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8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建筑物对周边气温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物成为影响气温观测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定量研究建筑物对周边气温的影响,应用城市小区尺度模式,选取气象站观测的3个重要时刻(14∶00、20∶00以及02∶00,北京时间),模拟了草地下垫面上长60 m、宽20 m的孤立建筑物,在不同高度(6、18、30m)及不同初始风速(2、4、6、8、10 m·s~(-1))条件下建筑物下风方的气温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建筑物的存在,夏季晴天14∶00建筑物下风方最大增温可达2.4℃,夜间20∶00和02∶00建筑物下风方最大降温分别为1.0℃、2.4℃。(2)以影响幅度大于0.1℃为标准,建筑物对下风方气温影响的最大距离在14∶00为11.7倍建筑物高度;而在20∶00和02∶00分别达到36.7倍和21.7倍建筑物高度,超过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规定标准。(3)建筑物导致下风方风速衰减,从而增加了湍流动能中机械产生项的作用,即风速衰减幅度越大,对气温变化影响作用越强;而在白天不稳定层结下,建筑物造成的太阳辐射遮蔽效应对气温变化也有一定影响,建筑物越高,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增温效应。  相似文献   
92.
钱维宏  李立  王绍武 《大气科学》1998,22(3):257-264
针对Zebiak-Cane耦合模式的模拟风场与观测存在的明显差异,本文用引进Hadley环流异常改进的Zebiak-Cane模式作了ENSO循环的模拟,发现改进的模式不但风场的模拟更接近于观测,而且1992~1993年的海温异常预报也与观测一致。  相似文献   
93.
黑潮的南海流套?:南海东北部环流结构探讨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李立  伍伯瑜 《台湾海峡》1989,8(1):89-95
本文对南海东北部环流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黑潮南海流套”概念,并讨论了该流套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94.
台湾浅滩西侧水道夏季的水文特征与上升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根据1984年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综合调查的结果及历史资料,分析了台湾浅滩西侧水道夏季的水文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该海区夏季上升流的关系。并讨论了该海区夏季上升流海水的理化特征、上升流的时空变化及来源等。  相似文献   
95.
大亚湾水温波动的最大熵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应用于大亚湾水温波动分析,指出了存在于海域内水温变化的显著波动周期,夏季的波动特点以及气温和上层水温的关系,并做若干讨论.  相似文献   
96.
南海上升流研究概述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吴日升  李立 《台湾海峡》2003,22(2):269-277
本文对近40a来南海上升流研究结果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了南海北部陆架区上升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消长和形成机制等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揭示上升沈是整个南海北部陆架区夏季的普遍现象,具有南海海盆的空间尺度.引起南海北部陆架区夏季上升流存在的动力因素是盛行的西南季风.该上升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一的,海南岛东北和闽、粤边界海域是上升流中心区;台湾浅滩周围的上升流呈多元结构,各上升流区海水的理化性质存在看明显差异;在粤东,上升流的影响可达沿海港湾内部,并支配看这些港湾的夏季水文条件.南海除了在其北部陆架区存在看夏季上升流外,夏季在越南东部沿岸和冬季在吕宋岛沿岸均存在看上升流。  相似文献   
97.
根据大亚湾海洋生态零点调查获得的水温、海流、潮位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1987年8月间大亚湾对8708和8710号台风的综合响应。结果显示,台风期间除增水外,整个大亚湾的水文结构因台风的影响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湾内垂直环流改变,海水层化消失,以及总体水温升高。分析表明,台风作用下垂直环流的调整可能是造成台风过程中大亚湾层化消失、总体水温升高的重要因素,而陆地边界的存在显然改变了海洋对热带风暴的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98.
陈义斌  李立 《台湾海峡》1992,11(2):101-107
本文利用1986~1987年大亚湾海洋生态零点调查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讨论了大亚湾秋季水温层化消退过程。结果表明,该层化消退过程出现在初秋,历时短暂且伴随湾内水体热含量增加。该过程与秋季季风转换期粤东沿岸海洋动力调整及其和大亚湾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外海暖水入侵和层化消退是河口和近海沿岸水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
1984年夏季台湾浅滩周围海域水团的多维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立  李达  洪启明 《海洋学报》1990,12(5):562-570
本文应用多维模糊聚类方法分析了1984年8月台湾浅滩周围海域海水的7个海洋学参数,进而讨论了该海域水团的划分及海水的交汇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研究海域的主要海水类型为南海陆架水,内斜上升冷水及粤东上升流水,此外,在外斜一带还有一支上升冷水.南海陆架水属浅海混合水团,主要分布于上层,其影响只达东山-台湾浅滩一线.内斜上升冷水位于浅滩北侧,从东向西楔入研究海区,可能源于黑潮.粤东上升流水则位于粤东近海下层,观测期间影响海峡南部的主要是从台湾浅滩以东海域进入海峡的黑潮或南海(海盆)水.  相似文献   
100.
台湾海峡两岸月平均海面高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时序分析方法,在频域内讨论了台湾海峡两岸月平均水位的波动,并就其与风、气压、水温及黑潮之间的关系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