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237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作为评价土壤污染程度的指标越来越被认可,为了更好地研究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的分析测试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分析技术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单步提取法、连续提取法,对单步提取法中中性盐、络合剂、酸溶液三类提取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等仪器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建立有效、准确的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的测试方法,以及标准物质等方面的研究,将为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及土壤污染修复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2.
江汉平原是长江穿过三峡地区后的第一个大型卸载盆地,其沉积物是采取“从源到汇”物质追踪思路进行三峡贯通和长江演化示踪研究的理想载体,含钛普通辉石是长江上游(攀西地区)广泛分布的特征矿物,可以作为长江三峡贯通研究的示踪矿物.通过对位于盆地沉积中心的周老孔岩心沉积物及长江和汉江现代沉积物中重矿物(粒级为0.063~0.125...  相似文献   
43.
江汉盆地沉积物微量元素特征与长江上游水系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汉盆地是长江出三峡后第一个大型卸载区,近2.77 Ma以来堆积了近300 m的碎屑沉积物,主要由河流相和湖沼相组成,形成了多个沉积旋回。选择江汉盆地中心位置的ZL钻孔,利用ICP-MS方法,展开微量元素组成分析,研究了新近纪以来江汉盆地沉积物物源的变化。结果表明,上新世以来微量元素化学组成的离散程度逐渐减小,且趋近上部陆壳平均值,可能反映了物源供应区范围的扩展过程。1.25 Ma B.P.以来,多种微量元素含量及Th/Sc、Co/Th、La/Sc、Cr/Cu等比值变化很小,显示长江可能形成于1.25 Ma B.P.以后。  相似文献   
44.
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地表观察和第四系钻探,以地貌和沉积为基础,对洞庭盆地及周缘地区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第四纪洞庭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洞庭盆地处于断陷阶段,区域构造活动的主要表现有:① 盆地及次级凹陷边界受NNE、NW、EW和SN向等4组正断裂控制;② 各次级凹陷强烈沉降并接受沉积,沉降中心位于凹陷内部或中央而远离边界断裂;断裂上盘局部可具明显沉降;③ 随着盆地逐渐扩张,断陷活动向东、西边缘迁移;④ 盆地断陷活动具幕式特征,总体可分为为早更新世早期、早更新世晚期和中更新世早—中期等3个裂陷幕;⑤ 盆地北面的华容隆起具明显构造沉降,盆地周缘其它隆起及盆地内部的赤山隆起具有脉动式抬升;⑥ 赤山隆起构造较稳定期和构造抬升期分别对应于安乡凹陷缓慢沉降期和快速沉降期。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洞庭盆地处于坳陷阶段,其中中更新世晚期洞庭盆地整体抬升并遭受剥蚀,在盆地东缘和西缘产生倾向盆地的构造掀斜,局部第四系变形形成褶皱;晚更新世—全新世洞庭盆地主体产生坳陷沉降并接受沉积,盆地周缘部分地区存在小幅度抬升。上述不同阶段构造活动特征可以通过盆地及周缘深部物质迁移以及板块尺度的物质运动和挤压来解释。  相似文献   
45.
杭州湾南岸是我国近代海岸线变化最大的海岸带之一.前人曾利用史料、遥感、土地利用等手段对这一带岸线的变化进行过大量的研究.最近,笔者等在慈溪市滨海平原中距海岸线2~3 km的二座孤山—伏龙山和海王山发现了海蚀崖、海蚀沟、海蚀穴等海蚀地貌,从而提供了对历史海岸线位置有明确指示意义的地质地貌证据.分析认为此乃20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46.
本文论述了民和盆地朱家台组辫状河三角洲的主要沉积特征,及其与扇三角洲的异同点进行了重点讨论,对正确识别两类粗粒三角洲沉积,对盆地演化的研究及其储集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节理统计、断层、褶皱和震源机制解析等研究表明,兰州地区第三纪以来的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轴倾角在陡-缓交替过程中逐渐变陡,作用方向由SN向,NW-SE向转变为NE-SW向。第三纪时期构造应力场的逆时针运动是地块在该时期作逆时针旋转运动的结果,早-中晚新世之间出现了青藏高原构造作用的重要转型。进入到EW向伸展机制下的构造变形时期,研究区地壳运动以抬升为主,但抬升运动与水平运动之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经过  相似文献   
48.
长江洪水资源化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长安 《地球科学》2003,28(4):461-466
长江水患是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 华北缺水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环境问题.长江洪水资源化是使二者能够得到统筹解决而提出的一种思路.洪水资源化就是实现由灾害水向资源水和环境水的转化.长江洪水资源化不仅是由长江水资源特点、流域水旱交替频率加大及不断增加的水资源需求所决定, 也是解决华北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蓄洪是洪水资源化的基础, 应在完善流域水库网络体系的基础上, 考虑人工控湖工程, 特别要重视蓄洪区建设, 通过“给水让地”, 实现“以土地换和平”和洪水资源化; 可通过引洪冲湖, 治理流域污染湖泊; 南水北调应以调洪水为主, 可通过蓄洪调水和直接引洪北调来实现.   相似文献   
49.
洞庭湖古湖滨砾石层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洞庭湖曾经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解放初期湖泊面积为4350km^2,如今仅有2691km^2.由于洞庭湖承纳“四水”,吞吐长江,是长江中游最重要的调蓄洪湖泊,其变化直接影响到长江中游的防洪和生态环境.因此,洞庭湖的演化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  相似文献   
50.
网纹红土中的植硅石组合及其环境意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长安  顾延生 《地球科学》1997,22(2):195-198
长江中下游地区网纹红土中的古气候记录,在第四纪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阐述了江西修水网纹红土的岩性特征和形成时代,重点讨论了网纹红土中的植硅石及其古气候信息,根据植硅石形态的环境意义,结合因子分析,将修水剖面网纹红土所含的植硅石划分为12个组合带。并将其与黄土-古土壤气候旋回和深海氧同位素气候旋回进行了对比,提出网纹红土也是第四纪全球变化的良好信息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