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5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61.
山西灵丘县刁泉银铜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流体演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牛斯达  李胜荣  张聚全  王志华 《岩石学报》2014,30(11):3432-3442
刁泉银铜矿位于华北克拉通中北部,燕山造山带与太行山造山带的交切部位,为一矽卡岩型银铜矿,其成矿作用从早到晚划分为矽卡岩期、石英-硫化物期、碳酸盐期3个成矿期,并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成矿阶段.本文对石榴子石矽卡岩,含石英脉花岗岩、蚀变斑状花岗岩、黑云母石英二长岩等岩石以及矿石中的石榴子石、石英、方解石开展了详细的流体包裹体特征观察、测温及激光拉曼光谱研究.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主要类型有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和含子晶包裹体.石榴子石和石英中的流体由高温高盐度流体和较低温中低盐度流体两种组分构成,方解石中主要为低温低盐度流体.石英流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出现于200~220℃区间.石榴子石中不同类型包裹体有近似的均一温度(380~420℃),表明矽卡岩期流体的沸腾及其在矿液沉淀和矿质卸载上的重要性.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盐度(%NaCleqv)整体变化范围很大,介于0.2%~64.0%,从早期到晚期均一温度和盐度均呈下降趋势.石榴子石中流体包裹体密度分布于两个区间,而其在石英中的密度分布范围较广,在方解石中的密度分布则最为集中.估算矽卡岩期流体包裹体最低捕获压力为23~66MPa,按照静岩压力计算对应的流体深度为0.9~2.6km;石英-硫化物期5~46MPa,按照静水压力计算的流体深度为0.5~4.6km,Mo矿化主要发生在1~3km,而Cu-Ag矿化主要发生在0.5~1.5km.刁泉银铜矿为一与浅成低温热液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2.
浙江弄坑金银矿区黄铁矿成分标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弄坑矿区金银矿化成因类型及对该矿区深部矿化远景进行预测,应用找矿矿物学方法研究了浙江武义弄坑金银矿区黄铁矿成分及其特征比值(如S/Fe、Fe/(S+As)、Co/Ni、S/Se、Se/Te、Au/Ag)、S、Pb同位素特征,分析了黄铁矿成分的成因标型及找矿标型,为该矿化区矿化成因类型的确定提供可靠性的矿物学依据.同时,利用黄铁矿微量元素的三角形图解对本矿区深部矿化远景进行了预测.结论显示,该区金银矿化属浅成低温火山热液成因类型,在矿化区的深部地段可望找到富的金银矿化体.  相似文献   
163.
永新金矿床是早白垩世晚期形成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对其主要金银系列矿物和碲化物研究显示:金银系列矿物中Au质量分数为65.092%~90.713%(平均为83.942%),Ag为5.652%~16.632%(平均为11.285%);以自然金和银金矿为主,成色集中在870.2~941.3(平均为881.1),主要以包体金、粒间金和裂隙金的形式存在,粒径集中在10~20 μm;碲化物主要有辉碲铋矿、碲金银矿、碲银矿和碲铅矿等,以碲银矿数量最多,主要包裹于黄铁矿内部或产于裂隙中,常与自然金和方铅矿连生,粒径多为5~20 μm。综合研究碲化物组合特征、不同标高金矿物的成色、Te/Au值等认为,永新金矿床碲化物形成时成矿流体的lgf(Te2)介于-15.2~-9.4范围,lgf(S2)介于-16.7~-14.0范围,矿床与火山或次火山热液有关,具备中浅成成矿特征,深部尚有较大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