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沙漠腹地的降水有多少强度如何这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由于人们很难到达沙漠腹地,也就很难得到观测资料,只能从周围测站的资料和基本理论给以推断.1981年7月5日若羌的一次大降水达73.5mm,超过历年年平均降水量的5倍.人们根据当时的天气条件,估计了这次大降水的范围可能延伸到沙漠中. 1988年7月23日08时至24日08时,在沙漠腹地的满西异井曾观测到一次大降水,当时雷声隆隆,一场倾盆大雨普降大漠,其范围  相似文献   
72.
在3000多年前,就有了大漠的文字记载.如《山海经》记有“又西(王母之西)四百八十里……无草木……洵水(叶尔羌河)出焉.”公元4世纪法显记有“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同,莫知所擬.”《大唐西域记》(645年)记有“入大流沙沙则流漫,聚散随风……四远茫茫,莫知所指.”久之,人们对大漠产生流沙茫茫,浩浩无垠,滴水全  相似文献   
73.
新疆伊犁地区树轮年表特征初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依据伊犁地区的22个树轮年表,分析其统计、互相关、周期特征,探讨伊犁年表的年轮气候熵、年表敏感度、标准差的关系,寻求伊犁年表中的大气候信息,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对今后在较湿润地区进行年轮气候研究及对其它学科合理利用伊犁年表从事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4.
李江风 《地理研究》1992,11(3):74-76
本文从观测得出,麻扎山存在一暖带,同时有一相应的干层。该暖层不仅对农林牧业有限大影响,同时也加剧了干旱区的山地的风蚀和绿地沙化。  相似文献   
75.
依据树轮纤维素δ13C测定数据 ,分析了其气候意义 .结果表明 ,树轮Δ 13C与气候诸要素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包括降水、相对湿度、温度、日照时间 (或太阳辐射 )等 ,部分原因可归咎于云杉是一种浅根系植物、其生长对气候的变化较为敏感 ,因为它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各种养分和水分均是根系吸收的 .分析表明 ,温度与树轮Δ13C的相关性是它们与相对湿度或降水之间交互相关的结果 ,日照时间与树轮Δ13C呈正相关与光呼吸有关 .利用树轮Δ13C与降水之间的函数关系 ,恢复了近 30 0a来新疆昭苏地区的降水变化 ,恢复的系列与历史文献记录和树轮指数所揭示的降水历史有较好的对应性 .  相似文献   
76.
清江流域旅游资源分布规律及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清江流域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的概括,说明了该地区丰富多彩的自然和人旅游资源形成的根本原因,以该地区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地质过程、地貌演化是该地区其他自然旅游景观形成、演化的主要动力和控制因素。同时,也强调了自然界的时空演进对人文景观形成和分布的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7.
基于遥感技术的地质地貌旅游资源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清江流域为例,探讨了遥感在地质地貌旅游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根据遥感图像成像规律以及不同地质地貌景观类型在遥感图像上所显示的不同解译标志,划分出该流域地质地貌景观类型,以及地质地貌景观的展布特征;指出了遥感技术在这一类资源调查中的优势和潜力,以及在旅游规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以清江流域为例,探讨了遥感在地质地貌旅游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根据遥感图像成像规律以及不同地质地貌景观类型在遥感图像上所显示的不同解译标志,划分出该流域地质地貌景观类型,以及地质地貌景观的展布特征;指出了遥感技术在这一类资源调查中的优势和潜力,以及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9.
雷彬  李江风  周学武  赵栋  汪樱 《地球学报》2015,36(3):377-384
湖北大别山(黄冈)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大陆造山带地质地貌景观和亚热带森林生态景观为主体,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猎奇探险和科学研究、环境保护为一体的大型科学公园。公园所在区域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典型,主要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地质地貌、水体景观4个大类,11个类,共100余处地质遗迹景点,其中一部分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的全球典型意义。大别山地质遗迹为探索地球早期演化、开展造山带研究及进行全球对比分析提供了关键证据,在地层学、岩石学、变质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地质学等各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研究结果对于系统认识公园地质遗迹状况、建立地质科普示范基地、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等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0.
在简单介绍中国香港地质概况的基础上,对发育在香港境内酸性火山岩中的大型六方柱状节理构造景观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形成的地质基础和过程进行了探讨.对世界上著名的十多个柱状节理构造景观进行对比后指出,香港酸性火山凝灰岩大型六方柱状节理景观是世界上同类岩石中罕见的地质现象,分布面积大,露头完整,具有稀缺性、独特性和典型性,对西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