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7篇
  免费   505篇
  国内免费   667篇
测绘学   306篇
大气科学   397篇
地球物理   430篇
地质学   1657篇
海洋学   313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23篇
自然地理   29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发现中-晚三叠世鱼龙化石、三叠系和侏罗系珊瑚-海绵生物礁灰岩,识别出白垩系与侏罗系层序不整合界面,查证并获取若干二叠系大陆裂谷型火山岩和早白垩世岛弧型火山岩新的资料.在综合研究地层古生物、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磁性地层、岩浆岩、变质岩、区域构造等资料的基础上,将测区地质发展演化分为:前奥陶纪基底形成、奥陶纪-泥盆纪稳定陆表海、石炭纪-侏罗纪离散型被动大陆边缘、白垩纪-古近纪汇聚型前陆盆地、新近纪-第四纪后造山隆升5个阶段.  相似文献   
992.
北京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系统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定量分析北京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山区1 km^2小网格的气候资料,应用农业气候适宜度理论、模糊数学和因子分析等方法,通过5项农业气候指标与山区栽培植物生长发育条件之间隶属函数的建立及其权重的确定,分别计算山区各网格点的农业气候资源指数、效能指数和利用系数,并在GIS的支持下建立了它们的栅格图.结果表明:北京山区以平谷、密云、怀柔南部等东北部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系统较为优良,无论是气候资源总量还是其匹配状况以及利用率都是本地区最高的;与之相反,西北部和海拔较高的山区,不仅农业气候资源总量贫乏,而且光、热、水资源的匹配程度较差,导致农作物对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此外,房山东南部和昌平南部等地区气候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受水资源的限制,光、热、水资源的匹配程度较差,致使当地气候资源利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993.
魏凤英  朱福康 《大气科学》2003,27(2):191-202
作者提出利用奇异谱主分量重建技术进行气象变量场尺度分离的新构想,并设计出尺度分离的具体实施方法.使用此方法对1998年7月下旬长江流域强暴雨过程的卫星观测亮温(TBB)场进行了试验性尺度分离.结果表明,该分离技术可以将这次暴雨过程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的基本结构清晰地分离出来.在天气尺度场上,长江流域呈现出明显的切变线上连续性对流云系的特征.在次天气尺度场上,可以清楚地显现出偶极子系统的演变特征,其活动与暴雨过程有很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994.
吉林省初霜中长期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霜冻是我省农牧业的主要灾害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农牧人员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防御霜害技术,因此,从气象服务的角度上说,年初如能较准确预测出初霜来的早,则可通过作物品种搭配,适时早种,产中加强田间管理,采用各种科学促熟措施来防止或减轻秋霜的危害。如果预测初霜来的晚,积温够用,则可适当增加晚熟品种比例。力争充分利用热量条件实现高产、优质。本文在建立完整的初霜序列基础上,分析了初霜的气象成因,研究了初霜早晚与各种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影响机理,科学地选取因子,建立了吉林省初霜的短期气候客观预测方法,在近几年的试用或应用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5.
念青唐古拉山东南麓更新世冰川沉积物年龄测定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在念青唐古拉山南北两麓及切割山脉的各沟谷中 ,分布着 3套更新世冰川与冰水沉积物 ,其冰水沉积物的电子自旋共振 (ESR)和光释光 (OSL)测年结果分别为 ( 5 93± 2 6 0 )kaBP与 ( 6 78± 30 7)kaBP ,( 2 0 5± 5 4 )kaBP和 ( 2 5 4± 8 7)kaBP .测年结果表明 ,在念青唐古拉山东南麓所发生的 3次冰川作用 ,分别相当于青藏高原南部的聂聂雄拉冰期、古乡冰期和白玉冰期  相似文献   
996.
不同时间尺度下的稳定同位素变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根据北半球IAEA/WM0监测网12个具有长序列站点的资料,分析了在不同时间尺度下降水中δ^18O的时空变化特征,被选出的12个取样站都存在显的降水量效应,δ^18O/降水量变化率的大小与降水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反比关系,降水量效应不仅与产生降水的强对流现象相联系,而且与降水量的季节分布有关,在年尺度下,12个站中的11个站具有一定程度的温度效应,相对而言,位于中低纬度取样站的平均δ^18O/平均温度变化率大于中高纬度,与单站相比,合计的δ^18O和温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要显得多,说明δ^18O的年际变化主要受大尺度气象条件的制约且反映大尺度空间的环境和气候变化。分析表明,12个站合计的年加权平均δ^18O和合计的年平均温度的逐年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7.
