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8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07.6”广西柳州极端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杨春  谌芸  方之芳  李泽椿 《气象》2009,35(6):54-62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雷达及FY-2C卫星资料,分析了2007年6月12-13日广西柳州极端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特征,并探讨了此次暴雨过程的成因.结果显示:500hPa高原东侧的低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地面准静止锋南移进入广西境内,在地面形成锋面低槽的形势.暴雨发生在850hPa低涡切变线上,暴雨中心与β中尺度低涡扰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次过程的主要降水系统是南部的对流云团和锋面附近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柳州极端暴雨由两个雨团造成,其中一个雨团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这与强降水回波的列车效应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有关,是柳州高强度降水得以长时间维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2.
李泽椿 《气象》2010,36(7):12-15
回顾了中央气象台60年来,数值天气预报(NWP)业务系统的发展历程。指出NWP系统是一项气象工程系统建设,是多学科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的结果。回顾了从目标方向、技术路线、工作方式、人才队伍培养以及土建设计等方面的科学决策和实践过程,阐述了科学决策是业务系统建设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从建设事例中可以看到30年来NWP顺利发展的历史证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3.
集合卡尔曼滤波同化多普勒雷达资料的观测系统模拟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秦琰琰  龚建东  李泽椿 《气象》2012,38(5):513-525
本文将集合卡尔曼滤波同化技术应用到对流尺度系统中,实施了基于WRF模式的同化单部多普勒雷达径向风和反射率因子的观测系统模拟试验,验证了其在对流尺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对同化系统的特性进行了探讨。试验表明:WRF-EnKF雷达资料同化系统能较准确分析模式风暴的流场、热力场、微物理量场的细致特征;几乎所有变量的预报和分析误差经过同化循环后都能显著下降,同化分析基本上能使预报场在各层上都有所改进,对预报场误差较大层次的更正更为显著;约8个同化循环后,EnKF能在雷达反射率、径向风观测与背景场间建立较可靠的相关关系,使模式各变量场能被准确分析更新,背景场误差协方差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有着复杂的结构,是高度非均匀、各项异性和流依赖的;集合平均分析场做的确定性预报在短时间内能较好保持真值场风暴的细节结构,但预报误差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44.
华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客观分区及时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1981—2007年华北地区703个站逐日加密站降水资料,运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对华北地区夏季降水进行了客观分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应用Mann-Kendall和统计t检验方法分析了华北夏季降水不同区域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区域性较强,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可分为7个典型天气区,7个典型天气区集中降水的起止时间不同,各分区的降水季节有别于自然季节,其中华北中部汛期开始迟,南、北部汛期开始早;华北东南部汛期结束最早,京津、河北东北部结束最晚。所分区域和所确定的各区域降水集中时间可应用到建立客观降水预报区域模型中,改善实际业务中客观降水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45.
国家气象中心台风、暴雨预报服务系统是以国家气象中心的现代化气象业务环境为依托,系统地集成了国家气象中心和气象业务与科研单位近年来研究开始的台风、暴雨预报成果建立的实时预报服务系统。该系统目前已初具规模,1995年投入业务应用(部分投入业务试用)。文中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目标、结构、功能,以及在业务中应用和试用概况。  相似文献   
46.
西北地区沙尘暴预报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孙军  李泽椿 《气象》2001,27(1):19-24
沙尘暴是我国西北地区春季常发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也是气象业务预报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作者首先建立一个沙尘暴产生的天气学概念模型;据此模型,设计了用摩擦速度和大气边界层稳定度状况来对沙尘暴进行预报的数值方法;用PSU/NCAR的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对该天气学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最后给出了运用天气学原理和数值预报方法相结合来对沙尘暴进行预报的流程图。  相似文献   
47.
李泽椿  裘国庆 《气象》1992,18(6):50-52
我国的T_(42)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已于1991年6月正式投入业务使用。为使广大气象技术人员及时了解该系统数值预报产品的性能,以便在实际预报中更好地使用该产品,我们特请国家气象中心有关专家撰写了本讲座。供气象、海洋、水文、军事等部门的气象预报人员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48.
49.
现在预报主要是天气学和统计学的方法,通过我们许多专家的努力,我们国家台风预报还是不错的,而且随着今后证实的新事实和新规律的增多,相信在天气学、统计学方法上还会有发展,但近一些年来多少有一点徘徊在同一个水平上。我请天气司的同志统计了从1985到1990年的预报,结果表明:大多数徘徊在24小时预报200km多一点,国家中心24小时预报平均211km,关岛24小时预报204km,日本24小时预报203km,菲列宾213km。这就是为什么“八五”攻关时期,科委希望台风预报24小时预报达到200km以内,48小时预报达到400km以内的根本依据。数值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50.
李泽椿  泰祥士 《气象》1995,21(3):17-22
公众气象服务是国家中心的重点工作,中期数值预报业务先进的计算机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建立国家气象中心初步形成了以数值天气预报为基础,以人机交互工作站为主要手段,综合应用多种气象信息的业务服务系统,使天气预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气象服务的总体经济效益已达到国家对气象事业投资的4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