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柴西第三纪湖相生物礁储层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最近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一带发现的第三纪湖相生物礁,存在于第三系的下干柴沟组下段到下油砂山组的数千米厚的地层中。在野外露头实测、大量岩石薄片和铸体薄片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毛细管压力曲线和图象分析等手段,对生物礁储层特征作了详细研究。生物礁孔隙类型复杂,主要有骨架孔隙、粒内孔隙、铸模孔隙、溶孔等8种孔隙类型。生物礁经历了同生成岩、早成岩、晚成岩和表生成岩四个阶段。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是孔隙的主要形成作用,真正的原生孔隙已很少,次生孔隙极其发育,是油气的优良储集层。生物礁的发现对于青海油田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黔南布寨泥盆纪生物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黔南布寨生物礁受同沉积断层控制,发育在开阔台地边缘,其西南部和东北部分别是台盆相和滨海相沉积区。礁主要由以层孔虫和床板珊瑚为主的群落建成。礁相可明显划分出礁前、礁核、礁翼和礁后等亚相,其中礁后亚相与邻区的生物礁有很大区别,显示它发育在比邻区礁相对较深的环境中。生物礁的发育受到海平面升降的控制,分为两个大的旋回,分别形成鸡泡段和鸡窝寨段的生物礁  相似文献   
13.
嘉禾袁家矿区浦溪井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禾县袁家矿区浦溪井属高沼气矿井,自1986年投产以来,共发生煤与瓦斯突出70多次。其中大部分发生在褶曲轴部和断层附近,其次是煤层厚度变化处。对浦溪矿区的地质资料和煤与瓦斯突出资料详细研究后表明:控制该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因素有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及其变化和围岩特征等,其中地质构造是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决定因素。该成果对进一步研究矿井瓦斯的赋存和涌出规律及其类似矿井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泥盆纪“川鄂浅海”与外界海域的通道,早在五十年代初就引起人们的关注,先后提出有四条,本文就其可靠性一一作了评述,并进一步以较丰富的地层、岩相、古生物和构造等方面的资料为依据,新提出了一条穿越“江南古陆”与“湘中南浅海”相通的“桃临海峡”。  相似文献   
15.
湖南栖霞期的生物群落、古地理与生物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柳祖汉 《地质科学》2003,38(2):190-199
湖南栖霞期发育了8种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各自反映了不同的沉积环境。这些生物群落的时空分布规律反映了当时的古地理概貌。根据群落分布及岩性特征可将栖霞期的湖南浅海划分为5个古地理单元。在涟(源)浏(阳)开阔浅海的部分海底隆起区,由Peronidella群落形成了生物礁。这是国内首次发现的栖霞期生物礁。  相似文献   
16.
高密度流与湖南泥盆纪沉积相分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柳祖汉 《地质科学》2004,39(1):18-26
湖南泥盆纪陆表海的沉积相分异,尤其是台地相和台盆相的分异与当时发育的高密度流有密切的关系,高密度流的流动和沉积又与地形及海侵海退有关。高密度流使台盆区形成与相邻的台地区完全不同的沉积,形成的沉积差异反过来又使海底地形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在这种反复作用的过程中,湖南泥盆纪的岩相分异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消减直至结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沉积的发育受昆仑山(及青藏高原)崛起和阿尔金断裂的走滑活动控制。基于对该地新生界尤其是下油砂山组沉积环境的剖析,并与邻区的索尔库里北盆地进行对比,对阿尔金断裂的新生代的活动提出以下认识。1)古近纪为右行走滑,中新世起变为左行走滑,在盆地北缘伴随走滑发生的冲断作用,早期向北东扩展,晚期向南西扩展。2)阿尔金断裂的斜冲作用在始新世和上新世表现尤为明显,控制了下干柴沟组上段和狮子沟组异常高的沉积速率和沉积中心自西向东迁移。3)中新世是阿尔金断裂的松弛期,在次级北东向正断层的联合作用下可能在柴西形成拉分盆地,因而盆地发育特征明显不同于邻区的索尔库里北盆地。4)新近纪阿尔金断裂在左行走滑的大背景下经历了一个陆内的拉张—挤压旋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