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质学   3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在安徽沿江地区,既分布有大量接触交代成因和叠加复合成因的矽卡岩矿床,也分布有岩浆成因的矽卡岩矿床。本文给出了不同类型岩浆矽卡岩及其矿床的定义,论述了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岩浆矽卡岩及其矿床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中生代矽卡岩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根据矽卡岩岩浆就位位置的不同可将岩浆矽卡岩分成原地矽卡岩和异地矽卡岩两类,相应地将岩浆矽卡岩矿床分成原地矽卡岩矿床和异地矽卡岩矿床两大类。两类矽卡岩及其矿床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在地质产状上,原地矽卡岩岩体常与壳幔同熔岩浆侵入体紧密伴生而分布在壳幔同熔岩浆侵入体与碳酸盐围岩的接触带上,在矽卡岩岩体边缘一般没有冷凝边和烘烤边,但常能见到因同化混染作用不彻底而留下的围岩残留体(多已变质成角岩或大理岩)。与此明显不同的是,异地矽卡岩岩体常分布在断裂带或地层虚脱带中,附近一般没有壳幔同熔岩浆侵入体与其紧密伴生,在矽卡岩岩体边缘一般有冷凝边和烘烤边,有时能见到气孔构造以及石榴石或透辉石堆积岩,但见不到围岩残留体。同时,原地矽卡岩和异地矽卡岩均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但两者明显不同。原地矽卡岩的水平分带常表现为从侵入岩体经矽卡岩往碳酸盐围岩方向依次出现侵入岩→同化混染侵入岩→富铁矽卡岩→富钙矽卡岩→同化混染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反映同化混染作用逐渐减弱,而异地矽卡岩的水平分带常表现为从矽卡岩体中央往两边依次出现中粗粒矽卡岩-中细粒矽卡岩,反映随降温速度逐渐增加结晶速度逐渐降低。在矿物组成上,原地矽卡岩中的石榴石包含钙铁榴石、钙铁铝榴石和钙铝榴石,辉石主要为透辉石和钙铁辉石,而异地矽卡岩中的石榴石几乎全是钙铁榴石,辉石全是钙铁辉石。在地球化学方面,相对于原地矽卡岩,异地矽卡岩明显富集W、F、Rb、Be、Fe,而亏损Al、Sr、Ba、Cu、Pb、Zn、Cr、Co、Ni等元素。在岩相学上,原地矽卡岩和异地矽卡岩大多具有自形等粒结构,其中大多能见到熔融包裹体,但原地矽卡岩中的石榴石和辉石更为自形且常发育良好环带,熔融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明显高于异地矽卡岩中熔融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矿床类型上,原地矽卡岩一般为铜矿床,矿石矿物主要是铜铁硫化物,而异地矽卡岩一般为铁矿床,矿石矿物主要是铁氧化物。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原地矽卡岩和异地矽卡岩是由矽卡岩岩浆在原地或异地发生冷却结晶作用形成的,而原地矽卡岩矿床和异地矽卡岩矿床是由原地矽卡岩岩浆和异地矽卡岩岩浆发生熔离作用和结晶分异作用,熔离出的矿浆和分异出的热液发生冷却结晶和交代蚀变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22.
23.
新疆阿尔泰南缘东段哈腊苏斑岩铜(钼金)矿床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阿尔泰南缘斑岩型铜矿勘查进展明显,哈腊苏铜(钼金)矿床倍受关注。该矿床以中泥盆世阿尔泰南缘特殊的裂谷为背景形成。矿化发生在侵入于中泥盆统玄武岩内的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内及其附近围岩中。从岩体到玄武岩依次出现钾长石化、黑云母化、青磐岩化以及叠加于其上的团块/脉状钾化、硅化等蚀变。矿石中可同时见到细脉浸染状斑岩型和团块/脉状热液型两种组构,且后者叠加到前者之上。斑岩型矿化存在海西(381±8.7 Ma,375±8.7 Ma)和印支(213±4.2 Ma)两期,印支期(230±5 Ma)还发育构造-流体叠加矿化。矿石中硫化物的硫、铅同位素(δ34S=-6.5‰~-1.6‰,206Pb/204Pb=18.052~19.362,207Pb/204Pb=15.501~15.606,208Pb/204Pb=37.813~39.355)表明S和Pb来自岩浆或地幔/下地壳,成矿流体中水(δ18OSMOW=7.4‰~9.2‰,δDSMOW= -89‰~-80‰)为岩浆水。斑岩期成矿温度420~560℃。不同时期小斑岩体、玄武岩围岩及后期矿化叠加是成矿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4.
花岗质岩石成因分类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楼亚儿  杜杨松 《地学前缘》2003,10(3):269-275
由于花岗质岩石类型多 ,分布广 ,差异大 ,因此 ,国内外学者依据不同的判别标准提出了多种花岗质岩石的分类方案。通过对 2 0多种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案的分析和对比 ,笔者认为 ,Barbarin(1999)提出的花岗岩类成因分类方案较为合理 ,但应补充橄榄玄粗质花岗岩类这一重要类型。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Barbarin (1999)的分类方案 ,论述了含白云母的过铝质花岗岩类 (MPG)、含堇青石的过铝质花岗岩类 (CPG)、富钾的钙碱性斑状钾长石花岗岩类 (KCG)、富角闪石钙碱性花岗岩类(ACG)、岛弧拉斑系列花岗岩类 (ATG)、洋中脊拉斑质花岗岩类 (RTG)、过碱性和碱性花岗岩类(PAG)以及橄榄玄粗质花岗岩类 (SHG)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环境 ,并简要讨论了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25.
