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286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215篇
地球物理   163篇
地质学   656篇
海洋学   183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02篇
自然地理   19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时值中国新矿物及矿物命名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之际,于1991年9月1日至5日在古城西安招开了中国新矿物及矿物命名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暨学术讨论会会议,并获得圆满成功。与会代表来自全国七个系统30个单位,总计正式代表45人。其中有新矿物及矿物命名专业委员会的全体成员以及矿物学专业委员会部分委员和一些矿物学者、新矿物工作爱好者。既有老一辈的矿物学家,也有矿物学的中青年  相似文献   
72.
大同—阳高6.1级地震活动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巍  赵新平 《地震》1994,(5):71-77
本文从较大时空范围研究了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的地震活动性背景,认为大同-阳高地震不是一次孤立的地震事件,是大同盆地历史6级以上地震活动的继续和必然。在时间进程中它们受华北地震区和山西地震带强震活动周期的制约,空间上与北三省交汇区中强地震成丛活动密切相关。大同-阳高6.1级、5.8级地震以及此期间的侯马4.9级、析州5.1级地震是山西地震带中强地震即将活跃的一个迹象,也是华北区域应力场增  相似文献   
73.
冬季欧亚大陆雪盖与江苏梅雨量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长明 《气象科学》1994,14(1):80-83
本文着重讨论了冬季欧亚大陆雪盖与江苏梅雨量的年际变化关系。分析发现:冬季欧亚大陆雪盖与江苏梅雨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沿江地区夏季降水量之间的关系不密切。异常的雪盖对江苏丰、枯梅雨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4.
本文利用高龙生等运用的方法,以寻乌震群近台资料,按单次散射模型和多次散射模型求得了各台相应频率所对应的Q和Q~+值,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确定赣南环形构造的代表值为Q~+=341±16,阐明了其包含的物理意义和统计意义。  相似文献   
75.
为了使MOS预报方法成果具有较好的技术性能和较大的实用价值,必须根据统一的技术指标,对成果进行比较严格、比较全面的技术鉴定。 应当指出,由于预报对象的出现概率、预报难度和应用的方法不同,试图用统一的数值来表征技术指标的具体要求是不适当  相似文献   
76.
近二、三年来,天气预报专家系统的研究、发展很迅速,处理问题的技术方法百花齐放,各有特色、由于思路方法和技术交流不够充分,对有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尽一致,本文将针对天气预报专家系统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论述,供天气预报专家系统的进一步研究作参考。 一、关于预报知识的推理模型 (一)预报知识的特点 预报知识的推理模型同预报知识的特点密切关联。预报知识推理模型的构思和设计是以预报知识的特点为基础的。为此,应当先了解预报知识的特点。  相似文献   
77.
1966年邢台大震后,在山西地震带内共记录到各类震群及序列活动三十余次。本文应用刘正荣 h 值的方法,对其中的一部分地震序列进行检验。最后对检验结果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8.
长江西陵峡新滩滑坡地震记录较之通常滑坡记录有其一般特征,也有其典型性,记录波形中出现一组非常尖锐的清晰震相。本文通过滑坡附近10个地震台记录该震相的走时和衰减分析,以及震中距小于50公里的5个台站记录的波谱分析,确认它是整个滑坡过程中一次较强位错源辐射的直达S波震相,强度相当于一次M_L=2.0级地震。本文同时分析了其与通常滑坡记录具有共性的波形,解释结果认为,滑波记录仅是滑坡过程中一系列较强位错源的辐射波,它是以S波为主的体波迭加结果。最后指出这次滑坡的形式可能不完全是重力作用的结果,不能排除区域构造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辽东地区和海城地震区的地热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至1984年间,在辽东地区和海城地震区,我们利用地质,冶金和化工部门的一批勘探钻孔,观测了这些井孔不同深度的温度,获得了它们沿深度方向的温度梯度,同时,由这些观测孔取得岩样,在实验室中测定它们的岩石热导率,从而得到每个钻孔的热流值这些热流值可粗略地给出海城地震区和辽东地区的热结构。结果表明:平行郯庐断裂的辽阳一熊岳北东条带具有相对高的热流值,平均热流为2.0微卡每平方厘米秒,这个条带恰好是下辽河盆地和辽东山地的交界,它与重力异常梯度带显示的北东向上地慢降起带一致。海城地震区的平均热流值达2.3微卡每平方厘米秒,又是高热流值条带上最高的区域。比较海城地震区已知的其它地球物理资料后,给出了该地区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解释剖面。我们推测,海城地震区下地壳中的低速层是由于上地慢物质的大规模侵入产生的。高温和低速意味着该层具有塑性力学性质,海城地震震源区恰好位于这样一个塑性状态的介质层上部。  相似文献   
80.
预报知识是天气预报专家系统的基础,没有知识专家系统就无法运行,没有预报知识就不存在天气预报专家系统。 就知识本意而言,是指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业务实践、科学研究等)积累起来的经验,它属于认识的范畴。各个学科都有各自的知识,但由于各学科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不同,对本学科规律认识的深度,对规律概括的准确性,运用规律指导实践所依据方法的精确性,都存在较大差别。在同一个学科,不同的人之间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这些差别决定了知识的精度和对客观事实逼近的程度。显然,知识并不一定都是真理,更不是绝对真理,有些知识只能具有一定的相对真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