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9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储层压裂改造是非常规能源开发的关键核心技术,近年来我国川西南页岩气区块储层埋深已经突破了4000 m,部分储层埋深已经接近5000 m的深度范畴,这些深埋海相页岩储层的开发与3500 m以浅区相比差异较大,其独有特性对于储层改造工程形成挑战。储层压裂改造中起到控制性作用的是储层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岩石脆性是其中之关键指标。国内外学者提出多个岩石脆性指标评价方法,矿物成分、力学性质、应力-应变曲线特征、硬度测试以及能量理论等等,但是对于深埋储层岩石在原位条件下的脆性评价,则由于实现难度较大而鲜见相关成果。在实验室模拟储层温压条件下在原位钻取岩石样品实施三轴压缩力学试验获得全应力-应变曲线,其峰前与峰后的应力-应变信息有效反映了原位条件下储层岩石的峰值破坏前后的内在材料属性以及变形破坏过程,通过获取多个储层岩芯峰前以及峰后的弹模计算获得脆性指数K1和K2,其值能够反映应力-应变后的弹性变形能量、峰后破裂能量以及冗余能量的关系,该脆性指数的最显著特点是能够反映出深埋页岩储层在原位条件下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材料行为属性,从而能够对深埋海相页岩储层进行原位条件下的脆性评价。本文基于对我国龙马溪页岩储层中龙一层位中1~4小层及其下伏五峰组的页岩原位条件下的脆性评价,对比实际压裂工程现场压裂产气效果讨论了原位条件下的脆性评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2.
曾波 《测绘通报》2013,(6):45-47,89
采用统一的方法建立应用于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省级GPS D级控制网。采用A级主控基站、B级临时基站和C级基点观测,结合D级同步结网观测,完成对全省所有点的GPS观测,利用国家主框架点对主控基站和省级C级点框架成果联合进行平差解算,然后对各级成果逐级进行平差,求解高精度WGS-84成果,并提供CGCS2000成果;采用国家统一平差模型转换求得1980西安坐标系成果,采用统一的方法建立全省各地方满足精度要求的独立坐标系统。  相似文献   
23.
本文运用GRAPES_Meso业务模式(3.1版)通过四个同化地面不同观测要素方案及没有同化任何地面要素的控制试验对2012年7月初发生在四川的一次降水过程做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五个模拟方案对不同区域不同量级的降水皆存在不同程度的空报和漏报现象,空报和漏报相对较严重的是控制试验和同化水平风场的同化方案,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各方案模拟可信度减小;四个同化方案的同化作用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表现出不稳定,相对较稳定的是同化所有地面观测要素的方案;在模式初期和后期,同化作用表现相对明显的是同化所有地面观测要素的方案,只同化水平风场的方案同化作用较小,同化中期各同化方案同化作用皆不稳定;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几个模拟方案之间的差异程度越来越小,但同实况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4.
遥感影像无损压缩编码的实验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耿则勋  钱曾波 《测绘学报》1996,25(4):262-265
遥感影像的内容十分复杂,分辨率较高,用于电视图像或其它视尖信号的无损压缩方法很难使遥感影像的无损压缩达到2倍的压缩比。本文提出一种遥感影像的无损压缩方法,用该方法可使大部分遥感影像达到2倍以上的压缩比。最后还对这部分影像用小波分解理论进行分析,得到0这部分影像量的特征。  相似文献   
25.
青藏高原周边地区持续性暴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上游的暴雨是造成该区域和长江中下游洪涝的主要因子,研究长江上游的青藏高原周边地区持续性暴雨特征对防灾减灾有着重要意义。应用历史天气图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气候整编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和天气学方法,分析了1961 2011年青藏高原周边地区持续性暴雨特征。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周边地区局地持续性暴雨通常持续3~4天,持续时间最长的暴雨发生在湖北武汉,为10天。整体上,高原地区较周边地区暴雨发生率相对低,局地持续性暴雨有4个降水高频中心,西藏东南部降水高频中心的波密发生频次最高,为15次;四川西部至中东部暴雨高频区持续性暴雨发生范围最广;另2个高频区为云南南端及湖北中东部地区。青藏高原东侧的西南地区区域持续性暴雨以持续3天为主,7月发生频率最高,21世纪以来,暴雨中心有向东移动的趋势。通常持续性暴雨过程伴随高原低值系统活动,其中西南低涡是最主要的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26.
何光碧  曾波 《气象科技》2020,48(5):695-703
应用1949—2016年台风资料和中国地面逐日降水资料,针对中国内陆西部地区,通过对较长样本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台风活动及其在台风登陆背景下,中国西部年、夏半年和盛夏平均降水特征。研究得到:①67年间登陆中国大陆的台风年平均9.09个,6—10月是台风活跃期,登陆台风最早在4月,最晚在12月,8月登陆台风频率最高。②台风活动对宁夏全省、陕西大部、四川盆地、甘肃中东部和青海大部降水影响明显,台风活动多寡与该地区降水多寡总体成正相关。新疆和西藏降水受台风影响极小,贵州、重庆降水与台风活动呈相反情况,台风活动对云南降水影响不明显。③台风活动与中国西部部分地区降水呈正相关特征,其年均降水最明显,其次是6—10月平均降水。此项研究首次聚焦在远距离台风与中国西部降水特征上,将有助于系统全面地认识台风活动特征、登陆台风与中国西部降水的关系以及中国西部降水机理。  相似文献   
27.
陈峰  张锦  曾波 《测绘通报》2015,(5):38-41
针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中如何快速高效地发现居民地要素变化信息的问题, 研究了一种基于图像代数运算的目标特征图像变化检测方法。首先确定变化检测目标类型为居民地要素, 然后通过图像分析和代数运算获得居民地要素的特征图像, 最后在特征图像基础上直接利用图像差分法对居民地要素进行变化检测;利用太原市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的资源三号卫星数据进行了图像代数计算和变化检测试验研究, 并对试验结果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28.
黄明  张锦  曾波 《测绘通报》2015,(4):82-85
传统的基于不规则的三角网和形态学点云滤波处理方法提取的DEM,由于在滤波过程中没有顾及不同区域地形起伏度差异,使得滤波过程中产生大量粗差,导致DEM 与实际地形偏差太大.准确提取建筑物轮廓和高程的前提是要提取高精度的DEM,因此必须在DSM转化为DEM的过程中改进DEM提取方法.本文针对地形起伏度不大的城市区域,采取格网值替换、设置高程和面积阈值进行过滤处理的方法提取建筑物轮廓及高程值,验证表明该提取方法的精度优于传统滤波方法.  相似文献   
29.
曾波  赵展 《测绘通报》2015,(1):95-98
地表覆盖分类是我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内容.地理国情普查要求的地物类别非常细致,对影像分类技术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本文总结了山西省地理国情普查试点中的实践经验,结合面向对象分类技术、人工实地采集分类样本及分层次分类的思想,并加入适当的人工干预过程,提出了一个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国情监测影像分类的方案.试验表明本文方案能够兼顾作业效率和分类精度,为我国国情普查的工程化作业提供了一条可行的备选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30.
地球等离子体层位于地球电离层以上,延伸至4~6地球半径范围的环状等离子体区域,它在空间分布上与地球辐射带、环电流区域重合,是地球内磁层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综述了地球等离子体层遥测技术的原理、发展,并总结和分析了EUV-CT的现有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