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01.
青藏高原的隆升是新生代最壮观的地质事件,关于青藏高原隆升研究一直是地学界的研究焦点.河流阶地的发育记录了丰富的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信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构造运动和气候演变的研究,但前人研究的河流阶地基本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周缘,阶地的形成可能是气候与构造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解译,在青藏高原内部的西昆仑阿什库勒地区发现了多达七级的河流阶地.对该处河流阶地结构、沉积特征、几何特征的研究表明该阶地是典型的构造成因阶地.野外利用全站仪对河流阶地地貌形态进行了精细的测量,获得了各级阶地的拔河高度分别为4~5m(T1)、9~ 10m(T2)、16 ~ 18m(T3)、28~31m(T4)、45~48m(T5).通过宇宙成因核素10Be测年方法对各级阶地面的暴露年龄进行了测定,获得了各级阶地的形成时代分别为7.7±0.7ka(T1)、32.7±3.lka (T2)、53.6±2.5ka(T3)、115.7±23.2ka(T4)、166.8±10.4ka (T5)、19.5±8.5ka (T6).由此确定了晚第四纪166.8ka以来不同时期的河流下切速率总体介于0.2~0.35mm/yr,该速率代表了青藏高原西北部晚第四纪166.8ka以来的平均隆升速率.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引入椭球的第三扁率及高斯超几何函数,推导得到子午线弧长解算公式的简化形式,并给出其泰勒级数解释,进而根据拉格朗日余项理论估计其误差。以WGS-84椭球参数为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简化后的子午线弧长公式精度提高显著,误差估计理论正确。  相似文献   
103.
过家春  赵秀侠  吴艳兰 《测绘学报》2014,43(10):998-1004
以拉格朗日反演理论为基础,导出空间直角坐标向大地坐标转换的一种新的直接解法:该方法将归化纬度的正弦函数sinμ表达为以空间直角坐标(X,Y,Z)为基础的相关变量的多项式  相似文献   
104.
对大兴安岭中部索伦地区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成因类型及构造环境。LA-ICP-MS锆石 U-Pb定年结果显示,明水河林场、索伦马场、索伦镇岩体年龄分别为(136±1),(134±1),(128±1)Ma,形成于早白垩世。明水河林场岩体高硅、富碱,贫钙、镁、钛和磷,A/CNK 介于0.83~0.90,具有强烈的 Eu负异常(δEu=0.33~0.38),明显富集 Rb、Th、U、K 等元素而亏损 Ba、Sr、P、Ti等元素,具有 A 型花岗岩的特征。索伦马场和索伦镇岩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 介于0.88~1.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 HFSE,显示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组成显示索伦地区花岗岩岩浆源区为新增生的年轻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结合晚中生代大兴安岭地区的构造演化特征,认为索伦地区花岗岩形成于张性构造背景,可能与古太平洋俯冲作用引起的板内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5.
造山型金矿床是世界上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也是当前国际矿床学研究热点。近年来该类金矿床在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机理及成矿模式等方面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表明:造山型金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主要为富含水的火山沉积岩在区域变质过程中因脱流体而释放出来的。Au主要以 Au[HS]-2 的络合物形式沿着深大断裂向浅部运移,期 间 CO2 和 H2S不仅能提高 Au在流体中的溶解度,还能使 Au在运移过程中不因沉淀而贫化。变质脱流体成矿模式很好地解释了该类金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的来源、运移和成矿元素的沉淀。水岩反应和压力的瞬时改变是 Au发生高效沉淀的主要因素。建议在造山型金矿床研究过程中采用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 LA-ICP-MS等先进分析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106.
大场金矿床位于巴颜喀拉造山带北缘西段。矿区内主要赋矿地层为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砂岩、粉砂岩及炭质板岩。矿体严格受NW向逆冲断裂构造控制,呈带状、透镜状沿NWW向构造破碎带产出,具有波状弯曲、分支复合特征。矿(化)体具有平面上左行右阶、垂向上右行左阶,并向SE方向侧伏的展布规律。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等蚀变与成矿关系密切。成矿过程可划分为贫矿化石英、金-硫化物-石英、金-辉锑矿-石英、石英-碳酸盐4个阶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Au、As、Sb 3种元素异常明显,浓集中心突出,带状异常与矿体分布基本吻合。剖面上元素含量变化曲线峰值与矿体位置对应良好。据此建立了大场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经工程验证,证实其对大场国家级整装勘查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进一步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7.
霸县凹陷是由牛东断层控制的西断东超的新生代箕状凹陷。本文以连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采用断层落差法和平衡剖面技术研究了凹陷的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牛东断层可以分为3 段,北段为一系列NE-NNE 向东倾断阶带,中段为铲式-略微坡坪式断裂带,南段为帚状断裂带。霸县凹陷相应划分出北部、中部、南部3 个构造单元。牛东断层具有分段活动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早期(Ek-Es4)中北段活动强烈、中期(Es3-Es2)中南-中北段活动强烈、晚期(Es1-Ed)整体强烈活动、北段剧烈活动,活动强度具有自南向北迁移的规律,其活动性差异控制了变换带的形成和凹陷的构造格局。霸县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古近纪的裂陷阶段和新近纪以来的拗陷阶段, 其中古近纪分为Ek-Es4 较强裂陷期、Es3-Es2弱裂陷期和Es1-Ed 强裂陷期,由此控制烃源岩、储层的形成、油气的运聚和分布。  相似文献   
108.
对大兴安岭中部索伦地区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成因类型及构造环境。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明水河林场、索伦马场、索伦镇岩体年龄分别为(136±1),(134±1),(128±1)Ma,形成于早白垩世。明水河林场岩体高硅、富碱,贫钙、镁、钛和磷,A/CNK介于0.83~0.90,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33~0.38),明显富集Rb、Th、U、K等元素而亏损Ba、Sr、P、Ti等元素,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索伦马场和索伦镇岩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介于0.88~1.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显示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组成显示索伦地区花岗岩岩浆源区为新增生的年轻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结合晚中生代大兴安岭地区的构造演化特征,认为索伦地区花岗岩形成于张性构造背景,可能与古太平洋俯冲作用引起的板内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9.
王焕  李海兵  司家亮  张蕾 《地球学报》2019,40(1):199-211
假玄武玻璃作为地震断层摩擦熔融的产物记录了断层带内地震破裂的相关信息,是认识断层带形成过程及其活动历史的重要物质组成。钻探获取的地下深部的断层岩样品,免受地表物理化学风化,相对较为新鲜,能够提供更接近其形成时的相关信息。本文以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带南段彭灌杂岩中发育多期假玄武玻璃为研究对象,应用扫描电镜、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μXRF)岩心扫描仪以及布鲁克M4 TORNADO高性能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仪器对虹口八角庙地表和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岩心中发育的假玄武玻璃的化学组成进行对比研究。显微结构特征表明这些假玄武玻璃为地震断层快速滑动摩擦熔融的产物。化学元素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熔融物形成于高温还原环境下,其化学性质以高Fe、Ti、K值,低Si值为特征,并具高磁化率值的物理性质。地表假玄武玻璃经受表生流体作用,化学性质发生明显变化,以低K、Ti值和出现含Ca元素的新生矿物为特征。同时岩心中来自较深断层带的多期假玄武玻璃的成分差异也表明,大气水和地表水已沿断层带侵入到了585m以下或更深部位。因此在应用假玄武玻璃对地震断层瞬时滑动环境进行判断时需谨慎,应考虑其后期化学成分变化等造成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110.
南宁市后汛期的雷雨大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家德  姚洪 《广西气象》1991,12(2):18-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