对河北及周边3个研究区内的中强地震前多种地震学参数的综合异常特征进行定量化的识别研究,并进行多年的动态外推预测及其效能检验。结果表明,目前晋冀蒙交界地区和晋冀鲁豫交界地区滑动极值相关度曲线未出现明显异常,唐山地区2010年下半年以来出现高值异常。对2002--2011年进行逐年动态外推预测检验,唐山地区和晋冀鲁豫交界地区预测准确率均为56%。动态外推预测避免了使用目标地震发生以后的资料逆向贡献于震前预测,对于地震预报实践可能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6.
正地震波携带了地球内部的大量信息。在地震的孕育过程中,孕震区介质的物理状态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如发生微破裂、扩容、塑性硬化及相变等,地震波通过震源区时,波速也会发生变化,这是利用波速比异常预测地震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随着观测条件的显著改善和新技术方法的引入,地震数据精度不断提高,对中强地震前后波速比变化现象和特征的研究又引起了广泛关注。单台多震和达法计算地震平均波速比是由单台记录的多次地震事件进行计算,根据台  相似文献   
37.
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发生变化,动水位观测井断流;地面沉降造成井管上窜,观测管路系统被损坏等,这些现象对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地震前兆异常的正确判断带来很大困难。应用水文地质理论与方法,分析含水层的水均衡状态、应力-应变状态及其与水位动态的关系,初步探讨了超采区井水位异常性质的理论与方法。结果表明,根据井孔所在区水位下降漏斗的扩散特征,结合以上所提到的理论和方法,依据资料多年变化特征,可以较准确地判断异常的性质。研究结果有助于区分单一集中抽水与长期地下水超采对水位观测的影响,有助于正确识别超采区水位前兆异常,有助于地震分析预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