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运用三维非线性动态有限元方法,研究华北地壳块体对渤海、黄海潮汐水位变化的动态响应,得出该块体中各力学量随时间演变的数值结果以及动态、直观的三维仿真映象,并以此探索计算力学与地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从仿真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华北地区近期发生的几次较大地震均在应力较大或应力变化剧烈的地点.由于海洋动态载荷的量级小,计算结果的应力绝对值也很小,因此,这种吻合表明较小的动态载荷下的动态响应揭示了孕震构造的特征,显示了应力集中的地点.  相似文献   
12.
基于面积比这一仿射不变量提出了一种粗匹配算法,它利用特征点六元组和面积比进行特征匹配.首先用特征点集构建不规则三角网(TIN)和特征点六元组,根据六元组内相邻三角形之间的面积比以及仿射变换方程组来搜索同名六元组,再建立两个点集之间的多项式变换关系,从而实现两个点集之间的粗匹配;然后用松弛匹配法进行两个点集间的精匹配;最后用同名特征点对图像进行小面元校正.实验表明,此算法不需任何人工干预和辅助信息,能自动配准不同类型的图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若干地震构造带的地震准周期丛集复发行为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青藏高原东南缘和东北缘若干地震构造带的历史地震活动资料为基本数据,通过地震复发间隔的计算,分类和统计检验等,研究了大陆板内地震的复发行为。认为:大陆板内地震既不是简单地准周期重复发生,也不是简单地丛集复发,而可能是一种准周期的丛集复发行为,即地震丛是准周期重复发生的,而在某一地震丛内,地震又是丛集复发的。存在两类地震复发间隔,即地震丛复发间隔和地震丛内的地震复发间隔,它们分别满足对数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在进行大陆板内活动断裂地震危险性定量计算和评估时,不能简单地套用N.B.实进模型中给出的地震复发间隔概率密度函数或累积分布函数,而应该根据当前地震的活动水平,判断当前是属于丛内的活跃期还是丛间的平静期,据此分别选用地震丛内地震复发间隔分布函数或者地震丛复发问题隔分布函数,这样将大大提高活动断裂地震危险性计算和定量评估的水平。最后,简要探讨了大陆板内地震准周期丛集复发行为的可能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鲜水河断裂带断层间相互作用的触震与缓震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断层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同震库仑应力改变及对地震的触发与延缓效应,并以鲜水河断裂带不同断裂段时间上连续发生的4次MS6.0以上地震为例,计算和分析了每次地震发生后,在周围其它断裂上产生的同震库仑应力改变及其对后续地震的触发,以及1973年炉霍MS7.6地震和1981年道孚MS6.9地震发生后,在其周围最易破坏失稳的微破裂上产生的同震库仑应力改变及对余震活动的影响.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这4次地震的累积触震与缓震效应加以定量考虑,对鲜水河断裂带各断裂段的地震潜势进行了重新计算,并与已有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检验和评估了鲜水河断裂带断层间相互作用触震与缓震效应的重要性.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每次地震都发生于受其先前发生的地震影响而产生同震库仑应力增加的断裂段上,不同断层间相互作用的触震和缓震效应导致地震复发概率的改变可高达30.5%以上, 主震后的余震大多发生于同震库仑应力增加较高的微破裂上.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亮度相关矩的MODIS和SPOT影像融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MODIS影像空间分辨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亮度相关矩的多分辨率图像融合方法。该方法首先对SPOT影像进行小波分解,将MODIS影像构成的RGB颜色系统变换到IHS颜色系统;然后,根据强度分量和SPOT影像低频分量的均值和方差来定义图像亮度相关矩;最后,IHS逆变换和小波逆变换得到包含更多信息和有效特征的融合图像。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得到的融合图像在保留地物光谱信息和提高空间分辨率上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断层间相互作用的触震与缓震效应定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同震库仑应力改变的基本概念,应用Navier-Coulomb破裂准则,探讨了其求解方法,从同震库仑应力改变思想出发,结合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概率预测方法,分析了断层间相互作用导致的触震与缓震效应及其定量表达方法,并以鲜水河断裂带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检验和评价了断层间相互作用触震与缓震效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控制地震概念和用时间反转方法实现非均匀地壳中波的聚焦,从而实现动力触发地震的思路。采用了有限元动力学仿真技术,研究了在波的遍历模型、线性不均匀的介质、以至非线性介质中的时间反转,探讨了在潜在震源区域人工聚能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这种聚能是可行的,在考虑介质非线性的条件下,波能量至少可以近似地聚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