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0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295篇
测绘学   228篇
大气科学   230篇
地球物理   199篇
地质学   790篇
海洋学   136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172篇
自然地理   10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基于规则知识的空间推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一般空间推理的基础上 ,提出了空间推理扩展 ,即基于规则知识的空间推理。该方法结合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 ,继承并发展了空间推理的方法学 ,其推理过程建立在空间知识与模型集成的基础上 ,以规则知识为推理控制 ,因而更符合实际 ,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实例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2.
基于GIS的土壤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介绍了基于GIS土壤质量等级评价的实现过程。探讨了土壤等级评价因子的选择和因子权重的确定方法。在分析了几种常用方法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特点并指出几种方法的局限性之后,提出了顾及因子稳定性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并以南方某地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43.
孙虎地区烃源岩生排烃史模拟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排烃史是研究成藏过程的关键环节,本文在恢复埋藏史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生排烃史模型,模拟并编制各时期的生排烃强度等值线图并分析其生排烃史。结果表明,孙虎地区存在持续沉降型、早期沉降型和二次沉降型三种生排烃类型。沙三段至东营组沉积末期只在北区和前磨头洼陷中心有少量的烃生成排出;孔二段在沙一段沉积末期生排烃范围有所扩大,东营组沉积末期几乎扩展到全区。本区生排烃总量较少,属贫油区块。  相似文献   
44.
了解地震事件沿着发震构造重复发生的过程是地球物理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通过对地应力变化的静态以及动态分析,研究了由地震破裂引起的断层相互作用和触发作用,启发这项研究工作的一个基本的假定是:地震扰动断裂带附近的应力状态能激发或延滞其后的地震破裂。  相似文献   
45.
基于自平衡力的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给出了一个基于自平衡力的弹塑性结构动力反应分析的新方法,详细叙述了方法的原理和过程,并对用改进的Takeda滞变模型描述的梁单元框架结构给出了具体的分析方法。这个方法与传统的方法不同,在分析中不必修正结构的刚度矩阵,而代之以计算代表塑性铰变形引起的应力重分布的动力自平衡力,因而大大地节省了计算机时,最后通过算例对本文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6.
1994年9月16日在我国台湾海峡南部,即北纬22°36’、东经118°41’发生一次Ms7.3级地震,有感范围北至上海、南京、合肥、武汉,西至长沙、南宁,是1900年以来我国东南沿海,继1918年南澳大震之后又一次大震。这次地震引起了广大地震工作者的注意,并根据各自的思路对该大震进行有益的研究。本文从该大震的活动空间特征以及震区地质和深部构造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之后,提出该大震发震构造的看法。一、地质构造背景在台湾海峡南部横亘一条非常醒目的北东东向澎湖一北港隆起带,长度250千米以上,宽50-90千米[2],隆起带基底为早白玉纪沉…  相似文献   
47.
48.
安徽巢湖地区二叠系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中国东部巢湖地区二叠系的三套富含有机质“黑层”中的代表性样品,进行了生物标志物及有机岩石学等项分析,下二叠系下部栖霞组(样品代号Pt)含生物碎屑泥灰岩的TOC为1.24%-2.27%,Tmax457-495℃可溶有机质含量150-470×10^-6,R^00.91%-1.30%,∑C^-22/∑C^+23〉3,有机组分主要是海相腐泥基质及沥青,下二叠系上部银屏组(样品代号Y)黑色泥岩的TOC为1  相似文献   
49.
50.
祁连山—河西走廊现今垂直形变特征与区域应力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多期地形变监测资料,研究了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七十年代初至今的大地垂直形变演化与构造活动特征。目前祁连山相对走廊盆地下沉,具有较弱的逆继承性运动特征,表明在1988-1990年青藏块体应变能大释放之后区域应力处于松驰、调整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