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近年来渤海海域太古宇变质岩油气藏为潜山新增探明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形成了亿吨级储量规模。通过详细分析大量钻井取心、测井、录井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信息,对渤海西南部太古宇变质岩的岩性特征、岩性与裂缝关系及其控缝机制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以自然伽马为主、岩石密度和补偿中子曲线为辅助的岩矿和测井联合识别方法能够经济有效地划分出变质岩的岩石类型。引入加权裂缝面密度和岩石脆度等量化参数,可以准确反映构造裂缝的整体发育情况,并进一步总结出了成缝优势岩性序列(由好到差):浅粒质混合岩>混合岩化浅粒岩>浅粒岩>混合花岗岩>混合片麻岩>斜长片麻岩。综合分析表明,构造裂缝的形成和发育主要受矿物成分、晶粒大小、(成分/结构)非均质程度以及混合岩化作用4个方面的共同影响,其中岩石类型从根本上决定了裂缝的密度和规模。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板块构造理论50多年来一直是占统治地位的地学理论,是理解固体地球运行的基本范式,但遇到三大难题:板块起源、板内变形和板块驱动力。针对这三大难题,微板块构造理论试图开拓一个全球构造研究的新范式。本文通过与传统板块构造理论中基本原理的逐条对比,阐明了微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优势及其对传统板块构造理论的拓展。微板块构造范式既不同于传统板块构造范式,又不同于地幔柱范式,是两者的重要补充与拓展。文中着重从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适用范围、理论出发点、理论假设与预测的角度,阐明了大板块与微板块的异同,并探讨了两者的转换关系及其转换机制的多样性,介绍了微板块生长成为大板块的4种途径、大〖JP2〗板块破碎为微板块的3种转换模式,探索了前板块构造体制下微地块在非线性地球系统中通过自组织、自生长等方式,进化为板块体制下微板块的自然选择过程。本文还提出陆壳型微地块是密度选择的结果,其密度决定了其保存机制,这是陆壳起源的根本;〖JP〗微地块向微板块的转变是刚性选择的结果,其刚性是初始板块构造体制起始的必要条件;微板块不对称俯冲或对流型式的转变是热选择的结果,其热不对称性是现代板块构造体制起始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萤石资源明年推进实质性整合国土资源部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萤石基础储量11000万吨,探明可采2100万吨,分别占全世界总量的23.6%和9.3%。萤石的主要成分是氟化钙,是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属于类稀土资源,近几年我国已经开始加大了对于萤石资源开采开发的相关保护和限制力度。  相似文献   
14.
深入研究了电成像测井的测量方式,提出一种基于电成像低频分量的电阻率刻度公式,结合Archie公式并引入常规测井数据及处理成果,严格推导出一种可将电成像测井数据直接标定为孔隙度的算法。此方法省略了先作电阻率刻度再应用Archie公式等中间步骤,处理过程得以简化,并可消除Archie公式中a、b、nSxoRmf等参数以及浅侧向测井RLLS等因素对处理结果的影响,较大程度地实现了数据的自适应性处理。在此基础上,对孔隙度频谱进行多种统计分析,开展了类似核磁的区间孔隙度分析以及类似油藏描述中渗透率评价的孔隙度径向非均质性分析,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碳酸盐岩储层产能预测中,引入“孔隙贡献因子”概念,并通过测井资料和试油资料建立了“孔隙度贡献因子”与储层产油强度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华北板块北缘碰撞造山带东段吉林中部红旗岭北沟花岗岩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和LA-ICP-MS U-Pb定年研究。锆石测年结果显示红旗岭北沟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263 Ma,形成于中二叠世晚期。北沟花岗岩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类,富集轻稀土(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Cs、Ba、K和Sr),亏损重稀土(HREEs)和高场强元素(HFSEs,Nb、Ta和Ti),同时显示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加厚镁铁质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花岗岩的侵位暗示了中二叠世晚期在吉林中部可能已经发生了华北板块北缘东段与松嫩地块的初始碰撞。  相似文献   
16.
李晓辉 《地下水》2011,(4):67-68,78
西安市现有21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供水能力达180.6万t/d,服务人口615.9万人,但水源地保护区污染严重,水质综合达标率不足90%,主要超标项目是氟化物、锰、总氮等。本文在对21处水源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以上问题的成因,针对性的提出了水源地保护的相关对策,以期为西安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保障饮用水水源...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灰色系统理论在深基坑沉降数据处理中的运用,在运用过程当中,分别采用了GM(1,1)模型和灰色线性组合模型两种方法对数据序列进行拟合和预测。并得出了灰色线性组合模型在基坑沉降预测中比GM(1,1)更精确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基于84口探井资料和大连片三维地震资料探讨辽东湾地区沙二段砂体分布的时空差异性,并总结典型的差异富砂类型及地震响应特征。研究表明,辽东湾地区沙二段不同类型富砂带、不同体系域砂体分布和地震响应特征差异明显,具有"平面分带、纵向分期"的特点。根据不同体系域砂体发育情况识别出早中晚三期富砂型、早晚两期富砂型、早期富砂型、中期富砂型和晚期富砂型5种典型的差异富砂类型,并系统总结不同富砂类型的地震响应特征。研究成果提高了辽东湾地区沙二段钻前储层预测的准确性,推动了旅大29-1油田和多个含油气构造的发现,为渤海油田沙二段储层精细预测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As an active back-arc basin, the Okinawa Trough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ern region of the East China Sea shelf and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subduction of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Major element, trace element and Sr-NdPb isotopic composition data are presented for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Iheya Ridge(IR), the middle Okinawa Trough. The IR rocks record large variations in major elements and range from basalts to rhyolites. Similar trace element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together with small variations in ~(87)Sr/~(86)Sr(0.703 862–0.704 884), ~(144)Nd/~(143)Nd(0.512 763–0.512 880) and Pb isotopic ratios, demonstrate that the IR rocks are derived from a similar magma source. The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f olivine, clinopyroxene, plagioclase, and amphibole, as well as accessory minerals, can reasonably explain the compositional variations of these IR rocks. The simulations suggest that approximately 60% and 75% fractionation of an evolved basaltic magma can produce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intermediate rocks and acid rocks, respectively. The analysis of their Sr-Nd-Pb isotopic content ratios suggest that the source of the rocks from the IR is close to the depleted mantle(DM) but extends to the enriched mantle(EMII), indicating that the mantle source of these rocks is a mixture between the DM and EMII end members. The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source of the IR volcanic rocks can be best interpreted as the result of the mixing of approximately 0.8%–2.0% subduction sediment components and 98.0%–99.2% mantlederived melts.  相似文献   
20.
基于抽水试验的地热储层水文地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高锋  穆建军  李晓辉  刘涛  马艳  陆波 《地下水》2009,31(3):114-116
通过将地热水井的抽水试验概化为无观测孔和有一个观测孔两种不同的模型,从不同角度对西安市南郊地区,蓝田灞河组地热储层的水文地质特性分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地热储层在以 90.16 m3/d 的流量抽水时,其影响半径为 886.37 m,渗透系数为 0.758 m/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