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213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改进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在基坑预测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坑预测问题关系到工程施工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对基坑进行周密的监测和变性预测分析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传统预测模型存在固有偏差和可靠性低的缺点,采用新陈代谢的原理对无偏灰色加权马尔科夫模型进行改进。该模型先用无偏灰色模型拟合系统的总体变化趋势,然后,对拟合残差进行马尔可夫状态划分,并根据各阶权重对不同步长的转移矩阵进行加权处理,用加权后的无偏灰色马尔科夫模型进行预测。在每一步的预测中,利用新陈代谢的原理不断更新建模所使用的数据。将该模型用于基坑沉降预测,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实验表明:基于新陈代谢的无偏灰色加权马尔科夫模型提高了基坑沉降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预测精度与未改进模型相比提高了8.54%。  相似文献   
52.
随着数字测绘时代的开启,作为同一空间要素的不同表达形式,GIS的地形数据和制图数据以各自独立的设计思想和生产技术手段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地形数据与制图数据的分离已不适应多专业领域不同层次综合应用和分析的需求。所以本文根据山西省1∶10 000标准分幅数据现状,基于Arc GISEngine开发了相关程序,并利用1∶10 000制图数据管理工具试生产了一批图库一体化的标准1∶10 000分幅数据。  相似文献   
53.
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辽宁省已完成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其成果应满足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提高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能力。本文从普查成果体系入手,阐述了辽宁省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应用,展望了服务方向。  相似文献   
54.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与空间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帆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6):750-760
伴随着全球生产方式从“福特制”向“后福特制”的转变,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取代制造业成为“后工业社会”区域经济增长和城市体系重构的主导产业。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政治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多层级动力机制及其区域城市化效应”的研究成果,对已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适应性进行讨论。结论为:①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在时空演变态势上既呈现出与西方发达国家同期发展阶段趋同的特征,也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路径;②转型期政府—市场、政府—企业、中央—地方等关系,决定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程度以及资金、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形成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动力机制。③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和集聚促进了巨型城市区域的发展,改变了城市体系的组织模式,但有别于西方的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效应需考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Reconstructing historical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 at the regional scal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studies and of improving global historical land use datasets. By analyzing data in historical documents, including military-oriented cropland(hereafter M-cropland) area, the number of households engaged in M-cropland(hereafter M-household) reclamation, cropland area, and the number of households, we propose a conver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cropland area and cropland area reclaimed by each household. A provincial cropland area estimation method for the Yuan Dynasty is described and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provincial cropland area for AD1290. Major findings are as follows.(1) Both the M-cropland and cropland areas of each household were high in the north and low in the south during the Yuan Dynasty, which resulted from different natural conditions and planting practices. Based on this observation, the government-allocated M-cropland reclamation area to each household was based on the cropland area reclaimed by each household.(2) The conver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cropland and cropland areas per household showed conversion coefficients of 1.23 and 0.65 for the south and north, respectively.(3) The cropland area in the entire study area in AD1290 was 535.4×106 mu(Chinese area unit, 1 mu=666.7 m~2), 57.8% in the north and 42.2% in the south. The fractional cropland areas for the entire study area, north, and south were 6.8%, 6.6%, and 7.1%, respectively and the per capita cropland areas for the whole study area, north, and south were 6.7, 15.6, and 4.1 mu, respectively.(4) Cropland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including the Fuli area), Huaihe River Basin(including Henan Province), and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including Jiangzhe, Jiangxi, and Huguang provinces).  相似文献   
56.
该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资料及地面区域自动站资料对2016年7月20日黔东南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前倾槽东移,副高稳定略西伸北抬,低空急流建立及加强,地面辐合线共同作用带来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热带型中-β尺度强对流回波中镶嵌多个中-γ尺度的对流单体所产生的"列车效应"是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2)"逆风区"的出现及其所在的位置与PPI强度图上强回波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暴雨的落区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3)从暴雨的不同时期来看,在VAD风廓线产品(VWP)中,"ND"区域的消失和出现对强降水的生消都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低空西南急流的脉动与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对强降水的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7.
基于野外试验对临界起沙风速的计算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地区的野外观测试验数据,通过STOUT建立的高斯时间分数等值方程计算不同时间步长所对应的临界起沙风速,探讨时间步长对计算临界起沙风速的影响,结果表明:(1)利用不同时间步长获取的临界起沙风速具有一定的差异,随着时间步长的缩小,临界起沙风速的获取越来越细化:当时间步长取28 d时,临界起沙风速ut为定值4.85 m·s~(-1);当时间步长取1 d时,ut平均值为4.63 m·s~(-1);当时间步长取12 h时,00:00—11:00(北京时,下同),ut平均值为4.68 m·s~(-1),12:00—23:00,ut平均值为4.58 m·s~(-1);当时间步长取6 h时,计算得到00:00—05:00、06:00—11:00、12:00—17:00和18:00—23:00各时间段的临界起沙风速平均值分别为4.46、4.74、4.50和4.36 m·s~(-1)。(2)观测期间,总沙尘水平通量为732.9 kg·m~(-1),风沙活动持续7 663 min。(3)将不同时间步长获取的临界起沙风速所对应的总沙尘水平通量、沙尘持续时间与观测值进行对比,总沙尘水平通量的计算值均明显高于观测值,时间步长取28 d时,风沙活动持续时间与观测值最接近。  相似文献   
58.
再论东河砂岩孔隙成因:以塔中地区为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孙玉善  杨帆 《沉积学报》1999,17(12):699-705
塔里木盆地井下东河砂岩埋藏深、储成质,属国内外罕见,对其成因众说纷纭。本依据岩石学特征,针对不同类型的孔隙演化特征与其物性参数,对孔隙的成因类型进行分析后认为东河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以压实剩余的原生粒间孔为主,在部分压实或半充填的剩余(残留)粒间孔隙北景中发育有以溶蚀石英及铝硅酸盐等,而微度扩大的次生和原生混合型浊。原生粒间孔隙保存的条件与多种地质因素联合、复合作用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肺小细胞神经分泌癌的MDCT表现特征。方法:对具有完整胸部MDCT资料并经病理证实的28例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央型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8例(64%),支气管管壁增厚伴肺内肿块或结节17例(94%),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15例(83%),增强扫描可见肿块与肿大淋巴结明显不均匀强化,周围型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0例(36%),密度均匀,呈分叶状,强化明显,CT无特征性表现。结论: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主要征象以支气管管壁增厚伴肺门区肿块为主,多伴有肺门、纵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60.
利用精河M_W6.3地震有限断层破裂模型,计算了精河地震产生的位移场、应力场、周围主要断层上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以及主震对余震的触发作用。结果表明:(1)精河地震产生的地表隆升最大值约为6.6cm,沉降最大值约为1.8cm;水平位移方向呈现震中南北侧向震中汇聚、震中东西侧向外"流出"的特点。(2)精河地震产生的水平面应力场展布南北侧物质主要受到指向震中的拉张力作用,东西两侧物质主要受到因震中过剩物质东西向排出而导致的东西向挤压力作用。(3)震中西侧距震中约20km的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中段和震中东北部距震中约50km的四棵树-古尔图南断裂西段的库仑应力加载均大于0.01MPa,即2处为地震危险区。(4)在震源深度为8~12km的余震事件中,约有85.5%处于库仑应力加载区,即受到主震的的触发作用;在深度为4~8km的余震事件中,约有87%受到主震的应力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