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王欢  郑宇舟  王为 《中国地质》2022,49(2):679-682
法国地质调查总局(BRGM)成立于1959年,是专门从事地球科学研究和开发的公共机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对自然资源、环境和土地利用进行可持续管理地球科学研究、开发和咨询,为国家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服务,为促进地球科学的发展和工业界的技术开发进行研究和项目开发.  相似文献   
12.
1 Introduction Oases are unique ecosystems and important residences for our ancestors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of the world, and have deeply been imprinted by human actions, such as Jericho oasis of Jordan Valley, Jarmo oasis of the Euphrates River an…  相似文献   
13.
南海北部长湾风暴潮贝壳堤的沉积特征及发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北部长湾贝壳堤是一典型的风暴潮成因贝壳堤。该贝壳堤的横向、纵向露头和钻孔所显示的地层结构、层理特征、粒度特征、14C测年、物质组成、贝屑种属生境及当地风暴增水高度和地壳升降幅度表明:①贝壳堤由风暴沉积组成,是风暴潮增水期间海岸沉积物堆积的结果,由于堆积在平均高潮面之上,增水退却后不受正常天气下波浪的影响得以保存;②理想剖面由下而上分4个部分:潮滩堆积、激浪带堆积、增水面下波浪堆积和增水面上波浪爬高堆积,各个部分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分别代表贝壳堤向上增长的各个阶段的沉积环境和风暴作用方式;③风暴潮贝壳堤与非风暴潮贝壳堤不仅在发育过程,而且在沉积结构、粒度特征、贝屑种属、堆积部位、堆积高度及环境意义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王为  吴正 《中国沙漠》2001,21(4):397-401
闽南、粤东沿海,断续分布着一种俗称"老红砂"的红色、棕红色半胶结的中细砂沉积物。近十多年来,对其成因和时代进行了较多研究。然而,关于它的成因,目前仍有争议,有的认为是属于一种近源的滨海相沉积,也有人认为是风成的。本文用经过华南沿海现代海岸风成沙和海滩沙样品训练的神经网络来识别闽南粤东沿海的老红砂。由这些海岸风沙和海滩沙的粒度参数、沉积物的各个粒级含量等作为输入,构成不同的神经网络的识别结果表明,大部分老红砂被神经网络判别为风沙沉积,同时也表明,粉沙/粘土的含量是判别沉积物是否为风沙搬运的有效指标。而单纯以沉积物各个粒级含量作为输入构成的网络无法用于沉积物的识别。  相似文献   
15.
闽粤沿海老红砂多期沉积地层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吴正  王为 《中国沙漠》2001,21(4):328-332
对广泛分布于闽粤沿海的老红砂进行了全面的野外调查,调查发现在福建的平潭青峰、晋江科任和广东的惠来靖海资深园、徐闻锦和东门下等地的老红砂沉积地层,存在多期沉积。热释光(TL)、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表明,它们是晚更新世中、晚期末次冰期(玉木冰期)的沉积,并可分出68~42ka和30~10ka两个相对较集中的沉积期。在这两期中,又以30~10ka左右的晚玉木冰期(Q33)的老红砂发育规模最大、分布最广,这显然与晚玉木冰期(盛冰期)时的气候更干冷、冬季风的风力更强劲,风沙活动更强烈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广东黄圃镇海蚀遗址的形成年代及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为  曾昭璇  吴正  王小铭  黄山  叶春 《地理研究》2005,24(6):919-927
广东中山市黄圃镇海蚀遗址是广东沿海至今为止所发现最大规模的海蚀遗址之一,古海蚀地貌延伸范围超过200米,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仍保持得较为完好。根据地形特征、地层(钻孔)资料、海侵范围、史料记载进行综合确定了古海蚀遗址的形成年代和古地理环境。古海蚀崖所在的尖峰山由白垩系陆相红色碎屑岩系构成。黄圃附近地区在晚更新世末期第一次海侵前已经是一隆起地块,在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两次海侵时都处在较高的位置,出露的白垩系地层(尖峰山)为蚀余的低矮山地。这些残余山地在全新世海侵大部分时段内为珠江口古海湾中的岛屿,黄圃镇作为大陆岸线的时间很短,海蚀地形主要形成于晚全新世前海侵时(距今约6100~1600年)的岛屿时期。  相似文献   
17.
