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5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0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0 毫秒
91.
右江盆地及其周缘地区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重要的低温成矿域内,区内大面积的金一汞一锑一砷低温成矿现象已引起了众多地质学家的关注(Tu等,1998;涂光炽等,2002).虽然燕山期大面积的低温成矿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对于成矿为什么会集中于燕山期和汇集于右江盆地及其周缘地区,则是一个令人十分困惑的议题.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92.
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发现,大大地提升了四川叠合盆地西部深层-超深层海相层系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文利用钻井、地震和野外露头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系统分析川西深层-超深层油气地质条件和目前发现的雷口坡组气藏的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四川叠合盆地西部深层-超深层海相层系有以下寒武统为主的多源供烃系统,多时代(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二叠系白云岩和礁滩体,三叠系雷口坡组微生物岩和颗粒白云岩等)储集层叠合,致密碳酸盐岩、巨厚陆相泥质岩和中下三叠统膏盐岩多级封盖,以断裂(及不整合面)和优质储层构成的立体输导网络等,使得深层-超深层海相层系具备形成大气田的基本条件,是原生气藏和次生气藏共存的天然气富集区。近年来,川西发现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气藏,其可能成藏过程为生烃中心(下寒武统烃源岩等)→生气中心(灯影组和二叠系古油藏等)→储气中心(灯影组和二叠系古气藏等)→保气中心(雷口坡组次生气藏)。这揭示其深层-超深层既可能还存在着符合四中心耦合成藏的原生气藏,也可能发育着次生气藏,极有可能发现新的大气田。  相似文献   
93.
成都平原第四纪化石冰楔的发现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在成都平原西缘,大邑城西氮肥厂附近,斜江河西岸,上新统-下更新统大邑砾岩剖面的北端新开挖的露头上,发现了4条化石冰楔。这里的地理坐标是30°35'N103°31'E,海拔530m.这些冰楔发育于大邑砾岩露头的顶部。其中最大的一条,顶部宽3m,向下延伸2.5m.这些冰楔垂直向下延伸,与大邑砾岩层面斜交。所以,它们是在大邑砾岩沉积之后并经过构造变动后形成的,是大邑砾岩的后生冰楔。化石冰楔的充填物的特征与大邑砾岩有明显差别:前者为棕黄色,后者为灰白-黄色;前者砾径分选较好,砾径较细,一般长5cm~15cm,而后者砾径分选较差,粗大者20cm~30cm;前者的砾石含量高,约95%,后者的砾石含量低,约85%;前者砾石ab面产状无优势方向,而后者的ab面产状显示优势方向,倾向170°~210°,倾角30°~40°.由于两者有上述差别,所以,化石冰楔在露头上可以被识别出来。采用ESR法测定冰楔充填物的时代为0.171Ma.由此看来,这些冰楔的形成时代可能相当于V28-238深海岩心氧同位素曲线第6气候期(0.195Ma~0.128Ma),也可与中国黄土L2~5(0.195Ma~0.180Ma)和L2~4(0.180Ma~0.167Ma)所记录的气候波动和青藏高原倒数第二次冰期对比。
一般认为,冰楔是多年冻土的指示器,所以这些化石冰楔反映了成都平原在第四纪曾一度发育多年冻土。据研究,冰楔只能形成于年均温<-6℃的地方,高海拔多年冻土下界大致与-2℃~-4℃年均等温线相符。现今,大邑附近年均温约16℃.那么,化石冰楔形成时期,成都平原年均温至少比现今下降了18℃.   相似文献   
94.
