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4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220篇
测绘学   288篇
大气科学   147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626篇
海洋学   118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92篇
自然地理   9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41.
多数恶性入侵水生植物都是克隆植物,阐明克隆整合属性对其潜在入侵性的影响对了解其入侵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克隆整合(匍匐茎连接)对入侵本地黄花水龙(Ludwigia peploides)种群时的光合性能、生长、竞争力和资源分配的影响,探讨克隆整合对该植物入侵性的贡献.结果表明,竞争显著降低了喜旱莲子草的光系统Ⅱ最大量子产量、总生物量、分株数和总匍匐茎长;但克隆整合却显著促进了竞争环境中喜旱莲子草的生长,提高了其光合特性、根冠比以及对本地物种的竞争力,因而有利于其入侵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942.
地震道积分技术是一项十分有用的薄砂体解释技术,前人对其计算公式已有推导,但对道积分的分辨能力、相对调谐厚度法在砂体厚度预测方面的优势、与90°子波相移的区别等,还缺乏深入系统的定量研究.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D7井区实际应用,对道积分属性进行了较完备的理论诠释,得出了以下结论与认识:(1)原始剖面上波峰与波谷反射不能代表薄砂体的分界面,而道积分的峰值能较稳定地表征薄层中心位置;(2)薄层复合波反映的是子波的导数,道积分则又将其复原成了原子波,用变密度显示时非常易于薄层的分辨与解释;(3)低阻抗薄河道砂体,具有十分明显的"波谷+波峰"双峰特征,对薄河道砂体识别有指导作用;(4)90°相移次一级旁瓣会降低解释的分辨率,主瓣峰值与旁瓣幅度比也比道积分要小,没有道积分解释薄层效果好;(5)道积分法预测薄层厚度,精度要高于调谐厚度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3.
包尔汉图-白乃庙岛弧岩浆岩带分布于兴蒙造山带南缘,是古亚洲洋与华北板块之间早古生代俯冲作用的岩浆记录,以往工作大多集中在岛弧侵入岩和东段白乃庙群火山岩,岛弧西部包尔汉图群火山岩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内蒙古达茂旗北部出露较完整的包尔汉图群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以完善兴蒙造...  相似文献   
944.
由热应力引起的热破裂作用是造成恐龙化石破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太阳照射条件下,由于受热不均匀及日照的长久往复循环作用,使得化石表面发生热破裂作用,导致化石表面产生裂缝,加速了恐龙化石风化。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主要针对恐龙化石试件的物理力学受力变形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数值模拟,揭示日光辐射造成的恐龙化石温度差异分布对化石风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恐龙化石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异,是造成化石内部热应力分布不均匀的重要原因,热应力的不均匀性导致化石发生热破裂,加速了化石风化受损,因此化石保存要尽量放在恒温环境下,避免化石温度往复变化。  相似文献   
945.
在恐龙化石经受风化破坏过程中,温度和水是起作用的两大主要因素。为了深入探讨恐龙化石风化破坏机理,有效、科学、合理地保护恐龙化石,该文将恐龙化石及围岩作为岩体,运用岩体水力学研究中温度场与渗流场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温度和水在恐龙化石风化破坏过程中的内在机制。通过建立温度场与渗流场数值模型,模拟温度场与渗流场在恐龙化石风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定性分析了温度与水相互作用对化石风化的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946.
导致恐龙化石及围岩风化破坏的因素十分复杂,其自身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胶结物的类型等内部因素决定了其抵御风化破坏的能力。化石及围岩的物理化学成分越稳定、结构构造越致密完整,其抗风化能力就越强。气温的反复变化以及各种气体、盐类、水溶液和生物的活动等外部因素,是促使恐龙化石或围岩发生风化破坏的直接的原因。这些风化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它们使组成化石或围岩的矿物成分发生分解、结构构造发生变化,使化石或围岩由整块变成碎块,由坚硬变得疏松,甚至化学成分也发生改变,从而造成了化石或围岩的风化破坏。  相似文献   
947.
