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6篇
  免费   505篇
  国内免费   667篇
测绘学   306篇
大气科学   397篇
地球物理   429篇
地质学   1657篇
海洋学   313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23篇
自然地理   29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影响工程项目建筑质量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地质勘察测量工作是最为基础和直接的因素,而在实际操作中,虽然很多项目也开始重视地质勘查工作,但却忽略了水文地质评价方面的作用,为项目后期的施工和质量保障埋下了隐患。违章对水文地质评定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以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损害为重点,讨论了水文地质勘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化肥、农膜等在农业生产中的过量投入,耕地面源污染的程度随之加重。文章选取塔里木河流域上游和田地区为研究区域,依据P-S-R框架理论,构建和田地区耕地面源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加入土壤理化数据,使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和田地区1980 年及2016 年耕地面源污染状况进行生态风险评价,运用耕地生态风险模型、生态风险转移矩阵、Arcgis分析和田地区耕地面源污染时空分异状况。研究结论如下:和田地区1980 年耕地生态风险等级均为II级或III级,呈“中间高,两侧低”分布;2016 年耕地生态风险等级上升至IV级或V级,呈“倒W型”分布,各县耕地面源污染程度较1980 年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其中墨玉县和于田县在2016 年耕地生态风险等级达到最高的V级,而民丰县因自身生态环境的强脆弱性,同样需要提高关注。根据面源污染“从源头治理”的原则,应切实推进和田地区耕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增强技术指导,开展试点工作,改善和田地区耕地面源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3.
基层国土所实施土地整治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日前,在洛阳新区地热资源综合研究成果评审会上,受洛阳市国土资源局委托,河南省地球物理工程勘察院介绍了对洛阳新区地热资源的勘察结果。结果表明,洛阳新区地热有利地段总面积达23平方公里,其中一级有利地段面积约2平方公里,预测日涌水量1750立方米;二级有利地段面积约15.5平方公里,预测日涌水量1440立方米;三级地段面积约5.5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6.
7.
根据第四纪地层内孢粉组合和动物群等新资料恢复了我国东部各大区域第四纪各个时期的自然环境特征,其温暖期与干冷期的交替与深海沉积O~(18)温度变化趋势大致对应。庐山三次“冰期冰碛层”内孢粉组合表明均为温暖湿润针阔叶混交林景观,而不是寒冷的冰川环境。  相似文献   
8.
XEPOS型偏振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蒙古铁矿石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以熔融玻璃片和粉末压片制样,采用XEPOS型偏振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建立了铁矿石中总铁、氧化钙、氧化镁、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硫、磷、铜等组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着重讨论硫、磷两元素测定的可行性和Lucas-Tooth、Price数学校正模型的适应性和改善方法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将稳定同位素效应引入CLM(Community Land Model),并对巴西马瑙斯站在平衡年的稳定水同位素的逐日变化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 降水、水汽和地表径流中δ18O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与相应的水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凝结物中δ18O与地面凝结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蒸发水汽中δ18O与蒸发量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受土壤贮水削峰功能的影响,表层土壤和根区水中δ18O的季节变化全无.植被层蒸发水汽中稳定同位素的丰度与大气的干湿程度存在密切联系: 当降水量少时,大气干燥,植被层的蒸发较少,植被蒸发中δ18O较高;当降水量较大时,空气湿润,植被层的蒸发量较大,蒸发中δ18O则较低.植被蒸腾中δ18O的变化与源区水体中δ18O的变化保持一致,尤其是与根区水中的δ18O.由于地下径流直接源自根区水的补充,因此,地下径流中δ18O等于根区水中的δ18O.模拟结果还显示,降水MWL (大气水线)的梯度项和常数项均比全球平均MWL略偏小.尽管主要来自降水的贡献,但地表径流和植被层水体的MWLs与降水MWL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一方面与两类水体在蒸发过程中的稳定同位素的富集作用有关,另一方面与CLM模拟的水量有关.大气水汽线与降水的MWL的梯度值相近,说明大气水汽与降水近似处于稳定同位素平衡状态.另外,模拟的地面的凝结线与植被层的凝结线均与全球大气水线相近,且具有非常高相关程度,说明CLM的模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强降雨条件下土质边坡瞬态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基于实际降雨气象资料,设计了单峰降雨和8个不同时间间隔的双峰降雨计算方案,利用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对边坡的瞬态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了水分在坡体内的运移对边坡稳定性的时间空间影响效应,同时考察了降雨入渗造成的土性渗透特性的改变。分析发现:一次降雨的影响历时约12 d,降雨后约0.5 d该类土质边坡最危险;不同时间间隔的两次降雨对边坡稳定的影响比单峰降雨的最小安全系数滞后约0.3 d~0.8 d,影响历时基本保持不变;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边坡最危险滑动面及其对应的安全系数随水分在坡体内渗透运移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