本文讨论了龙门山造山带中段上孟—漩口一线石英方解石脉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与方解石相比,石英杂质元素总量很低,特别是稀土元素含量远低于方解石,但K、Na、Cr、Co、Th 等则变化不大;石英与方解石均富集重稀土;石英与方解石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总体相似,暗示其来源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石英和方解石脉均有强的铕正异常,不同层位的样品铕正异常强度不同,指示围岩条件的差异及形成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沉积于火山—碱湖蒸发环境中,发育有厚层碱盐和优质烃源岩,同时还发育世界罕见的硅硼钠石,其富集程度居世界首位。本文基于岩芯、薄片、背散射图像观察及流体包裹体和硼同位素测试分析,试图探讨风城组富集硅硼钠石的原因。矿物学研究发现,硅硼钠石是成岩作用产物,以交代碳酸盐矿物为主,包括碳钠钙石、碳钠镁石、氯碳钠镁石、方解石、天然碱,甚至是极少见的钡方解石。风城组硅硼钠石中原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0 ℃~116 ℃,硅硼钠石的δ11B在0.33‰~2.13‰之间,结合前人硅硼钠石合成实验成果,认为硅硼钠石的B来源于原始沉积环境中的深部热液流体,受地表及浅埋藏过程中温度压力的限制,硅硼钠石主要形成于深部成岩环境中(>3 000 m)。玛湖凹陷风城组之所以较世界上其他新生代碱湖沉积物更发育硅硼钠石,一方面在于沉积过程中其岩浆热液活动更为强烈,另一方面在于成岩作用时间更为漫长,使硅硼钠石交代作用更为充分。  相似文献   
96.
龙门山中段前山带构造特征及含油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讨论了龙门山中段前山带的横向构造特征和纵向构造变形层次,并从构造演化角度重点分析了大圆包隐伏构造的油气赋存条件.研究表明,本区构造变形始于印支期,止于喜马拉雅晚期,主要发育浅层次脆性变形的推覆构造、以彭灌飞来峰群为代表的滑覆构造以及滑脱构造.大圆包构造为推覆体之下的隐伏构造圈闭,印支期-燕山早期隆起带上的正向古构造圈闭是早期油气聚集的关键,晚期构造裂缝改善了超致密砂岩的储集条件,生储盖组合良好,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7.
塔东古生界储层中流体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东地区不同构造带上代表性钻井下古生界储层的流体包裹体拉曼光谱成分表明,大量液态烃、气液两相烃、含烃盐水及沥青存在于下古生界储层中,表明英吉苏凹陷曾经有过油气的生成,古城鼻隆和塔东低凸起曾经有过油气的充注。米兰1井与古城4井含烃流体包裹体拉曼成分的不同,说明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油气来源。古城4井寒武系与奥陶系储层中流体包裹体成分的明显差异,表明二者间存在流体封隔层。  相似文献   
98.
王东  王国芝  陈园园 《矿物学报》2011,(Z1):217-218
白云岩是国内外许多大中型油气藏主要的储集岩,特别是中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区下组合(震旦系-志留系)地层中的白云岩,位于叠合盆地的底层,具有极佳的生、储、盖组合,勘探前景良好。尤其是与区域不整合伴生的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相关的储集岩具有更加巨大的油气储集潜力,现今国内外已发现的较多大型油气田都与古岩溶作用密切相关。因此,确定古岩溶相的发育和演化特征以及储层性质,对碳酸盐岩的油气  相似文献   
99.
王国芝  刘树根  李娜 《矿物学报》2011,(Z1):219-220
热液流体改造是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深埋优质碳酸盐岩储层中次生溶孔的形成,均被归功于各种成因的侵蚀性流体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Hill,1995;Wang etal.,2011)。热液流体除对碳酸盐岩产生显著的溶蚀作用外,还能在一些先存孔洞或裂缝中沉淀出不同类型的矿物或矿物组合,使已有的孔隙空间被部分地充填或完全地充填,从而使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00.
金沙江成矿带是三江地区最重要的构造带之一,也是重要的铜、金矿成矿带。在该构造带上相继发现有羊拉铜矿、鲁春铜矿、拖顶铜矿以及南仁铅锌矿等多个矿床及矿化点,许多矿床的成矿时间主要集中于二叠世。从矿床的空间分布来看,它们主要集中分布于金沙江成矿带的北段。在金沙江成矿带的南段仅见有墨江金矿。针对整个成矿带内各典型矿床的解剖已十分深入,但对南北两段多金属成矿的构造背景的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