以广东汕头礐石地区景区内各类花岗岩地貌为研究对象,利用地表调查和洞穴调查,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礐石地区花岗岩的地貌特征、成因及形成年代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礐石山由燕山晚期花岗岩构成,于中更新世晚期之前就受风化作用;礐石花岗岩石节理的性质和礐石地区高温多雨的热带季风气候下产生的风化作用,是形成礐石花岗岩地貌的基本因素;礐石地区花岗岩山体主要分为石蛋山、峰林山、馒头山3种类型;洞穴可划分石核洞,崩塌洞穴,裂隙洞和龛4类。  相似文献   
18.
王为  李平日  谭惠忠  许刘兵  黄山 《地质学报》2010,84(12):1829-1838
南海北部长湾贝壳堤是一典型的风暴潮成因贝壳堤。该贝壳堤的横向、纵向露头和钻孔所显示的地层结构、层理特征、粒度特征、14C测年、物质组成、贝屑种属生境及当地风暴增水高度和地壳升降幅度表明:(1)贝壳堤由风暴沉积组成,是风暴潮增水期间海岸沉积物堆积的结果,由于堆积在平均高潮面之上,增水退却后不受正常天气下波浪的影响得以保存;(2)理想剖面由下而上分4个部分:1)潮滩堆积;2)激浪带堆积;3)增水面下波浪堆积;4)增水面上波浪爬高堆积。各个部分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分别代表贝壳堤向上增长的各个阶段的沉积环境和风暴作用方式;(3)风暴潮贝壳堤与非风暴潮贝壳堤不仅在发育过程,而且在沉积结构、粒度特征、贝屑种属、堆积部位、堆积高度及环境意义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崂山冰臼之质疑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作者在2010年7月问考察了被认为是“中国东部沿海低海拔古冰川地貌保留完好”的崂山地区.考察结果显示崂山的地貌是正常的花岗岩地貌,并不是古冰川遗留的地形,崂山的冰臼不过是花岗岩地区常见的风化坑.本文将崂山风化坑与国外相关研究对比,列举了崂山冰臼不是冰臼的证据,对山顶冰臼形成理论提出了疑问,同时也回答了对风化坑形成的质疑...  相似文献   
20.
风化坑和壶穴都是常见的岩石坑穴地形,其形成原因和形态完全不同,但容易被误解和混淆.广东西部沙扒镇海岸和珠江口外庙湾岛海岸同时发育了风化坑和海岸壶穴.近年来我们对两处地区进行了考察,从地貌学、沉积学、岩石化学和矿物学等各个方面对风化坑和海岸壶穴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证,并将两者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岩石(火成岩和变质岩)上均能形成风化坑或海岸壶穴,各种证据显示风化坑形成于岩石表面积水的风化作用,海岸壶穴则是由海浪的侵蚀作用而形成:1)风化坑可以形成于高潮线以上的各个高度平坦的岩石面上,平均高潮线以下不能形成风化坑,而海岸壶穴可形成于平均高潮面之下,其形成高度不超出高潮面;2)海岸壶穴与风化坑在形态上有明显区别,如不同的侧壁形态、底部、口径边缘及宽深比等;3)海岸壶穴中堆积物颗粒磨圆度和分选度好于风化坑中颗粒;4)风化坑内堆积物的化学蚀变指数CIA值均高于附近地面岩石的CIA值,而风化坑内堆积物中矿物的英长比高于地表岩石的英长比,但CIA值和英长比均不能区分海岸壶穴和风化坑中的堆积物;5)风化坑内颗粒含大量的粘土矿物,而海岸壶穴中无粘土矿物;6)风化坑和海岸壶穴的堆积物具有显著不同的化学元素迁移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