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135篇
地质学   496篇
海洋学   65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铌-铁矿床是世界上著名的巨型多金属矿床,但对其区域地质演化历史的认识至今仍不统一,而同位素年龄是解决矿床区域地质演化历史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测年方法对白云鄂博矿床同位素年龄数据收集整理,结合矿床地质背景对矿床区域地质演化历史进行讨论:白云鄂博矿床发育在上太古界-下元古界结晶基底色尔腾山群之上,中元古代白云鄂博裂谷期的海底火山喷发-同生沉积作用发育了层状的含稀土铌铁矿层,同时发育了广泛的碳酸岩墙群和基性岩墙群,这是白云鄂博矿床最主要的成矿事件。白云鄂博矿床还经历过至少三次后期成矿热事件叠加或改造成矿,主要包括:(1)新元古代南华期热事件(约720Ma);(2)早古生代志留纪晚期叠加成矿事件(约440Ma);(3)晚古生代二叠纪岩浆岩侵入事件(约280Ma)。白云鄂博矿床是中元古代裂谷成矿事件为主并叠加了后期多次热事件的结果。  相似文献   
92.
为解决常规地下工程选址方法工作量大、成本高且受时间、地域、地形限制,勘测选址不便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地下工程与地质背景的依存关系,研究并提出了基于GIS的地下工程选址技术。结合工程实践与实测试验研究构建了地下工程选址所需的工程技术指标与遥感指标集之间的数学映射关系模型。以GIS为分析平台,利用多因素交叉耦合选址理论实现地下工程选址评价,有效提高地下工程选址的时效性与工作便捷性,同时还可节约前期勘察成本。经青藏高原西部某地区初步应用,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3.
深部煤岩在垂直扰动作用下发生振动,当水平冲击足以克服块体间摩擦阻力时,极易发生超低摩擦型冲击地压。文章以细砂岩-煤-细砂岩组合块体为研究对象,考虑顶板-煤-底板临近工作面开采工况,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围压与冲击扰动下组合煤岩数值模型,以煤块水平位移、垂直加速度差值作为超低摩擦效应特征参数,分析围压、垂直冲击及水平冲击对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冲击与围压共同作用下,煤岩体残余位移及水平位移峰值随围压增大且呈指数增长趋势;在垂直冲击、水平冲击和围压三者共同作用下,煤岩体超低摩擦效应强度与作用时间都随着围压呈增加趋势;垂直冲击对组合煤岩超低摩擦效应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4.
八宿吉利地区寒武纪变质花岗岩位于曲扎湖-提卡一带,主要由变质二长花岗岩和变质花岗闪长岩组成。这一新发现对于认识和恢复原特提斯构造历史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锆石CL图像显示变质花岗岩锆石为岩浆成因。锆石LA-ICP-MS测年得出片理化变质二长花岗岩年龄为503.7±4.7Ma、变质花岗闪长岩年龄为494.7±3.4Ma,表明该岩体形成时代属于寒武纪。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变质二长花岗岩SiO2含量介于69.87%~79.89%之间;变质花岗闪长岩SiO2含量介于66.63%~70.15%之间。前者Al2O3含量变化于12.36%~14.82%,Na2O含量为2.54%~7.16%,K2O含量为0.15%~5.95%,K2O/Na2O=0.02~2.34;后者Al2O3含量变化于14.66%~15.41%,Na2O含量为3.60%~5.63%,K2O含量为0.77%~2.78%,K2O/Na2O=0.14~0.77,属于钙碱性-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在侵入岩构造环境Rb-(Y+Nb)判别图解、Rb-(Yb+Ta)判别图解中,样品均落入“火山弧花岗岩”区域中,表明其形成于大陆边缘火山弧环境。结合锆石测年结果及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吉利地区变质花岗岩形成于冈瓦纳大陆裂离卡穷微陆块阶段,同时表明原特提斯洋形成最早时限可追溯至寒武纪。  相似文献   
95.