对西藏面积最大的湖泊——纳木错湖相沉积野外现察结果,发现了由水平层理十分发育的砂与粘土所组成的、高出湖面分别为3—12m、15—22m、25—30m与35—45m的4级湖岸阶地,覆于基岩之上、高出湖面60—150m的湖相沉积和多达50条左右、由扁圆湖滨相砾石所组成的湖岸堤,环湖广泛分布的湖成地貌。在连结纳木错与其西北的仁错约玛、仁错贡玛、久如错的分水岭宽谷底部(分别高出上述3湖20m、90m与60m)与北侧山坡,即纳木错的第二与第三级湖岸阶地,发现了组成阶地与异堤的湖相与湖滨相沉积。从而确证了纳木错与仁错-久如锴曾多次连通,即数度成为一个统一的大湖,而不是以河道相连的不同湖泊。古大湖分离时代为末次冰期间冰段。  相似文献   
998.
中国大陆地壳上地幔S波品质因子三维层析成像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欧亚大陆及西太平洋地区58个数字地震台站2861个长周期波形记录,从中挑选出符合条件的223对经过中国大陆的双台路径记录,采用相匹配滤波和频率域维纳滤波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出双台之间的混合路径衰减系数. 对中国大陆区域进行网格划分,通过网格化反演得到中国大陆区域每个网格单元的纯路径衰减系数. 根据速度和密度模型,对每个网格单元进行深度反演,得到10~350km的S波品质因子Qβ,进而得到整个中国大陆的S波品质因子分布. 结果显示:研究区域的Qβ横向和纵向变化非常显著,能够明显区分软流圈结构,各个大构造单元的Qβ结构呈现出显著的变化. 这为解释中国大陆区域地球内部介质性质和探讨地球动力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9.
2000年7月14日10:24UT一个X5.6级的耀斑暴发生在太阳中心子午线附近(AR 9077), 同时伴随着一个朝向地球的CME事件及太阳高能粒子(Solar Energetic Particle, SEP)事件. 这次耀斑暴发及CME事件引起了地球磁层、电离层及高层大气的强烈扰动. 中国“风云二号(B)”卫星上的高能粒子探测器(EPD)观测到SEP事件期间, 同步轨道区高能质子、相对论电子有非常剧烈的增加. SEP期间, 高能质子对相对论电子通量的探测造成严重的污染. 结合“风云二号(B)”卫星上的高能粒子探测器(EPD)的特性, 建立了一种从相对论电子通量探测中“清除”高能质子“污染”的方法, 并对相对论电子通量的探测数据实施“清洁”处理. “纯净的”相对论电子通量探测结果显示, 当行星际磁场南向时, 上游太阳风中的高能电子使同步轨道区相对论电子通量有大幅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00.
云南的地壳S波速度与泊松比结构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胡家富 《中国科学D辑》2003,33(8):714-722
利用远震三分量宽频数字记录获取了云南地区23个台站下方的体波接收函数, 以此反演得到云南地区的地壳S波速度结构与地壳泊松比的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云南地区地壳厚度从北到南逐渐减小, 西北端的中甸地壳厚度可达62.0 km, 而最南端的景洪仅为30.2 km.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楚雄地区存在一个近乎南北向走势的Moho面隆起区域, 在东川地区存在一个大概与之平行的Moho面凹陷. 另外, 云南地区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 有的地区不但在上地壳10.0~15.0 km范围内存在低速层, 而且在下地壳30.0~40.0 km之间还存在低速层. 地壳泊松比整体偏高, 但与地壳的速度结构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在这样一个高泊松比的背景上仍呈现出了明显的块体分布特征. 综合分析速度结构和泊松比分布, 发现在以小江断裂为东边界, 玉龙雪山断裂为西边界的“川滇菱形块体”上, 除了地震活动十分频繁外, 还具有高泊松比和复杂的壳幔速度结构特征. 这一特征与周边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别, 这将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岩石圈物质东向流动提供了地球物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