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南极拉斯曼丘陵高级长英质片麻岩的夕线片麻岩中可有两类结构和变质矿物组合均有所不同的两种域,一种含夕线石部分对应于片理组合,另一种对应无夕线石的非片理化组合.岩石的变形尤其是破裂性裂隙的率先出现对于富夕线石部分的形成是必要的.在非破裂性片麻理岩石域中,中-低压/高温条件下黑云斜长片麻岩进变质发展的结果往往是形成Grt+Qtz±Opx组合.这两种不同的变质域的组合与应变分解造成的强应变带和弱应变域相一致.而且,夕线石的形成不是简单的变质早期矿物固相反应的结果,而是反应链上的一部分.其出现是由开放体系中组分的差异迁移造成的,这种差异迁移实际上是碱土金属迁出(淋滤)的过程,与变形相伴的流体活动使得SiO2发生强烈淋滤,残留组分中SiO2活度大为降低,并使长英质组分和镁铁质组分分凝,主要组分大都可以单独富集(集中)、形成复杂的矿物演化和分布.这种演化还可从MgO等碱(土)金属组分的外迁程度差异来理解.随着碱(土)金属丢失程度的减小,依次出现夕线石、石榴子石、斜方辉石和堇青石,或者说,不同的变质或分异阶段形成不同的矿物(组合):变形-变质起始阶段,碱(土)金属组分迁移初期残留形成夕线石,之后为镁(铁)质组分迁移,初期残留不透明钛铁氧化物,晚期残留组分形成堇青石.石榴子石-长英质组合为体系基本封闭情况下的结晶.此外,夕线石的形成往往标志着深熔作用的开始,一旦深熔作用发展完善,夕线石呈准稳定状态或趋于消失.拉斯曼丘陵与夕线石有关的长英质岩石经历了复杂的变形、变质和流体活动变化.  相似文献   
72.
鲁西尚河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育于鲁西隆起区尼山凸起内的尚河韧性剪切带,其韧性变形在不同阶段主导变形机制不同:初期的变形机制以晶格错位和显微破裂为主;中期以韧性流动、物质扩散迁移为主;晚期以晶质塑性变形和颗粒边界滑动为主。在剪切带的发育过程中,岩石的物质成分和体积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构造岩的矿物组合和形变特征判断,该剪切带具右行走滑性质,其剪切位移量为1048m。尚河韧性剪切带变质变形温度较低,属绿片岩相动力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73.
实验证明雪峰期含锡黑云母花岗岩是由元古宙四堡群变质岩在500×10~5—2000×10~5Pa的压力和750—570℃的温度范围內,经过重熔再结晶而成,而且进一步证实含F和B的水溶液对降低成岩的温度起了重要的作用。实验的结果与野外实际情况相符,揭示了含锡黑云母花岗岩形成的机理,阐明了它的形成在中国南方地壳动力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4.
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取滹沱群豆村亚群底部四集庄组玄武岩、顶部青石村组玄武岩和东冶亚群中下部河边村组玄武岩,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玄武岩主量元素高TiO2、TFeO,低MgO,具有演化的基性岩浆的特征。稀土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具有弱—中等程度的轻稀土元素富集,中等程度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轻微的Eu异常;玄武岩中Cr、Ni含量变化较大,但与Mg#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微量元素配分图解中具有明显的Sr负异常,部分样品具有Nb、Ta和Ti负异常,无Zr、Hf负异常,与岛弧火山岩不同;同时Nb、Ta无分异,Zr/Hf值较高,具有板内玄武岩浆的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滹沱群玄武岩可能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发生橄榄石与尖晶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同时不同程度地受到地壳的混染。  相似文献   
75.
选择盐边群底部荒田组玄武质岩石(原划为蛇绿岩),通过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盐边群玄武质岩石可能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通过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玄武质岩石岩浆结晶年龄为782±53Ma,其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同时获得其中继承性变质锆石年龄为1837±14Ma。变质锆石年龄可能代表扬子地台西缘变质基底年龄,证明扬子地台西缘可能存在古元古代变质基底。  相似文献   
76.
鲁西青邑韧性剪切带运动学涡度及剪切作用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邑韧性剪切带是晚太古代末期发育在鲁西前寒武纪基底花岗岩中一条规模较大的韧性剪切带。剪切带NW走向,面理直立,线理水平,剪切标志反映右行剪切。石英光轴法求得运动学涡度在0.96~0.99之间变化,极摩尔圆法求得糜棱岩化岩石运动学涡度为0.91,初糜棱岩运动学涡度为0.87,糜棱岩运动学涡度为0.81,超糜棱岩运动学涡度为0.60。运动学涡度表明,剪切带剪切作用类型为一般剪切,变形初期以单剪为主,随应变的增大,运动学涡度值逐渐减小,变形的纯剪分量不断增加,最后以纯剪为主。剪切作用类型及三维参照变形分析表明,青邑韧性剪切带属加长一变宽类型的一般剪切带并且在Y轴方向上有所增长。韧性剪切在太古代末期克拉通化过程中具有加厚陆壳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吕梁地区18亿年的后造山花岗岩:同位素年代和地球化学制约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对吕梁地区的芦芽山辉石石英二长岩和云中山花岗岩进行了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 ,锆石SHRIMP的U -Pb同位素年龄分析。结果表明 ,芦芽山辉石石英二长岩和云中山花岗岩在Y +Nb对Rb和Y对Nb图解中均位于板内花岗岩区 ,在花岗岩的R1-R2图解上 ,芦芽山含辉石石英二长岩位于后碰撞隆升 (post collisionuplift)花岗岩区 ,云中山花岗岩位于晚造山 (lateorogenic)花岗岩区 ,它们都属于后造山花岗岩。芦芽山辉石石英二长岩的锆石SHRIMPU -Pb年龄为 1794±13Ma ,云中山花岗岩的年龄为 180 1± 11Ma。 18亿年后造山花岗岩的确定 ,为确定古元古代末造山运动结束的时间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78.
孟家屯岩组为鲁西新太古代早期形成的一套表壳岩,代表性的岩石类型为石榴石英岩、黑云母石英片岩、斜长角闪岩等.对这些岩石的岩相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和斜长角闪岩Nd同位素的初步分析,表明孟家屯岩组的原岩建造为一套砂岩、富泥质砂岩和岛弧拉斑玄武岩组合.这一认识对探讨鲁西早前寒武纪地壳的形成和演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在全球岩浆活动静寂期,人们在华北克拉通内相继识别出大量~2.3 Ga的地质体,对探讨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地质演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择中条山地区横岭关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横岭关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结果为2 308±12 Ma,代表岩体的形成时代.横岭关二长花岗岩高硅、高钾、高铝、富碱,贫钙、低钠和低钛,A/CNK主要集中在1.0~1.1之间,为高钾钙碱性偏铝-过铝质花岗岩系列.岩石的稀土元素含量相对高,轻重稀土元素分异强烈,并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高场强元素Nb、Ta、Zr、Hf、U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等相对富集,亏损V、Cr、Co、Ni等相容元素,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横岭关二长花岗岩锆石εHf(t)为0.52~6.24,平均值为2.06,单阶段和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2 419~2 642 Ma和2 438~2 738 Ma.横岭关二长花岗岩具有同碰撞花岗岩的特征,推测来源于~2.5 Ga古老地壳岩石在挤压碰撞环境下的部分熔融,揭示了华北克拉通在古元古代全球岩浆静寂期并不静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