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1.
运用CUM-AIC方法分析了聊古一井气氡浓度观测资料,发现2006年4月9日山东莘县与河南濮阳交界的濮阳ML4.6级地震前气氡浓度有异常变化,异常持续时间达10天,计算结果中的转折点对应着异常的起止时间。CUM-AIC方法优于传统的一阶、二阶统计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2.
乌鲁木齐重污染日的天气分型和边界层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霞  杨静  麻军  王江  赵克明  任泉  赵勇 《高原气象》2012,31(5):1414-1423
利用2004年1月-2009年4月高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逐日空气污染指数,对乌鲁木齐空气污染≥Ⅳ级的重污染日持续时间特征、500hPa高空环流形势、地面气压场及相应的边界层结构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重污染过程发生1天和持续2,3和4天的比例分别是32.2%,23.3%,18.5%和11.0%;发生重污染时500hPa以纬向环流型居多,占重污染总日数的84.2%,经向环流型为15.8%。从地面气压场来看,高压后部型出现重污染的频率最高,达86.3%;高压底部型次之,为9.6%;高压前部型和南高北低型出现重污染的几率较小。乌鲁木齐冬季Ⅲ级污染日对应的温度、湿度及风等要素廓线的垂直结构与冬季平均状况几乎一致,而重污染出现时,边界层逆温较强、风速较低且低空伴随有较厚的偏东风或东南风气流;重污染日和雾的关系密切,伴随有雾或轻雾的频率高达81.3%;前一日20:00(北京时)上干下湿并伴有逆温的边界层结构极易导致空气质量恶化。  相似文献   
113.
李霞  张玲  郭爱香  张坤 《高原地震》2005,17(3):42-46
利用数字化地震资料,对青岛震群进行传统的P^-波初动符号求震源机制解的运算,由此获得该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并对震源机制的一致性进行量化分析,探索震源区在地震发生发展过程中应力场变化特征,由此了解地震孕育、演化及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4.
1969年渤海7.4级地震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性分析了40年来渤海7.4级地震的研究成果,包括渤海地震的基本参数、地震序列特征、发震构造与震源断层、区域及深部构造背景、前兆现象以及地震烈度分布与震害等,并提出今后仍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5.
公元462年8月17日“兖州地震”震中的校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公元462年8月17日(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六年七月甲申)兖州地震"地裂泉涌"等史料的可靠性进行分析,重点考证这次地震时"兖州"、"鲁郡"的治所,认为:(1)当时兖州的州治在湖陆,即今山东微山县昭阳湖内,不是以前认为的瑕丘(今兖州东北)或鄄城(今鄄城东);(2)鲁郡的郡治在驺县(今邹城峄山南故邾城),不是以前认为的鲁县(今曲阜)。在此基础上,利用确定历史地震基本参数的方法,结合地震破坏情况和余震活动等,校订了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35.0°N、117.0°E,参考地名为山东省微山滕州交界一带,定位精度为3类)。  相似文献   
116.
一种评价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的新方法及其应用(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对其渗透性和电性影响显著,是此类复杂储层岩石物理研究的关键。针对仅从连通喉道半径评价渗透率的多解性以及储层孔隙结构与电性关系研究欠缺等不足,综合影响物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孔隙度、最大连通喉道半径及分选性三种因素的新型孔隙结构参数δ的计算公式。利用岩心及实测数据对比分析表明,δ值能够较连通喉道半径等传统方法更精确地刻画致密砂岩储层渗透性,同时它与储层电性具有密切关系,可用于估算地层因素F和胶结指数m。据此提出将孔隙结构对电阻率的影响进行归一化校正以及基于核磁共振测井预测储层完全含水电阻率R0的评价方法,从而突出储层流体性质变化引起的电性变化,并提供了一种新的致密砂岩储层流体识别思路,研究结果得到了实验资料和实际测井试油资料的验证。  相似文献   
117.
塔里木河下游植物调查最小取样面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霞  唐金  万红梅 《中国沙漠》2011,31(5):1221-1225
采用巢式样方法,对塔里木河下游两个断面6条样带38块64 m×64 m样地进行调查,选用线性和非线性种-面积模型,对调查区不同比例因子植物调查最小取样面积、最小取样面积与不同地下水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种-面积曲线的最优模型,当比例因子取值包括群落50%、60%、70%、80%和90%的植物种类时,最小调查样地面积分别为418 m2、707 m2、1 138 m2、1 702 m2和2 656 m2;随着离河距离增加,物种数减少,植物的生长势降低。当比例因子取值包括群落50%植物种类、地下水埋深由离河50 m的1.57 m到离河1 500 m的7.53 m变化时,离河不同距离各级最小取样面积变化较大,地下水条件是植物种类调查最小取样面积变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8.
李霞 《山东地质》2009,(9):72-72
近日,由内蒙古地矿局所属的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伊春金林矿业有限公司、上海中贸投资有限公司合资兴建的内蒙古兴安银铅冶炼项目已顺利完成一期工程建设。预计2009年年底前可实现贵金属和铜浮渣系统的点火投产,项目达标达产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19.
为了深入了解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玛多MS7.4地震前是否存在地震电信号,本文利用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方法对大武地电场的原始资料进行了分析,获得了玛多地震前震中附近场地的岩体裂隙结构变化特征,并结合本次地震震中500 km范围内八个地电场台站的岩体裂隙结构变化和该台记录到的以往震例中大武台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异常变化与中强地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大武台新旧两套地电场数据的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在震前11个月出现了显著的同步偏转现象,其中大武旧台在震前两个月优势方位角再次出现大幅度上升,异常特征主要表现为优势方位角出现同步快速偏转,最大偏转达到45°—90°;处于同一次级地块的甘孜台、玛曲台与大武台出现准同步异常现象,而其它次级地块上的台站均无异常出现,表明异常响应受到区域构造的影响。再结合大武台地电场使用该方法分析的以往震例表明:大武台的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异常在中强地震前具有较好的中短期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