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周庭泽  梁平德  刘爱霞 《气象》1991,17(6):23-26
本文从模式识别角度研究北半球冬季500hPa月平均天气图的相似识别,此方法可应用于各种天气图的识别。  相似文献   
52.
印度夏季风与我国华北夏季降水量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平德 《气象学报》1988,46(1):75-81
本文分析了1891—1983的93年降水资料,说明印度夏季风雨量与我国华北夏季降水量有相似的气候统计特征,而且两者存在稳定的、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文中还分析了与两者相联系的大气环流过程,并指出华北夏季降水量的多少与印度夏季风雨量丰欠在春季4月有共同的先兆。  相似文献   
53.
青海湟水盆地地壳稳定性的动力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湟水盆地区域震源机制、断层水平运动方式、地层褶皱形态分别反映的现代、第四纪晚期、第三纪构造应力场的对比研究,同时分析1990年以来地震活动图象,得出汉水盆地地壳介质强度可分为三个不同的,为各区未来地震活动强度的预测以及地壳稳定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采用特殊工艺,以褐藻酸钠为原料,制成多孔性可吸收止血海绵。用正交试验法对止血海绵的配方进行了综合研究,并选出了最佳配方为:褐藻酸钠的浓度3%,粘度18CPS(厘泊)成型剂0.6%,络合剂1%,柔软剂8%。实验研究止血海绵的纤维结构与配方的关系。所得产品质地柔软,密度均匀,有一定弹性,易溶于水。这种止血海绵的含水量是8—10%,pH值为6,5,吸水率为200%。试验指出止血海绵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5.
对近年来包括本校海洋药物与食品研究所在内的研究机构在医疗材料上的研究提出综述报导。内容分4部分: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高分子材料和生物材料的复合物以及中草药。  相似文献   
56.
分析了中美欧抗震设计中的水平地震作用问题。首先,比较了中美欧抗震规范中建筑物重要性、强度折减系数的差异,介绍了中国规范的底部剪力法、美国规范的等效侧向荷载法以及欧洲规范的侧向荷载法。然后对一多层框架结构,分别作为办公楼和医院,计算了不同设防烈度下、不同延性等级下的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了比较分析,获得了3种规范关于水平地震作用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57.
黔东南旅游气候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梁平  舒明伦 《贵州气象》2000,24(4):14-17,21
利用黔东南州17个气象观测站的气温、风速、相对温度及日照时数的30年资料,对旅游地的气候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各旅游地每年均有100d左右的最佳旅游或休疗养的时间。  相似文献   
58.
伦绪勇  陈锐  梁平 《贵州气象》2006,30(5):13-16
利用黔东南州46a以来16站逐日(20-20时)降水资料,统计出现单点暴雨的站数,并对单点暴雨进行分型,通过分析相关气象资料,对单点暴雨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对今后单点暴雨预报研究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黔东南大雾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1961~2007年黔东南州1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大雾日数资料,对黔东南州大雾日数的日、年、季分布特点、长期变化趋势、年代际的变化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平均雾日最多,80年代最少,进入21世纪后具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以秋季雾日最多,冬季次之,春季最少;以11月为最多,2月为最少。并且大雾日数有准40年的周期,在大雾多发期存在着准5年的周期性。大雾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州的中部,东南部和西北部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60.
梁平德  刘爱霞  段丽瑶 《大气科学》2008,32(5):1174-1186
通过对北半球(20oN以北)1958~2002年 500 hPa月平均高度场各格点的点对点月际相关系数的分析,探讨了环流的持续性。结果表明,亚洲中部上空存在着北半球中高纬度唯一的显著的高度场持续区,它的中心区位于(30oN~50oN, 70oE~110oE),这里正是广袤的青藏高原北坡、蒙古高原及黄土高原地区,一年中各月的持续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末春初的2月对3月和3月对4月基本上没有持续性可言;4~5月出现了明显的持续性,相关系数突然增长到0.6;5月对6月的持续性继续增加,相关系数达到0.8。夏季至初秋(6~9月)各个月际稳定地保持着0.8的高相关系数。秋、冬各月持续性逐渐减弱,直至春季降到了最低。将1958~2002年中5~9月的月平均高度距平正、负持续最明显的两个7年的逐月环流和季环流作对比分析,得知在正持续年夏季东亚中纬度大气环流呈“西高东低”型;而负持续年的夏季则是“东高西低”型。它们都具有气候意义的稳定性。相应的,在明显正持续年夏季中国东部降水分布呈“北少南多”;而在明显负持续年则是“北多南少”。在这45年间,夏季亚洲中纬度500 hPa的月高度距平由负持续转为正持续,与中国东部降水由“北多南少”转为“南多北少”是对应的。分区逐日识别500 hPa天气系统的结果表明,正持续年亚洲中纬地区盛行高脊,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低槽和辐合流型;负持续年则盛行低槽,长江中下游多副高控制和西南流型。揭示了中国夏季发生区域旱涝灾害的两种不同的气候进程和盛行天气过程。这样在5、6月份即可预测东亚夏季或盛夏环流形势与中国的降水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