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测绘学   144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411篇
海洋学   132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51.
基于Ikonos数据的红树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光谱特征、纹理和GIS信息对高分辨率Ikonos影像分类提取,对红树林分类的结果采用GIS技术快速得到其分布位置、边界、面积以及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快速有效地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952.
本文通过对孔隙介质中热源传热的数学物理方程分析,并结合沙桶中热源传热物理试验,发现在对储层加热过程中,油气层中点热源处的温度与水层(或干层)中点热源处的温度相比增温的速度明显地快,而在加热过程后,油气层中点热源处的温度与水层(或干层)中点热源处的温度相比降低的慢。据此提出用人工热源(炸药热源、电热源等)对地层进行加热,然后测量井中温度的动态变化,据此思想,提出了一种从孔隙介质传热出发解释油气层、预测油气产能的传热测井新方法。  相似文献   
953.
赵中岩  方爱民 《岩石学报》2005,21(4):1109-1116
超高压变质岩是大陆深俯冲作用的产物。超高压变质岩在深俯冲和快速折返过程中,经历了长距离地构造搬运和构造力的作用。其构造变形主要集中在韧性剪切带中,并发生强烈地塑性流变。研究超高压变质构造岩的显微构造及其变形机制对于深入了解大陆壳岩石在深俯冲过程中的流变学行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山东仰口的超高压韧性剪切带中榴辉岩质和花岗质糜棱岩记录了超高压变形的历史。在超高压条件下的稳定矿物绿辉石、多硅白云母、兰晶石和钾长石具有不规则波状消光、亚晶界、核幔构造和动态重结晶等显微构造特征,TEM 研究揭示了大量的位错构造,表明位错蠕变是其主要的变形机制。在花岗质糜棱岩中,金红石在刚性矿物的压力影中沉积,细粒的石榴石条带平行片理延伸,都说明超高压变形过程中有流体存在,流体助力的物质扩散迁移是又一个重要的变形机制。依据现有的流变学定律估算的流变应力应该在几十兆帕以上。  相似文献   
954.
在中国大陆科学深钻主孔中发现了2粒FeCrNi合金球粒,粒径约200μm,其中w(Fe)=71.07%~73.68%,w(Cr)=14.55%~16.79%,w(Ni)=9.91%~11.47%,总和为98.2%~99.65%,分子式为Fe0.74Cr0.16Ni0.10。球粒内均含氧化物包体,由Cr、Mn、Al、Si、Fe、Ti和O组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FeCrNi球粒为多晶,具立方晶系的晶体结构,空间群为Fm3m,晶胞参数为a=0.3603nm,Z=4,密度为7.828g/cm3。球粒经抛光后呈银灰色,金属光泽,平均莫氏硬度为4.026,主波长S546反射率为56%。球粒可能是FeCrNi合金组成的金属熔融液滴冷却的产物。  相似文献   
955.
通过合理设计数据库结构,选择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案,可较好地解决测绘仪器检定多样繁杂数据的记录及管理难题,为繁琐的测绘资料管理等系统设计提供一项借鉴.  相似文献   
956.
明圣宫座落在古滑坡上,滑坡体积7.5万m3.该滑坡结构特征明显,自1996年以来,滑坡上覆的人工填土变形明显加剧,出现了多条地裂缝,为地表水的入渗提供了通道,降低了古滑坡的稳定性,特别是滑坡前缘一带,挡墙开裂、下沉和倾覆较为严重.通过综合治理,同时,采用了"绿色设计”的概念,有效地控制了滑坡的变形破坏,并保护了明圣宫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957.
羊卓雍错高原裸鲤(Gymnocypris waddellii Regan)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7月在的卡鲁雄曲、绒波藏布等主要支流收集了225尾高原裸鲤开展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高原裸鲤有溯河产卵习性,繁殖期为5-8月份,水温变化在9.5-18.5℃,流速以0.3-O.8m/s为多,水深15-50cm为主.初次性成熟雌雄均为5龄,繁殖季节第二性征雌雄差别明显.雄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19.5cm...  相似文献   
958.
王苗  吕桅桅  王凯  马德栗  方思达 《气象》2019,45(2):282-289
利用质量控制后1990—2014年酸雨逐日观测数据,分析武汉市酸雨变化特征,并研究酸雨与降水强度、风、气团来源及污染源的关系。结果表明:武汉站年均pH值为4. 86,属弱酸雨等级,酸雨强度整体呈增加趋势但2007年后趋于减弱;年均电导率为39.1μS·cm~(-1),呈8. 8μS·cm·(10 a)~(-1)的增加趋势。酸雨强度冬强夏弱,发生频率冬多夏少,电导率冬高夏低。武汉市强酸雨pH值和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非酸雨呈显著正相关。降水强度在酸雨强弱、发生频率演变过程中作用显著,但不同季节各有差异。1500 m高度处风速增大,武汉市酸雨强度减弱、发生频率减少,西南风向下酸雨发生频率高。强酸雨主要受来自南方酸雨重污染区气团影响,外来污染源经大气输送对武汉市强酸雨贡献大。武汉市SO_2浓度趋于减少,NO_2浓度趋于增加,两者浓度之和自2000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959.
川南地区龙马溪组全面进入3500 m以浅的页岩气开发、上产关键阶段。油气地质学界长期以来针对页岩岩相、岩石学与孔隙特征等储层静态参数的重视以及对龙一11小层的单一层系开发的局限,对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整体产能的提高产生了一定制约。回归基础地质本质,采用地质—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思路,以构造控制下的沉积分异格局为框架,补充完善川南地区笔石生物地层划分体系;依靠多期节理构造与古应力反演等构造解析方法,建立川南渐变型盆—山边界条件下龙马溪组多期构造演化与流体温压模型,明确川南地区复杂构造背景下页岩气差异富集机理。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三隆一坳”古构造—沉积分异,控制了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渐进式发育与分布。在川南—大娄山渐变型盆山结构边界条件下,晚白垩世以来所经历的4期不同应力场构造变形事件,使威远、泸州—大足与长宁—宁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具有差异性构造变形—抬升剥蚀与演化特征。差异性的埋深—隆升过程,对受埋深与构造热事件控制的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流体充注体系产生重要影响。构造—沉积分异、盆山建造与热演化过程,最终控制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早期有限聚集—中期相对富集—晚期调整改造的页岩气成藏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60.
辽宁瓦房店金刚石矿田位于华北陆块辽东新元古代—古生代坳陷带.矿田内金刚石矿均为金伯利岩型,目前已发现100多个金伯利岩体,提交了4个大型原生金刚石矿床和3个近源小型金刚石砂矿床,资源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矿田内金伯利岩体成群、成带分布,有岩管也有岩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由于金伯利岩既是金刚石矿的载体,也是研究地球深部信息的重要对象,在金刚石矿勘查过程中对岩体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本文认为,矿田内不同区域金伯利岩体受围岩成分混染的程度不同,西南部的岩群区金伯利岩体更适合用于研究深部信息;本区影响岩体形态的主要因素是断裂构造,其提供了岩浆上侵通道和就位空间,成岩后的逆冲推覆构造改造了岩体的形态.同时认为,区内控制金伯利岩浆上侵的深大断裂为古郯庐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