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60篇
综合类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张柯  吴敏哲  孟昭博  李志宏 《岩土力学》2010,31(9):2913-2918
西安明城墙是由内芯土和外包墙组成的人工黄土边坡。强度折减有限元法是分析土坡稳定性、确定土坡最小安全系数的有效方法,但应用该方法计算城墙的安全系数时,却难以处理外包墙上的潜在破坏面对城墙稳定性的影响。根据外包墙破坏的实际情况,假设了不同形式和位置的潜在破坏面来模拟外包墙的破坏形态,通过考虑软化性能的界面本构方程,应用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确定了外包墙的最危险破坏形态,并基于此破坏形态研究了影响城墙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可为古城墙的稳定性评估和保护修缮提供依据。分析表明,城墙内芯土潜在滑动弧可简化为一条直线,其顶点位于坡肩内约3 m处;城墙沿该滑动弧的安全系数满足稳定性要求;外包墙的破坏形态和砂浆强度、外包墙与内芯土之间的摩擦系数是影响城墙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2.
海南省青天峡组成牙形石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宏 《广东地质》1991,6(1):75-82,T001
  相似文献   
63.
系统地质调查和地层剖面研究证实:海南岛南好地区早石炭世南好组选层型剖面、创名地化石点等所报道的早石炭世腕足类:Eochoristites,Fusella,Spirifer等并未发现。本文进一步研究该组创名地及选层型剖面,并在上述剖面多个化石点发现了指示其地质时代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中晚期的腕足类、珊瑚、三叶虫及其伴生的软骨鱼类化石等。主张废弃南好组,并重新厘定志留纪足赛岭组岩石地层序列,依据岩石组合、基本层序等共划分为四个岩性段,代表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中晚期的沉积。  相似文献   
64.
甘肃阳山金矿独居石Th—U—Pb化学年龄及其地质和成矿意义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阳山金矿是西秦岭地区新发现的超大型金矿,作者运用电子探针测定了含矿花岗斑岩脉的独居石 Y-Th-U-Pb含量,采用 ChemAge 软件计算了各测点的表面年龄,各测点表面年龄落入3个组。第一组包括9个数据,来自独居石的核心部位,表面年龄变化于297-251 Ma,等时线年龄为268±4Ma(MWSD=0.24),记录了勉略洋俯冲引发的晚古生代弧岩浆活动。第二组包括12个数据,表面年龄变化于237~207Ma,等时线年龄为220±3Ma(MWSD=0.20),属花岗斑岩侵入结晶年龄,与西秦岭碰撞型花岗岩开始大规模发育的时间一致。第三组包括7件位于独居石边缘的测点,表面年龄变化于200~179Ma,等时线年龄为190±3Ma(MSWD=0.15),属阳山金矿的成矿时间。因此,阳山金矿成矿时间与西秦岭中生代陆陆碰撞体制的大规模流体成矿事件一致,是陆陆碰撞体制流体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65.
66.
以在江汉盆地西缘宜昌张家坳一带等地测制的4个下白垩统五龙组剖面为基础,笔者通过精细划分岩性组合和沉积构造分析等方法,识别出张家坳一带的五龙组一段和二段下部10种典型的岩相类型及岩相组合类型。根据岩相组合类型,进一步识别出6种属于砾质辫状河典型构型单元,分别为辫状河道、心滩、漫滩、废弃河道、决口扇和决口河道沉积构型单元,但是整体上以辫状河道和心滩构型单元为主。五龙组辫状河沉积在张家坳、土城一带为砾质近源辫状河沉积特征,与冲积扇关系密切,发育在河流的上游地段,主要分布于盆地边缘,物源来自西北部的黄陵背斜剥蚀区,而在向家嘴和三溪口一带相变为砂质辫状河沉积。  相似文献   
67.
著名作家用涛这样写道:“你可以一眼望穿许多城市的五脏六腑,但你却无法看透喀什噶尔那双迷人的眼睛。”  相似文献   
68.
本文以桂中坳陷东缘斜坡相区早石炭世象州崖脚、运江剖面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桂中坳陷东缘斜坡相区早石炭世层序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研究。根据斜坡相区三级层序的发育特点,将巴平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CSQ1~5),5个三级层序构成石炭系下部的二级层序。斜坡相区与台地相区早石炭世层序地层的划分基本一致,可实现相互对比。通过区内沉积层序的对比,建立了桂中坳陷东缘层序地层格架,探讨了该区下石炭统的海平面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9.
在宜昌黄花场剖面弗洛期原Oepikodus evae带牙形刺生物地层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笔者等讨论了Stolodus stola,L.gladiatus,O.intermedius,Oepikodus communis,Prioniodus honghuayuanensis等重要的多分子器官种分类问题。认为Oepikodus evae带上部时限范围内并未见Oepikodus evae分子,所以与国际地层指南(2000)关于间隔带和延限带的含义相悖。本文通过对黄花场剖面牙形刺样品补充采样、系统检查和厘定原O.evae带内一些牙形石属种分类,分析了牙形刺垂向分布特征。厘定了原Stolodus stola亚带的首现层位,修订了原Oepikodus evae带的含义。在此基础上,以牙形刺带分子首现为标志,将红花园组上部—大湾组下段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间隔带和3个亚带。其中4个间隔带为:Prioniodus honghuayuanensis带,O.evae带,Trapezognathus diprion带和Baltoniodus cf.B.triangularis带。其中Prioniodushonghuayuanensis带,Trapezognathus diprion带,Baltoniodus cf.B.triangularis带为新建化石带。并在Trapezognathus diprion和Baltoniodus cf.B.triangularis带时限范围内划分3个亚带:Stolodus stola亚带,Oepikodus intermedius亚带,Microzkodina sp.A.亚带;其中Oepikodus intermedius亚带,Microzkodina sp.A.亚带为新建亚带。由于黄花场剖面中Trapezognathus diprion带-Baltoniodus cf.B.triangularis带时限范围内发现丰富的Reutterodus andinus,Oepikodus intermedius,Juanognathus variabilis等暖水型牙形刺,故此这两个间隔带可为北美中大陆地区同期地层划分对比提供良好的标准。这一划分方案也为进行洲际间不同生物地理分区的精细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70.
数据组织及处理作为数字化测图的基础 ,其方法的应用是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的重要内容。笔者根据目前数字化生产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实践 ,就数据组织及处理的方法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总结了方法的基本类型、适用情况、基本要求等 ,其目的是为了给数据组织及处理方法的优化提供一点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