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聚类算法是数据挖掘中用来发现数据分布和隐含模式的一种重要算法,它把大量数据点的集合分成若干类,使得每个类中的数据最大程度地相似,而不同类中的数据最大程度地不同.尤其对于大样本,在多参量和类别未知的情况下,该方法更为简洁有效.为了更好地使用这些算法,对数据挖掘领域的聚类分析方法及代表算法进行了讨论,阐述了数据挖掘对聚类算法的典型要求,并基于这些要求对数据挖掘中常用的聚类算法作了概括,以便于人们更容易、更快速地选择一种适用于具体问题的聚类算法.综述了数据挖掘中聚类算法的分类和原理以及常用的聚类算法在天文学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了它们各自的性能,并指出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李冀 《测绘文摘》2013,(2):55-59
在信息化作战环境中,作战平台的时空信息对作战意图能否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几乎所有的军用系统和作战平台都依靠GPS或基于GPS的组合系统获取时间和空间信息。但卫星导航信号较弱,容易受到干扰且难以穿透固体物质。为了解决在拒止环境下的导航定位问题,外军积极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开发了诸如微型惯性导航、全源导航、随机信号导航以及室内导航等多种技术,作为卫星导航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3.
汶川大地震震后重力变化和形变的黏弹分层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有限矩形位错理论及陈运泰等、JiChen等通过地震波反演的断层模型,结合研究区地壳——上地幔平均波速分层结构,利用PSGRN/PSCMP软件模拟计算了黏弹分层半空间中汶川地震(Ms8.0)产生的同震及其震后地表形变和重力变化,同时给出了震后形变和重力变化的年变化率.模拟结果表明,同震形变和重力变化显示出发震断层倾滑逆冲兼具右旋走滑综合特征;其变化主要发生于断层在地表的投影区附近,震后地表重力变化和形变量均不断增大,影响的范围也不断扩张;震后50a间近场年均形变量可达10mm,年均重力变化量可达2times;10-8m/s2,而远场年均形变量一般低于2mm,年均重力变化量一般低于0.4times;10-8m/s2;形变和重力变化在震后200a内变化较为显著,变化率逐渐减小,水平位移在400a后基本稳定不变,垂直位移、重力变化和大地水准面变化在800a后基本稳定不变.   相似文献   
14.
贫金属星中子俘获元素丰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贫金属星的中子俘获元素丰度与恒星的形成和演化密切相关,它为研究星系形成早期的历史背景和化学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贫金属星中子俘获元素丰度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核天体物理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介绍了恒星内部重元素的核合图像,s过程和r过程核合成的概念及其核合成场所。着重介绍了近年来有关贫金属星中子俘获元素丰度的观测结果,综述了近年来贫金属星子俘获元素分布的理论研究进展情况和中子俘获元素的星系化学演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李冀  熊晶 《地震学报》2020,42(3):319-326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理论,对长江三峡及邻区的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多尺度分解,获取局部场、区域场和1—4阶小波细节。结果显示:4阶小波细节中,秦岭—大别造山带东西向正异常与扬子地块和秦岭—大别造山带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关;M3.0以上地震大多位于区域场东向突出部位,即2阶和3阶小波细节所反映的负异常区,另有小部分位于4阶小波细节所反映的黄陵背斜正异常西侧,这种现象可能与黄陵背斜新构造运动相关。   相似文献   
16.
基于弹性-粘弹性分层半空间中矩形位错理论和地震波反演的断层模型,结合研究区地壳-上地幔平均波速分层结构,利用PSGRN/PSCMP软件模拟计算2012年苏门答腊MW8.6地震产生的同震效应以及考虑2004年MW9.1地震效应的震后地表形变和重力变化,同时给出震后形变和重力的年变化率。结果表明,同震形变和重力变化显示发震断层左旋走滑特征,其变化主要集中于断层附近;海水质量的重新分布对同震垂直位移和重力变化影响显著;震后50 a年均变化率揭示了地表形变和重力变化的过程, 其图像明显受2004年MW9.1地震震后效应影响,呈现复杂的正负6区域分布;震后50 a近场年均形变量达10 mm/a,年均重力变化量达1.2 μGal/a,而远场年均形变量低于1 mm/a,年均重力变化量低于0.1 μGal /a;水平形变在震后400 a内变化明显,变化率逐步减小,800 a后基本稳定;垂直位移和重力变化在震后100 a内变化尤为显著,变化率快速衰减,400 a后基本稳定不变。  相似文献   
17.
�ϲ�λ������ĵر��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ζ??λ??????????α???????о????????????????????????????α???????????????1)????????????????α?????????????????????????????????????С?????α?????н?????2)???????????????Σ??????????????????α????????????λ??????????????????????????α????????????????  相似文献   
18.
随着2009年国际天文年到来,公众和媒体对天文学的兴趣空前高涨。近几年,在北京天文学会的指导和支持下,在河北省天文专业人员和科普工作者的努力下,河北省尤其是省会石家庄市的天文科普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  相似文献   
19.
李冀  赵刚 《天文学进展》2003,21(1):70-86
确定银河系的年龄是现代天体物理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其方法之一是核纪年法,即通过恒星中某一长寿命放射性元素的丰度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恒星的年龄,并以此作为银河系年龄的下限,其中目前的观测丰度来自恒星的光谱分析,恒星形成时的初始丰度来自理论模型的预言。这种方法最初是利用元素对Th/Nd来确定G矮星的年龄,近年来开始利用元素对Th/Eu和U/Th来确定晕族场星和球状星团内恒星的年龄。简要介绍了核纪年法确定银河系年龄的原理,回顾了恒星中Th和U的观测研究,其中着重介绍了极贫金属星的研究。详细讨论了用核纪年法估计银河系年龄的不确定性。作为与核纪年法的比较,简单介绍了确定银河系年龄的其他方法。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西安北郊高陵渭河沙坑中发现骆驼标本,其主要形态特征为前臼齿和臼齿的齿冠分别由2个或4个明显的新月型主尖组成,齿褶简单,无附加的褶、棱、刺等存在。DNA分析表明样本属于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其年代结果为1290~1180 a B. P.(660~770 A. D.),这个年代落入了中国历史上的唐朝(618年~907年)。这是丝绸之路起点长安(唐代都城)唐代丝路骆驼的骨骼形态学、生物学、年代学的首次现代综合科学研究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