2017年京津冀三地联合开展散煤综合治理工作,全面治理散煤污染。本文采用合作博弈论研究2017年度京津冀区域散煤综合治理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策略才能使环境效益最大化的均衡问题。本文根据2017年度京津冀地区散煤治实际使用量、散煤燃烧对PM2.5的影响情况以及散煤实际治理成本,利用合作博弈模型中线性优化、博弈理论和Shapley值法研究京津冀地区散煤的治理总成本最小化以及治理资金在京津冀三省市之间合理分配及转移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理的过程中河北省的任务量最大,所需资金也最多,需要得到其他两市的资金支持,增资额度约为6亿元。同时,经计算得出天津优化后节省的成本最多,可以适当调整资金额度给予河北省散煤治理工作。本文的模型构建可以探讨解决京津冀地区散煤使用量的问题,还能通过对资金的有效分配使得三个省市达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948.
【目的】研究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贝壳基质蛋白(Shell Matrix Proteins, SMPs)基因(Pm-PNU7)表达与功能。【方法】利用马氏珠母贝基因组和蛋白质组信息分析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壳基质蛋白新基因Pm-PNU7全长序列,通过原位杂交对其进行定位,RNA干扰检测其对贝壳形成的影响。【结果】Pm-PNU7的cDNA全长为797 bp,编码145个氨基酸,具有特殊的"KGG"重复序列和富含天冬氨酸(Asp)序列"DDDDDDHDD"。qRT-PCR分析表明,Pm-PNU7基因在外套膜边缘区和套膜区显著高表达(P0.05);ISH检测显示,Pm-PNU7主要定位于边缘区外褶外侧和内侧上皮细胞、中褶内侧上皮细胞以及套膜区外侧上皮细胞。RNA干扰后,Pm-PNU7在外套膜边缘区和套膜区的表达量均显著下调,贝壳棱柱层和珍珠层微观结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结论】Pm-PNU7参与了贝壳棱柱层和珍珠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949.
华南中生代幔源岩浆的时空分布与铀成矿具有密切的联系.然而,解释幔源岩浆中锆石的成因和来源,厘清幔源岩浆的侵位年龄,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赣南会昌地区出露的一处幔源辉石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锆石和磷灰石的矿相学、矿物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系统研究.会昌辉石闪长岩的SiO2在55.74%~57.71%之间,富集LREE和LILE,亏损HREE和HFSE.磷灰石属于氟磷灰石,显示了115.0±4.9 Ma的交点年龄和114.7±2.3 Ma的加权平均年龄,代表了会昌辉石闪长岩的侵位年龄;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介于233~271 Ma,εHf(t)在-3.0~-1.4之间,为来源于深部I型花岗岩的捕获锆石.结合前人在区域上的研究,华南板块在印支期主要处于挤压环境,形成了大量的S型和I型花岗岩;到了白垩纪,华南板块整体处于伸展环境,存在多期次的幔源岩浆活动.而在这种伸展环境中,天水和幔源流体带来了充足的O2和CO2等矿化剂,这为浸取矿源层中的U元素,...  相似文献   
950.
浮游介形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极为丰富的一类小型甲壳动物,是海洋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吸海萤科是介形纲吸海萤目下的一大类群,其中,浮萤族已记述21属的生物。本文报道和描述了新近采自南海中部的一个浮萤族新属新种--复合多腺浮萤。该新物种与相关属和种可通过综合相关特征进行区分:位于右不对称腺体上方的侧角腺开口于近后缘;沿其壳腹缘具有一列排列密集的边缘腺;其前器官形状的综合特点与族内其他属物种均不同;第一触角的e刚毛不具有毛或刺;第二触角内肢乳状突表现为一具有腹面中央凹的椭圆隆起,第一外肢具有一根小背前缘刺,第一与第二外肢愈合,第三与第四外肢不具有刚毛或刺;大颚的第一内肢具一根长腹侧刚毛,第二内肢具一根腹侧刚毛;小颚第一内肢具两根基部刚毛;第五肢的第一外肢仅具一根腹侧刚毛;第六肢的第一与第二外肢不具有腹侧刚毛。其壳上主要腺体及开口位置与其他已记录属种的显著区别是该新属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