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对一起移动通信基站防雷工作中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根据近年宁波联通移动通信基站雷击灾害情况、工程实践和维护经验,提出相应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2.
杨哲段有  呼喜森 《吉林气象》2007,(2):《吉林气象》-23-24,28
1引言随着业务体制改革的进行,县局对气温预报的订正是一项重要的业务工作,在天气预报业务快速发展的今天,可以使用的数值预报产品越来越多。本站把德国天气在线的数值预报产品作为气温预报的主要依据之一,其检验结果有助于我们今后更准确、更合理地使用天气在线的数值预报产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3.
1引言随着业务体制改革的进行,县局对气温预报的订正是一项重要的业务工作,在天气预报业务快速发展的今天,可以使用的数值预报产品越来越多。本站把德国天气在线的数值预报产品作为  相似文献   
24.
为探究雹暴过程中单体相互作用的演变特征,利用X波段双线偏振天气雷达和二维闪电监测数据,结合常规气象探空和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贵州威宁县2018年4月30日一次雹暴天气过程中单体合并特征。结果表明:本次雹暴天气主要受两单体合并影响,合并初期有“云桥”现象发生,两单体的强降水促进了连接处的增长;合并使对流系统整体加强发展,初期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的相互作用使雷暴回波顶高降低;冰雹粒子在合并阶段呈现增长趋势,大值主要出现在合并结束前6 min和合并后6 min。本次天气过程中,负地闪频次占总地闪的94%;闪电频次在合并阶段出现跃增现象且达到峰值,较大的上升速度使得低密度霰和冰晶的增速超过高密度霰增速的5倍,低密度霰与冰晶粒子之间非感应碰撞是主要的起电过程;合并完成后,回波顶高下降,上升气流减弱,大粒子下落,受附近新生对流的影响,系统的霰粒子与冰晶粒子数短暂增加,闪电发生频次再次上升。   相似文献   
25.
利用贵州省三维闪电监测网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对贵州省中西部地区13次冰雹天气过程中闪电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雹暴整个生命史内主要以负地闪为主,且伴随强降水。冰雹云发展阶段,降雹区域闪电频次增加明显,降雹前闪电频次变化均出现“跃增”,部分降雹点出现闪电频次二次跃增;冰雹云消散阶段,闪电频次显著减少。冰雹云总闪、正闪均高于雷雨云,5 min闪电频数大于16次且闪电频次上升度大于12次/5 min可作为识别冰雹云的参考指标。另外,降雹落区与闪电密度中心区域较为吻合,闪电密度中心位置略偏降雹位置之前,闪电逐时分布标识出冰雹云的发展移动方向。以上这些特征可以为冰雹识别、冰雹短时预警预报及人工防雹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ROI_PAC????????????????ALOS PALSAR 474?????4?????????ERA-Interim?????NeQuick?????????????ж?????????????????????????????λ???????5??GPS?????????????????б????????????????????????????D-InSAR???ó?????λ????侭????????????????????????λ?????GPS??????????????????0.104 m?????????????0.057 m,???????????????????????????????D-InSAR?????????????  相似文献   
27.
利用GDS振动三轴系统,对饱和砂砾土进行不排水动三轴液化试验,研究了含砾量和振动频率对饱和砂砾土振动孔压发展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砾量越高和振动频率越高,振动孔压增长越快。结合试验结果采用不同的孔压应力模型描述砂砾土的孔压发展特性,给出了相关试验参数;提出了包含砾量参数与频率参数的孔压应变模型,并计算出相关试验参数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28.
利用位于贵州威宁雪山镇的X波段双偏振雷达,在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的基础上,结合基于模糊逻辑的水凝物粒子识别算法(HID)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18年6月28日贵州威宁羊街镇的一次强雹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过程,观测识别与模式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主要经历发展、成熟(孕育)、成熟(降雹)、衰减(消亡)四个阶段。(1)发展阶段:低密度霰(LDG)初生于-20℃层附近(5.0~6.8 km),是冰晶(CR)与周围过冷云水的凇附作用所致;高密度霰(HDG)初生于2.6~4.2 km,由聚合物(AG)凇附周围过冷云水所形成。(2)成熟(孕育)阶段:LDG、HDG以AG粒子为主要霰胚源进行凇附增长;雨夹雹(RH)初始形成在-20℃层附近(4.2~6.8 km),由周围少量HDG为雹胚源碰冻过冷云水所致。(3)成熟(降雹)阶段:LDG通过碰并作用大量形成,HDG产生有两种源项,一是由AG粒子(3.4~6.0 km)为高密度霰胚源的凇附作用,二是由上方的LDG粒子(6.8~9.3 km),因重力沉降作用,在下沉中撞冻过冷水所形成,并最终由HDG为主要雹胚源形成RH。(4)衰减...  相似文献   
29.
选取一次降雹天气过程,采用贵阳C波段雷达和移动X波段雷达数据,通过分析两部雷达回波强度空间分布、时间变化波动等特征参量,以验证在复杂山地环境下,移动X波段天气雷达对冰雹云天气过程的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30.
甘南藏区的游牧民定居工程既是减轻草场压力、恢复生态的重大生态工程,又是促进牧民脱离贫困、改善聚居环境的重大民生工程,其定居点满意度研究既具有城市与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复合性特点,又具有特殊的地域性与民族性特点。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于使用后评价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夏河县游牧民定居点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评价研究,定量认识定居工程的良好表现及其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优化生态定居工程策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结果表明:(1)夏河县牧民定居点人居环境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比较满意,各维度评价结果差异明显,呈现出“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满意度>自然环境满意度>人文环境满意度>居住环境满意度”的递减特征。(2)夏河县定居牧民对定居点选址环境、空气质量与水草源配置的满意度较高,对定居工程未能解决草场退化问题与有悖于牧民崇山敬水的佛教环境伦理观的垃圾污染问题而对其不满意。(3)夏河县定居牧民对定居后的饮食结构与亲朋邻里感比较满意,对定居后多样化的家庭收入基本满意,而对定居环境的地方心理归属感及其与原有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融合不满意。(4)夏河县定居牧民对居住环境的房屋质量与朝向非常满意,对家庭宗教空间设置基本满意,对缺少个性化、地方化和乡村化的过于统一的色调风貌与不适应民族生活习惯的现代厨卫浴设置表现为不满意。(5)夏河县定居工程保障了定居牧民日常生活照明、供水、用能的水电供应条件,教育设施缩短了学龄孩子的就学距离而提高了入学率,公共活动场所增加了体育锻炼健身和传统习俗的发展空间,定居牧民对此支撑体系的大幅提升比较满意,而对成效因素复杂的地方政府提供的技术服务培训表现为不满意。(6)甘南藏区游牧民定居点满意度兼具乡村与城市人居环境满意度的复合性,对定居工程的不满意体现了游牧民对原有乡村人居环境的留恋与传统文化信仰的坚守,而对定居工程满意则体现了对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接受与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