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51.
1967年以前,虽然测定海水中硝酸盐的方法很多,但都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方法不是对低浓度硝酸盐的水样不够灵敏,就是受海水中其它组份干扰比较严重,或者测定步骤太繁,太费时多。Riley曾对这些问题进行过较详细的评论。1967年Wood和Armstrong等提出镉—铜还原法测定海水中硝酸盐的方法,由于该方法回收率高(99±1%),简便快速,成为测定海水中硝酸盐的例行分析方法。 不少作者对此方法做了改进。近来Gardner等为了简化分析操作,提出采用镉(丝)——铜还原硝酸盐的自动分析,仅需要几毫升水样即可。我们使用wood的  相似文献   
52.
美国“数字地球”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3.
软岩遇水具有显著的劣化效应,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软岩的流变特性,对水-岩作用下软岩的含水损伤研究较少,但水-岩作用下软岩的含水损伤效应对工程建设的指导至关重要。因此,以滇中地区粉砂质泥岩为研究对象,对干燥状态、天然含水率和饱水条件下的粉砂质泥岩试样进行三轴压缩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含水率试样在初始加载阶段产生的应变量均远大于后期逐级加载阶段的应变增加量,且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初始加载蠕变量逐渐增大;(2)随着含水率的提升,最终蠕变量逐渐增加,试样进入加速蠕变阶段的应力阈值逐渐降低,长期强度也显著降低。根据试验结果,基于损伤理论,引入一个非线性黏塑性体考虑含水情况对蠕变的影响,提出基于经典Burgers模型并具有水-岩作用劣化特征的含水损伤蠕变本构模型。通过1stopt软件辨识参数,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适性。研究结果对于滇中红层软岩的含水损伤特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4.
滑坡的敏感性涉及到很多因素,如滑坡体的坡度、坡的朝向、坡度的类型、岩石特性、海拔高度、植被覆盖等特征。神经网络具有非线性映射能力,利用这些与滑坡发生紧密相关的因素作为网络的输入,构造一个具有反映滑坡敏感性的评价网络,输出端为敏感性分析的结果。本文针对某具体地区,提取相关因素,构造评价指标体系并量化,利用该地区样本集数据对滑坡敏感性评价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用训练后的网络对实例并结合模糊评判进行了相互验证,结果说明利用神经网络和模糊评判进行滑坡敏感性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5.
滑坡体在受到内部及外部相关因素作用后逐渐失稳,促使滑坡体发生变形。本文利用卡尔曼滤波对滑坡体上的监测点进行变形分析,估计出监测点的状态参数以全面地反映滑坡体的运动状态。普通卡尔曼滤波没有考虑其他控制因子的影响,如降水量、河流的水位等,但这些因素对某些滑坡的变形有时起了决定性作用。本文探讨了将降水因子作为卡尔曼滤波的控制输入及控制输入系数确定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初步判断出滑坡体对降水是否敏感。  相似文献   
56.
黄河入海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孔岩  王红  任立良 《地理研究》2012,31(11):1981-1990
黄河入海径流是黄河水循环的重要分量,涉及整个流域,它的变化是流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综合体现。以黄河入海口利津水文站1963~2009年实测径流量年均值为基础,采用随机水文学方法,对入海径流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合流域内7个径流来源区的78个气象站同时段月均降水和气温数据及流域内取水量和水利工程等资料,探讨了不同径流来源区的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入海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入海实测径流量呈显着下降趋势,且存在1968年、1985年、1996年与2002年这四个突变点;入海天然径流量同样呈显着下降趋势,只有1985年一个突变点。唐乃亥以上区间的降水量、兰州至龙门区间的气温以及龙门至三门峡区间的降水和气温是引起入海天然径流量变化主要因素;气温因素的季节性变化对入海天然径流量也有影响,其中夏季降水与冬季气温是重要的因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对入海径流量的影响不断加强,且在耗水量、水土保持及水利工程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取水量、降水、气温对黄河入海实测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42.2%、39.2%、18.6%.  相似文献   
57.
58.
沉积微相测井资料神经网络判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不同的沉积微相可以由不同的相标志组合识别,相标志与沉积微相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神经网络通过许多基本处理单元间并行的相互作用建立。沉积微相相标志既可以由地质资料的观察、岩芯分析直接获得,也可以由测井资料间接地求得  相似文献   
59.
为车装水文井钻机设计大流量、高压力、小体积、小质量的新型泥浆泵,解决其泥浆泵配套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