中国县域高龄人口地域分异特征及环境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许昕  赵媛  张新林  曾通刚  夏四友 《地理科学》2018,38(9):1449-1457
以全国分县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依据高龄化系数将中国不同区域划分为未高龄化、浅度高龄化、中度高龄化和深度高龄化4个类型区,并探讨其空间上的地域分异规律。并选取5个自然环境指标,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高龄化水平区域差异的环境成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 全国县域高龄化水平呈现“西疏东密”分布格局;高龄化系数三级阶梯状分布明显,平原、丘陵、盆地普遍高于山地及高原地区;由“凹”字型向“东西隆升、北端塌缩”格局演变。高龄人口空间集聚不断增强,区域间差异逐渐增大。③ 水文指数、气候指数是影响全国县域高龄人口集聚的主要因素;地形起伏度、空气质量指数对高龄人口分布影响不显著,对不同类型区影响差异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植被指数对高龄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趋强;社会经济因素对高龄人口分布具有扰动作用。  相似文献   
96.
利用ECMWF和NCEP/NCAR 1979-2016年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大气水汽含量的时空分布及其输送特征。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水汽含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呈增多趋势,从90年代开始至21世纪初呈减少趋势。就季节而言,西北地区夏季水汽含量最多,占年平均水汽含量的46.6%。(2)西北地区水汽分布与降水分布具有一致性,水汽含量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东部及其西部的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东部一带,达12~30 mm,中部水汽含量较少,不足10 mm,水汽含量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两边高中间低”的分布形式。(3)西北地区水汽输送以西风和季风两大环流系统为主,纬向西风水汽输送可达100~500 kg·m-1·s-1,在全年水汽输送中占主要地位,夏季从印度洋来的强度可达100~200 kg·m-1·s-1的西南季风水汽输送对西北地区东部影响较显著。(4)西北地区水汽源主要位于新疆天山山脉、青海中东部、甘肃河西走廊中西段、宁夏和陕西北部等地区,而水汽汇则位于甘肃南部、陕西南部一带。  相似文献   
97.
地理国情普查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规定(GDPJ09)对国情普查中采集要素和属性的质量要求进行了规定,通过对GDPJ09的质量要求进行分析,利用ArcGIS中的Data Reviewer模块设计了地理国情普查检验规则和检验方法.实际测试结果表明,现研究设计的质检规则和检验方法符合GDPJ09的标准,灵活性高,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8.
螺旋藻多糖对CD3AK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螺旋藻多糖(PS)对CD3McAb激活的杀伤细胞(CD3McAb Activated Killer Cells,CD3AK Cells)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S浓度为2.5μg·ml^-1培养体系条件下,对CD3AK细胞具有明显的刺激细胞增殖作用(P〈0.02);对培养长达23d的CD3A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K562细胞)的活性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46.5% ̄50%)。提示PS对辐射  相似文献   
99.
北印度洋孟加拉扇远源区的半远洋沉积记录在氧同位素第2期早期及第3期包含大量高频气候波动信号。该区MD77190柱状样自第3期起由以富钙质生物壳体和贫钙质生物壳体为主要特色的两类沉积物构成韵律互层,它们的分布状态、互换频率及在生物和化学组分方面的细微变化反映出59000~21000aB.P.期间研究区可与Heinrich和Dansgaard/Oeschger事件遥相对比的气候演化特征。有关的全球热传输机制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0.
帮布勒铅锌铜矿床是近年在冈底斯构造带西段新发现的大型矽卡岩型矿床。采用低温热年代学方法,揭示帮布勒矿区的冷却和剥露历史,评估矿床保存情况,完善冈底斯构造带西段隆升剥露记录。结果显示,石英斑岩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4±2~32±3 Ma(1σ),记录了矿区在渐新世时的冷却和剥露时间。热演化历史模拟表明,帮布勒矿区存在3期冷却事件:Ⅰ始新世—渐新世晚期(48~24 Ma),冷却速率为4.56~10.64℃/Ma,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及碰撞后的地壳增厚有关;Ⅱ渐新世晚期—中新世中期(24~14 Ma),冷却速率为0.38~1.9℃/Ma,与印度俯冲板块折返、断离有关;Ⅲ中新世中期至今(14 Ma至今),冷却速率为2.28~9.88℃/Ma,与冈底斯构造带发育的南北向裂谷有关;其中5 Ma时,与冈底斯构造带普遍隆升有关。帮布勒矿区自始新世以来的剥露厚度为1.5~2.5 km,典中组火山岩的覆盖为矿床保存至今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