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116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根据1988—1992年3—5月日本FSFE02、03图晴雨预报资料,利用滨州站14时三线图资料进行区域解释订正,找出日本晴雨预报中漏报和空报的判据指标,进一步提高对日本晴雨预报的单站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2.
利用卫星图像研究华北平原北西向隐伏活动断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简介华北平原地区北西向隐伏活动断裂在卫星图像上的显示特征,并结合断裂通过处地面水系、地球化学特征及钻孔地质资料等方面的证据。进一步论证了遥感图像指示的隐伏活动断裂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3.
介绍了CD-3型岩心钻机研制情况,技术参数,主要特点及型式检验,生产试验和鉴定情况。  相似文献   
154.
长江中下游地区基底与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中下游地区,北以郯-庐断裂及襄阳-广济断裂与桐柏—大别造山带相邻,南缘大致以常州—宜城—高坦—九江南—上朱—监利—桑植一线与江南地体为界,为扬子板块东段北缘,是我国中东部著名的中生代金属成矿带,是沿长江工业带的矿产供应基地,在我国甚至世界上具有鲜明特点。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和过程经历了由板缘-板内的过程,成矿作用发生在挤压向伸展的转换过程。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作用贯穿于"燕山运动"的始终,记录了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成岩成矿受基底构造和深部作用控制,与本区特有的基底有关。本区前震旦纪基底,由于绝大部分被掩覆于盖层之下,长期存在争议,对地层时代归属、划分对比、基底原始建造类型及大地构造意义等,均有不同的看法。长江中下游地区基底与成矿特征表明,长江中下游主要成矿带落在基底隆起带上,两个不同的基底的结合带有利成矿。  相似文献   
155.
坊北高岭土矿,位于莱州市程郭镇坊北村,是我省唯一经过详查评价的中型矿床。矿区位于胶北隆起西南缘,招远平度断裂带西侧。矿体分布于长3km,宽1km的范围内(图1)。图1莱州市坊北高岭土矿区地质略图Fig.1GeologicsketchofFangbei...  相似文献   
156.
大同二电厂扩建厂址工程区活动构造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盆地西侧北北东-北东向鹅毛口-口泉断裂,属正平移性质,晚第四纪以来断裂继续活动,但北东、南西两段活动有明显差异。盆地东侧北东-北东东向六棱山北麓断裂,亦属正断层性质,至今仍在活动。距大同二电厂扩建厂址最近的水峪断裂,晚更新世末3~1.5万年以来已停止活动,对厂址稳定性不会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7.
本文对大容山—十万大山花岗岩带南西段的浦北、旧州、台马、大寺、那垌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台马岩体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43±3)Ma,与其它岩体同属早三叠世花岗岩。所有这些岩体均主要由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组成,部分含麻粒岩包体。它们均属强过铝质花岗岩,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同时,它们稀土元素总量较高,相对富集轻稀土,Eu负异常明显(Eu/Eu*=0.30~0.54),具典型的S-型花岗岩特征。岩体的锆石εHf(t)值均为负值,集中在–16~–6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集中在1.6~2.3 Ga之间。综合上述结果推测,大容山—十万大山S-型花岗岩,为地壳减压松弛的构造背景下,地幔或软流圈物质上涌,诱发地壳中的中元古—古元古代变质沉积岩发生高温熔融作用的结果,其成因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58.
准确获取煤层原位瓦斯压力是防治瓦斯灾害的关键环节,现阶段仍需探寻测量准确、经济投入小、测定周期短的瓦斯压力测定手段。基于深部煤层原位保压取心原理技术,提出了深部煤层原位瓦斯压力计算方法并形成其测定流程,构建了保压空间内瓦斯压力演化数值模型,对比理论与数值模拟结果验证方法的可靠性,进一步探究煤层不同原位瓦斯压力下保压空间内瓦斯压力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保压空间中瓦斯压力示数并非煤层原位瓦斯压力,当保压空间中压力示数为0.3 MPa时,煤层原位瓦斯压力约0.38 MPa;保压空间中瓦斯压力平衡值越大,原位状态游离瓦斯占比越大,平衡后游离瓦斯质量占比也越大;随着保压空间中瓦斯由原位状态向新平衡态转换,游离瓦斯质量占比逐渐增加,吸附态瓦斯质量占比则相应减小;保压空间内瓦斯压力演化规律分为3个阶段,自取心完成后分别经历瓦斯压力快速增加、缓慢增加以及最终平衡阶段;基质内吸附态瓦斯压力缓慢衰减,游离态瓦斯压力快速衰减,保压空间内瓦斯压力先快速增加后趋于稳定最终达到压力平衡;煤心渗透率越大,保压空间中瓦斯压力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越短,但其保压空间中瓦斯压力最终平衡压力与煤心渗透率无关。  相似文献   
159.
受激发极化效应的影响,大地中岩(矿)石电阻率是一个与频率、电化学性质等因素有关的复电阻率。接收到的电磁场信号中,包含了电磁感应效应以及激发极化效应双重因素的影响。将cole-cole复电阻率模型引入二维线源可控源正演理论,加载伪delta函数,实现了含激发极化效应的线源可控源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了不同极化参数的二维地质体线源可控源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线源可控源响应对IP效应反映明显,视电阻率出现增高的特征;低阻高极化相对于高阻高极化模型受IP效应影响更大,从低阻中提取IP效应更加乐观。该研究为实现从复杂地质条件下CSAMT信号提取IP效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0.
野外实验场地球物理电磁数据采集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物理电磁数据观测实验场的建立在国内仍属空白,根据开展电磁法的方法技术要求,我们率先选择具备条件的已知矿区作为实验场地,开展了包括国内、外多种型号电磁法仪器(GDP 32Ⅱ、V8、DEM-V、DJS-8A)的相同装置下的同剖面同点位对比试验.对野外实验场上所开展的不同方法每种仪器的数据采集方式与取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与地质资料进行了结合分析;通过地球物理电磁数据的综合观测研究,形成标准化的数据,将对电磁法仪器开发、仪器引进提供实验检测场地与标准的检测数据,促进地球物理电磁探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