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47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1990年、2002年、2013年的遥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开展北京城区边界信息提取,从城市扩展过程、空间形态、扩展类型、空间结构演变4个方面对北京市城区空间演进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3年北京市辖区城区面积扩展了559.20 km~2,2013年的城区面积是1990年的2.29倍,城区面积扩展明显;北京市城市空间扩展具有显著的阶段性,1990—2002年、2002—2013年两个时段的城市扩展面积及速率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前期以中心城区外围的"片状"扩展为主,后期以内部填充的集约式扩展为主。  相似文献   
22.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郑州地区现代的地貌类型进行划分,以现代地貌数据作为聚落分布的基础平台,结合已有的调研成果,从不同时代遗址分布的地貌特征与生存环境需求、聚落分布变化与河湖地貌变迁的关系等方面,对郑州地区西周前古聚落的生境选择与自然环境变迁进行剖析。结果表明:水源是先民生存繁衍的基础,但水环境的优劣在郑州文化迁徙中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在郑州地区先民们聚落的选址位置与湖泊消亡变迁也十分微妙。全新世以来,裴李岗的聚落只能选址在老湖积高地上。到了仰韶时代,聚落开始向湖沼边岸地带扩散。从龙山时期到商代,随着西部湖泊的萎缩消亡而向东发育,人类逐渐向低处转移,直至占据湖积平原。聚落的分布密度和范围逐渐从郑州西部扩迁到东部,尤以商代的遗址分布特征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3.
海岸带是重要海陆过渡带地貌单元与区域,兼受海陆动力双重作用与影响,包括不同类型的沉积相,经历复杂的动力沉积、地貌演变及灾变过程。海岸带调查涉及学科交叉融合,调查要素相对独立与内容多学科交叉并存。我国曾分别于1960年、1981年和2003年组织开展过全国海岸带综合调查工作,调查获取了大量丰硕成果。当前海岸带调查与研究过程中亦暴露出一些亟需突破问题,包括:1)海岸带存在大范围"盲区",浅水易陷、礁石养殖等区域难以到达,成为海岸带数据"空白区"、调查"禁区";2)我国海岸带观测平台数量少、分布零散,未形成综合有效观测网,导致长时间序列、多源准同步调查数据缺乏,难以准确把握海岸带变化规律,破解资源环境有关问题;3)海岸带数据获取智能化程度低,严重阻碍制约有关对策及时有效性;4)海岸带不同学科协同调查、交叉融合研究模式尚未建立,不能及时发现海岸带科学问题。今后海岸带调查将在海岸带高分辨率过程数据、全覆盖无死角实时动态数据获取技术,长时间序列综合数据采集平台建设,陆海空全天候立体化数据采集传输及快速智能决策,以及海岸带多学科交叉攻关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24.
利用了傅里叶功率谱和小波功率谱分析方法,分析了太平洋中、东部地区海面温度异常时间序列的时频特征,发现了海面温度异常信号具有2~6年左右的周期特征。  相似文献   
25.
西藏浅层地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1971-2006年西藏13个站的0~20 cm浅层地温资料, 采用气候倾向率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 研究了近36 a来西藏年、季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及气候突变. 结果表明: 西藏地表年平均地温绝大部分站点呈现显著的升高趋势, 升幅为0.26~0.91 ℃·(10a)-1, 以狮泉河升幅最大. 夏季10 cm平均地温, 改则以-0.28 ℃·(10a)-1的速率降低, 其它各站升幅为0.08~0.79 ℃·(10a)-1, 以江孜增温幅度最突出. 冬季10 cm平均地温除林芝变化趋势不大外, 其它各站均呈现显著的升温趋势. 就西藏平均而言, 年、季平均浅层地温表现为显著的升高趋势, 其中冬季增幅最大, 夏季最小. 绝大部分站点年、季浅层平均地温较同时期的平均气温增温幅度更明显, 年平均地温呈逐年代升高趋势, 20世纪70年代偏低, 90年代偏高. 昌都地区北部、林芝地区、泽当和日喀则年、季浅层地温从未发生突变, 其它大部分站点浅层年平均地温突变时间都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相似文献   
26.
海洋资源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分类体系是海洋资源资产核算及管理的基本准则。本文基于海洋资源的空间、物质和生态属性,兼顾资产属性与自然属性相统一原则,以我国海洋资源资产管理和调查监测需求为导向,初步建立由4个一级类、13个二级类、36个三级类构成的海洋资源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我国海洋资源调查监测发展历程及特点,提出海洋资源各一级类调查监测关键技术及体系构成,为今后我国海洋资源调查监测、保护与利用,尤其是自然资源资产精细化管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7.
近50年拉萨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拉萨1953~2005年的年、季节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分析表明,近50年来拉萨年日照时数和各季节日照时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以每10年27.6h倾向率减少,且这种减少的趋势在增大,主要表现在夏、秋季。20世纪50~80年代年日照时数均为正距平,90年代以负距平为其主要的年际变化特征;90年代夏季日照明显偏少,60年代冬季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90年代末出现异常偏少年,夏季日照时数仅在2000年出现了异常偏少现象,而冬季日照时数多异常年份,主要发生在50年代。年平均总云量减少趋势明显,低云量下降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28.
西藏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71-2005年年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西藏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分析了NPP的空间分布、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未来气候变化对NPP的影响。结果表明,西藏NPP有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规律。近35a阿里地区西南部、聂拉木、江孜NPP为减少趋势,减幅为11.9~314.2kg·hm^-2·(10a)^-1,以普兰减幅最大;其他各地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增幅为26.8~459.8kg·hm^-2·(10a)^-1,其中拉萨增幅最明显;林芝地区、昌都地区北部、那曲地区NPP呈明显的逐年代增加趋势,阿里地区西南部、聂拉木NPP表现为逐年代减少趋势。就西藏平均而言,20世纪70年代气候“冷干”,NPP偏低;90年代气候“暖湿”,NPP偏高。从设定的气候变化情景来看,“暖湿型”气候对西藏NPP有利,平均增产6%~13%;“冷干型”气候对西藏NPP不利,平均减产6%-14%。未来西藏以“暖湿型”气候为主,到2050年NPP将增加11%~26%。  相似文献   
29.
西藏近35年地表湿润指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杜军  李春  拉巴  罗布次仁  廖健 《气象学报》2009,67(1):158-164
利用1971-2005年西藏25个气象站月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降水量等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模犁计算了最大潜在蒸散、地表湿润指数,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年际变化特征及季节差异,并讨论了影响地表湿润指数变化的气象因子.研究表明:近35年,西藏年降水量表现为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幅为15.0 mm/(10 a);年最大潜在蒸散呈不同程度的减小趋势,为-4.6--71.6 mm/(10 a).阿里地区西南部、聂拉木年地表湿润指数为不显著的减小趋势,其他各地均呈增大趋势,增幅为0.02-0.09.就西藏平均而言,年地表湿润指数以0.04/10 a的速率显著增大,尤其足近25年增幅更为明显.各季节地表湿润指数也表现为增大趋势,以夏季增幅最明显.20世纪70年代剑80年代主要表现为以低温低湿为主的年际变化特征,进入90年代后,气温持续升高,地表湿润指数明显增加,呈现山暖湿型的气候特征.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明显增加,以及平均气温日较差的显著减小是地表湿润指数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的明显减少,在湿润指数增加趋势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杜军 《陕西气象》2010,(3):38-41
1公共气象服务范畴 气象服务属于公共服务范畴,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和科技服务,其范畴随着时代发展、需求引领不断延伸、演变和丰富。决策气象服务是指为当地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所提供的气象服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