混合沉积、混积岩和混积层系的讨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混合沉积是一种沉积机理特殊而又有重要意义的沉积现象 ,它是许多重要的沉积层控矿床的控矿层位。在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研究与应用已很成熟的今天 ,对广泛分布的混合沉积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了 ,它无疑将会对沉积动力学、古地理环境、地壳演变状态及相关成矿作用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最近 2 0多年来 ,已有一些学者对现代和古代的混合沉积做过不同程度的研究 (MountJF ,1984 ,1985 ;沙庆安 ,2 0 0 1;王国忠 ,2 0 0 1)。张锦泉等 (1989)认为 ,混合沉积可以是由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结构混合组成的混积物和“纯”碳酸盐与碎屑沉积物的互…  相似文献   
26.
论酸性-中酸性火成岩中包体的分类与命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在酸性-中酸性火成岩中包体分类与命名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阐释和厘定了有关包体名称和概念的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上,对现有包体名称和概念进行了归类.根据包体的特征及其研究工作的特点,提出了包体的分类命名原则.同时,通过分析寄主岩及其包体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系统提出了包体的成因分类.  相似文献   
27.
玉龙铜矿带成矿多元信息综合分析与找矿靶区优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功文  杜杨松 《现代地质》2000,14(2):158-164
对玉龙铜矿带斑岩的含矿性、矿带地球化学特征和其他成矿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 ,在此基础上 ,优化和筛选了矿带含矿标志变量 ,建立了矿带找矿数学模型。在找矿数学模型达到推广模型要求的前提下 ,根据矿带各预测区具有的成矿标志变量及其对应的标志变量权系数 ,计算了矿带已知含矿斑岩体与预测区的关联度值 ,并据已知含矿斑岩体成矿临界值的置信区间值优选了测钦拉、遵西和那马卓巴 3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28.
安徽沿江地区地处长江深大断裂带的中部,构造上隶属由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在 T_2—J_2发生陆-陆碰撞形成的大别造山带的前陆带。在 J_3—K_1时期,区内发生了岩石圈伸展减薄背景下的碰撞后到岩石圈拆沉背景下的造山后岩浆活动和相应的壳幔相互作用,形成了广泛分布的碰撞后到造山后火山-侵入杂岩组合。碰撞后岩浆活动大致发生在125~145Ma,铜陵地区辉长岩包体和大量堆积岩的形成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而富碱岩浆岩的形成标志着这一时期的结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岩石中,繁昌盆地中的中分村组和赤砂组火山岩以及南部侵入岩属于碰撞后岩浆岩组合中的过铝质的长英质岩套;由中部铜陵地区的中酸性侵入岩和北外带侵入岩等构成的中钾-高钾钙碱性岩系和由铜陵地区的中基性侵入岩、庐枞盆地龙门院组和砖桥组火山岩、宁芜盆地龙王山组和大王山组火山岩以及沿长江两岸呈 NE 方向分布的富碱岩浆岩构成的橄榄安粗岩系属于碰撞后岩浆岩组合中的准铝质的镁铁质-长英质火成岩岩套。造山后岩浆作用大致发生在105~125Ma。宁芜地区辉长岩的侵入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而宁芜和庐枞地区过碱性岩的形成标志着这一时期的结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岩石中,由繁昌盆地蝌蚪山组火山岩和庐枞盆地双庙组火山岩以及宁芜盆地辉长岩侵入体组成的碱性岩系和由庐枞盆地浮山组火山岩和宁芜盆地娘娘山组火山岩组成的过碱性岩系属于造山后碱性-过碱性火成岩岩套。与碰撞后到造山后岩浆活动相对应,在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发生了两期壳幔相互作用。其中早期壳幔相互作用表现为起源于岩石圈地幔上部圈层的底侵玄武岩浆与中下地壳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而晚期壳幔相互作用表现为起源于岩石圈地幔下部圈层的玄武岩浆与中下地壳间微弱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9.
安徽铜陵天马山矿床与大团山矿床流体成矿作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安徽铜陵天马山矿床与大团山矿床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对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铜陵天马山矿床与大团山矿区分别形成层控夕卡岩型铜矿床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天马山矿区之所以形成金硫矿床,主要与岩浆岩岩体本身含金高而含铜低,围岩地层中有含有机质赋金黄铁矿层存在,并且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以岩浆流体为主有  相似文献   
30.
戈尔德施密特会议是世界地球化学领域最重要的学术会议 ,最初是由欧洲地球化学协会和英国皇家地球化学协会联合主办。本次会议于 2 0 0 2年 8月1 8~ 2 3日在瑞士达沃斯召开。会前和会后都安排了多条野外路线的地质考查。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 75 0份 ,分成一般学术讨论会 ( general symposium)和专门学术讨论会 ( special symposium)进行交流。会上交流的口头报告 1 1 41个 ,展讲报告 5 79个。据不完全统计 ,中国大陆有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